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敬武
有規矩,監督才能有條不紊,確保“踏”準、“踏”在實處,方可成就“方圓”。作為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著力點,社區矯正法律監督一向廣受社會關注。今年以來,奉賢區檢察院繼在全市首家設立社區檢察科之后,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區矯正檢察基地,扎實推進“五步工作法”,深化社區矯正監督,取得明顯成效。
據該院副檢察長董學華介紹,“五步工作法”是該院在社區矯正監督的不同環節逐步形成的經驗做法,每一步各有側重,從列管宣告、個別談話到臺帳檢查、宣傳教育,最后到期滿宣告,每個環節都活躍著社區檢察官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的身影。
直言:緩刑犯表現不好收監執行
近日,柘林檢察室干警在日常監督檢察中發現,社區矯正人員吳某經常無故不按時參加勞動,還不參加集中教育,甚至不到司法所報到,總體表現較差。檢察官通過社工組織還了解到,吳某因犯信用卡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宣告執行緩刑1年,在此期間,他還因吸毒被柘林鎮派出所行政拘留10天。掌握這些情況后,該院社區檢察科果斷向區司法局提出建議,請原判法院對吳某撤銷緩刑,收監執行,該建議目前已獲得區司法局的采納。
據了解,像這樣依托社區檢察室進行有效監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個別談話方面,該院社區檢察官針對矯正人員及其家屬和社工組織等不同對象,分別進行有針對性地談話,了解真實情況,進行釋法說理。“有很多監督的線索、監督的成效都是通過談話談出來的”,該院社區檢察科負責人說。
談話:“緩刑犯”成了“捐助人”
前不久,奉賢區某鎮敬老院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捐款儀式。一名社區矯正對象作為捐款人,向敬老院內的60多名困難老人慷慨解囊,捐助2萬元的財物幫助改善困難老人的生活。緩刑犯成了捐助人,這一“華麗轉身”是怎樣實現的呢?
去年11月,王某因詐騙罪被奉賢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宣告緩刑一年,后被納入社區矯正點進行社區矯正。在矯正過程中,社區檢察室干警同他個別談話時,發現他對法律缺乏了解,在思想上不認同法院判決,對矯正工作存在明顯的抵觸情緒。于是,檢察官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持續不斷地耐心幫教,終于使他真誠悔罪。在矯正期滿后,當他得知鎮敬老院內60多名困難老人需要幫助時,主動向檢察官表示愿意捐贈2萬元財物。這一想法得到了檢察官的贊許和支持,迅速聯系了司法所、敬老院等有關單位,促成了這件好事。
在督促執行列管宣告環節,該院注重對重點環節的“點對點”監督,即宣告現場的“面對面”監督和矯正幫教的“一對一”監督,今年以來共參與監督列管宣告43次,糾正了3個法律文書時間計算錯誤的問題。在臺帳檢查環節,該院注重對司法所工作臺帳、社工臺帳、矯正人員法律文書等真實性、規范性和全面性進行檢察,對發現轄區內矯正對象脫漏管的,都已提出監督意見予以糾正。
除了通過檢查臺帳來防止脫漏管現象的發生,宣傳教育和期滿宣告是預防矯正人員重新犯罪的重點環節。該院依托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基地、矯正中心勞動基地、社區就業基地等,著力強化矯正人員的集中教育和公益勞動,切實降低再次犯罪的概率,促進刑釋解教人員自新自立。
拉一把:矯正人員重新就業
近日,青村社區檢察室檢察官在對社區矯正工作的日常監督中了解到,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緩刑三年的矯正對象湯某,在緩刑執行期間,由于妻子剛生完小孩,生活較困難,需要一份工作養家糊口。但當他向原單位表示想回單位工作時,原單位鑒于湯某系服刑人員,心存顧慮,沒有同意其要求。服刑一個多月來,湯某家庭基本生活十分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后,檢察官立即聯系青村司法所相關負責人,并走訪湯某原工作單位,通過積極協商和溝通,最終,該單位同意再給湯某一個機會,同時,青村檢察室、司法所與該企業就對湯某共同管理教育達成共識。事后,湯某對檢察機關深表感謝,并表示一定做一名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好公民。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院與區司法局、區安置幫教辦公室等部門一道幫助了5名矯正人員實現重新就業。此外,該院社區檢察室還在轄區內開展了3場大型法制宣傳活動,受教育矯正對象達330余名,為避免社區矯正人員重新犯罪打好了“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