宋松
以往,在南匯周康地區,居民出行主要依靠滬南公路,一到出行高峰便擁堵不堪,現在錦繡路—康梧路、申江南路通車后,百姓出行效率大大提高。這是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屆持之以恒監督推進南北對接“8路”的一個縮影。
起因:8條斷頭路引發代表熱議
2009年5月,原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后,因南北區域路網分割造成的8條斷頭路亟需接通。據測算,打通這8條路共需完成14個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長度約58.6公里。區政府計劃2010年底打通全部道路,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區級重大工程。但由于大部分項目處于城鄉部,需動遷企業、居民數量較多,有些道路施工還需保持交通通行,道路建設只能“見縫插針”。另外,2010年國家開始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部分項目還遭遇了資金瓶頸。盡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想盡一切辦法,年底8條道路還是只通了3條,“連心路”成了“堵心路”。年底人代會上,代表們對此提出質疑,甚至有代表表示不滿。
監督:瞄準南北“連心路”
代表的不滿牽動著常委會領導的心,時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李梅同志約見了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她表示:“我來浦東這么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事情,一一按時解決;唯獨南北對接‘8路這件事,讓人大和政府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
2011年5月16日,區人大常委會第38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區政府南北對接“8路”工作匯報。會前,城建環保工委對每條道路逐一踏勘,4次召開座談會,與各單位一起分析問題、查找對策。針對動遷難,工委建議加強區鎮聯動,合力推進動遷。區建交委與相關鎮開展了“走進動遷家庭、奉獻重大工程”專項行動,用真情換取百姓的支持。針對少數公司在道路規劃紅線上堆放假山、漫天要價的行為,區人大常委會要求區監察局出面徹查,區監察局與川沙新鎮紀委對違規參與公司運營的某村負責人進行嚴肅處分。針對資金短缺,區人大常委會要求將南北對接“8路”工程列入財政專項,財政部門當即應允。
障礙被搬掉后,道路建設速度明顯加快。2011年底,南北對接“8路”涉及的14個項目中有10個陸續完成;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通車里程達48公里,占總里程的82%。
跟蹤:“堵心路”變回“連心路”
2012年換屆后,新上任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唐周紹提出,人大監督要更加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通過監督來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城建環保工委再次將南北對接“8路”提上議事日程。5月,工委對尚未竣工的4個項目開展現場視察和代表評議,督促各方落實應對措施。特別是對華東路等施工路段少數公司違規種植綠化苗圃、巧立名目索要動遷補償等問題,常委會副主任花以友會同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部門堅持原則、按章辦事,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對某些公司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在人大強力監督下,態度強硬的老板們軟了下來,表示馬上搬遷綠化苗圃、補交土地租賃費。道路建設工程順利啟動,華東路和橫新公路預計年底竣工。歷時三年多的南北對接“8路”工程,除一條因工程規劃調整暫緩實施外,終于可以劃上圓滿句號。
深化:從對事監督向制度監督轉變
“假山事件”、“苗圃事件”的根子是全區農用地流轉缺乏嚴格規范、給不法者留下可乘之機。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從制度上嚴把土地流轉關,才能杜絕此類亂象。6月14日,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全區土地保護與管理工作情況匯報、并提出審議意見。9月,區政府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防范和整治違法用地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本區域內土地保護的責任主體,強調各部門在違法用地防范和整治工作應負的職責。8月20日起,在人大的積極推動下,一場全區農用地流轉(出租)情況的大調查轟轟烈烈展開,將建立全區農用地流轉(出租)的基礎數據庫,使土地流轉有據可查。另外,由區農委牽頭的《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的意見》正在抓緊制定。而此時,區人大常委會又在醞釀將監督重點轉向制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