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熙
摘要: 教師壓力問題已成為社會及媒體關注的焦點,并嚴重影響教師身體和心理健康。本文對造成教師壓力的來源進行剖析,找到緩解老師壓力的方法,幫助老師重新獲得良好、輕松的心情。
關鍵詞: 教師心理壓力來源不良反應緩解措施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知識更新的加快,人才競爭的加劇,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的職業壓力越來越沉重。調查表明:91.9%的教師認為該職是有壓力的,其中有62.7%的教師認為很有壓力或者極有壓力。在自我總體壓力感方面,14.2%教師處于極有壓力狀態,77.3%的教師處于很有壓力狀態。
一、教師心理壓力的來源
1.職業壓力
教師的職業是應激的職業,教書育人責任重大。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教師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獲得他人的尊重,然而他們付出的勞動和他們得到的回報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面對著問題較多的新一代學生,他們必須花費加倍的時間與精力對學生進行教育,然而,長時間的苦心教育時常會受到校外不良社會風氣的沖擊,使他們產生心理沖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師工作超負荷,工作時間長,“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備課、批改、輔導……無休無止,教師身心疲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2.提高自身素質的壓力
教師提高學歷是一種趨勢,除工作外,教師還要通過培訓、進修、讀研等途徑不斷更新知識,通過承擔課題、發表論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否則不但影響職稱的評聘,而且有下崗的可能。另外要自己動手制作課件等,教師每時每刻都要面對很多新的問題,因此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職稱作為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總體水平的標志,不僅可以滿足教師豐富強烈的精神需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晉升職稱對教師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晉升職稱有一定的條件要求,再加上職稱評定過程中的許多不正之風(如論資排輩、濫用職權等)及指標緊缺等,致使教師晉升職稱難上加難。
3.個人生活和工作沖突的壓力
教師也是普通人,要處理生活瑣事。青年教師要戀愛、交友,中年教師負擔更重,既要照顧父母又要教育子女。他們工作的性質是鈴聲就是命令,不管心情如何,都必須精神飽滿地講課,滿懷熱情地與學生交流、溝通,而不良的情緒長時間得不到合理的發泄,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教師心理壓力的不良反應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心理壓力會引起人們情緒上的適度焦慮和緊張感,使人反應速度加快,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但是,過大的心理壓力會引起有機體過度的情緒緊張,導致有機體內活動失衡,正常的思維活動受到干擾和限制,因而活動效率降低,甚至導致活動失敗。長期的心理壓力過大,會引發一系列的身心疾病。研究表明,有48%的教師有心理問題,比其他行業高出23%。主要表現為:(1)焦慮,其主要特征是恐懼、緊張、憂慮、抑郁。(2)情緒暴躁,表現為過分激動、憤怒、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3)習得性失助,表現為軟弱、消極、被動、無可奈何和態度冷漠。(4)自我評價降低,喪失進取的信心和勇氣。長期處于沉重壓力的狀況下,在生理上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經性頭通、頭暈、失眠、多夢、四肢乏力、胃腸不適、心悸、心慌等。
三、教師心理壓力的緩解措施
面對上述種種問題,可知采取各種策略減少教師的職業壓力對于教師自身和學生都有好處。教師心理壓力的緩解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
1.善于理解、善于寬容、善于換位。
正如《論語》所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要主觀臆測、不要武斷專橫、又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教師要接納學生,橫加指責或許維護了師道的“威嚴”,卻以犧牲自身的威信為代價。要善于寬容,寬容之中蘊含的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對自己教育對象積累了足夠的信心,也滲透了一種對事業、對孩子誠摯的熱愛。而心理換位則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的心理位置體驗、認識和思考,從而選擇有針對性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2.磨煉意志,增強抗壓性。
首先,教師要加強意志獨立性的培養。為此,教師要明確自己行動的目的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行動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從于周圍人們的壓力。其次,要加強意志果斷性的鍛煉。為此教師必須全面而深刻地考慮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決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當機立斷,克服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再次,要加強意志堅定性的培養。教師要堅信自己決定的合理性,克服各種不符合目的的內外部困難和干擾,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壓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誘面前不動搖。最后,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自制性,學會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懶惰、恐懼、緊張、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
3.放松情緒,減輕壓力感。
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就必然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刺激反饋到人的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松情緒對于緩解壓力非常有用。情緒的放松可以采用放松訓練、轉移注意等方法。
4.與人交流。
教師因為工作方式的相對獨立性,容易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小、人際協作有限和自我封閉。因此,當教師出現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時,他們常常感到孤獨、無援、痛苦。與人交流不僅可以使教師內心的消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積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時釋放出來,而且可以使教師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教師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
參考文獻:
[1]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2.
[2]錢名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9.
[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