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摘要: 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現象被教師所忽略,如學生遲到、曠課、上課玩手機等。作者通過課堂制度化管理,改進教學方式,逐步促使學生遵守紀律,提高聽課效率。
關鍵詞: 課堂數學問題解決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如課堂紀律問題,學生遲到早退現象,以及上課效果不好,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將自己的幾點解決方法陳述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課堂上的制度化管理
很多老師上課遇到過學生遲到早退、曠課、不聽講、看雜志、玩手機、交頭接耳等現象,有些老師面對此種現象聽之任之,只要不影響正常上課,就視而不見。這樣,實質是對學生不負責。一些學生認為自己是自由的,無視老師的存在,放任自己的行為,屢次遲到、曠課,甚至半學期只來一兩次。為了讓員工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不影響公司的發展,企業都有規章制度,約束員工的行為,引導員工向著有利于公司發展的方向努力。如果制度可以約束員工,我們同樣也可以建立一些課堂制度來約束學生。如果老師對學生是負責的,希望學生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就需要建立一種課堂制度,來約束好學生。我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教學,在讀研期間,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無為而治,他的無為而治對我影響很大。對學生的管理,我想也可以用“無為而治”,即順應學生的自利本性,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自然的制約耦合,在博弈中形成一種自發的秩序,最終達到主觀為教師,客觀為學生的理想狀態[1]。
能否畢業是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學分的高低又直接影響他們能否畢業,而老師能掌握和控制這些學分。為了讓教師控制好課堂,不少學校分配給教師30分的期末控制分。我便充分利用這30分,制定一個分數制,來保證課堂紀律:以百分計,遲到2次=1次曠課,遲到1次減7.5分;請假3次=1次曠課,請假1次減5分;1次曠課減15分;6次以上(含6次)曠課就無平時成績;積極參與(包括案例討論、團隊游戲、情景模擬、寫作及演說作業)1次可減1次曠課,或加15分。如果上課期間沒有違背任何紀律,也沒有積極參與,平時成績為90分。剩余的10分作為鼓勵分。這樣既約束了學生的遲到早退、曠課等,又減少了學生的請假行為,同時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上課點名是必需的,但不必每節課都點一遍,可隨機沒有規律地抽點部分人。有些學生在老師點名期間玩手機、看雜志或是聊天,沒有聽到老師點到自己的名字,而耽誤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時間。對這樣的問題,我的做法是每次點名三次,在第三次點名結束后,如果已到的學生沒有舉手喊到,則有三種處罰,一是表演,可以是朗誦詩歌、唱歌、講故事等;二是上課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三是減10分。這樣有幾點好處:首先,在上課開始時讓學生進入上課準備狀態;其次,不耽誤上課時間。最后,因為學生一般都不喜歡表演節目,促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即有些班級的人數較多,如選修課,而且都是各年級各系的學生一起上課。在這樣的班級,點名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即使是抽點,也只能點少數的人。根據這個問題,我為每一名學生分配一個本班級內的學號,第一節上課就分配下去,這樣每次上課就可以快速地點更多人的名字,也可以邊點邊看著學生,防止學生替他人舉手等現象。
二、從課件方面著手,提高上課效率
(一)課件制作與使用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大部分學校把課室建設成為多媒體教室,有時教師可以不用拿備課本,只需帶上一個小U盤,利用其中的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將課程講完。雖然不用備課,但是要用電腦做電子課件,很多老師就要思考如何把課件做好才能最好地達到上課效果的問題。在做課件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
1.有些老師在備課時,直接把教材上所要講的上課內容輸入課件里,沒有任何修改地堆砌在一張張幻燈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讓學生無法感受多媒體技術給上課帶來的視覺效果,而此時的課件就充當了可視教材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此時多媒體設備的意義并不大。如果能將上課內容用圖像或圖形的形式表現,就可以避免文字過多,又能將上課內容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也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上課內容。只是教師們需要努力思考:怎樣將上課內容濃縮成為可視的圖像。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2.一些老師為了讓課件生動活潑,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于是在課件內插入多幅GIF動畫,嚴重者會在每一張幻燈片內都插入兩個或以上的動畫。這樣是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但也會影響學生聽課效果,如有些動畫很美,但與上課內容無關,部分同學會被吸引,而沒有注意教師所講的內容,這樣便會影響學生正常聽課。所以在播放課件時,應該讓課件和動畫同時播放,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講課內容出現時,可以設置GIF動畫為消失,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注意到投影幕上的新內容,又可以減少因長期播放動畫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3.有些教師的課件使用的文字太小,學生看不清,不能正確理解上課內容。如果使用大號文字再加粗,就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4.現在多媒體設備主要由電腦、投影儀、中控、功放、投影幕等組成,投影儀的使用效果會受外界光線干擾,如果外界光線強,則室內投影幕上看到的文字會偏白,這就要求教師在做課件的時候盡量加大文字和課件背景的顏色對比度,可以用很深的文字顏色,用比較淺的背景色,或是相反。這樣就會更好地呈現文字,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光線或是投影模糊而導致文字看不清的問題。
(二)制作電子課件應該遵循的原則
1.課件內容不宜過多,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能表達出所講內容即可。
2.課件內的動畫不宜過多,盡量使用與上課內容有關的動畫。同時要注意動畫的播放時間。
3.做課件時,要盡量使用大字體文字,減輕學生識別文字的負擔。
4.做課件時文字清晰,字體顏色與背景顏色要盡量形成鮮明對比。以便于學生識別文字,理解上課內容。
以上是我從教以來思考和積累的一些經驗,如有不對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郝英奇編著.組織管理的動力機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