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11-0015-03
畜牧業作為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其發達程度成為一個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畜牧業,既可以更科學地配置農業資源,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產品增值,又能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咸豐縣采取多種措施、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養殖業,畜牧業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7.5%。但是畜牧業受市場、品種、飼料、疫病和飼養管理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農民收入增幅緩慢,甚至出現下降趨勢。本文將農村散養增收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介紹如下,供參考。
1農民養殖增收難的原因
1.1市場供需關系農民無法掌握,銷售渠道不暢
當前除部分規模養殖戶銷路較為穩定之外,絕大部分的農村散養戶還是靠市場零售或者商販上門收購為主,銷售利潤被中間商賺取,農民在養殖中只是將農副產品通過養殖的形式轉化為現金,沒有從轉化中增值;農民對市場供求等信息了解不夠、不及時,造成喂養周期延長,飼料使用量增加,養殖成本提高,最后導致利潤降低。
1.2飼料價格的上漲壓縮了養殖增收的空間
受當前國際國內市場以及周邊城市畜禽產品價格影響,飼料價格開始呈上漲態勢。2012年9月以來全國玉米平均價格達到2 300元/t,大連豆粕8月份期貨價格為3 921元/t左右。美國農業部報告公布,大豆單產及期末庫存雙雙明顯下調。在此預期下,內外盤皆走出上漲行情。在現貨市場方面,江蘇張家港地區43%蛋白含量的豆粕價格為4 310元/t,江蘇連云港地區43%蛋白含量的豆粕價格為4 350元/t,河北秦皇島地區43%蛋白含量的豆粕價格為
4 240元/t,廣西防城港地區43%蛋白含量的豆粕價格為4 390元/t,河南周口地區43%蛋白含量的豆粕價格為4 400元/t,創出歷史新高。飼料價格的上漲,增加了養殖成本,加大了當前畜牧業生產的壓力,壓縮了養殖增收的空間。
1.3疫病的影響
動物疫病一直是阻礙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采取了各種防疫措施,由于在防疫注射中抗體水平不達標或者抗體超過保護期及引種把關不嚴導致疫病的引入等,對各種疫病的發生防不勝防,特別是近幾年來出現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鏈球菌病、新城疫等疫病的發生給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1.4畜牧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現階段咸豐縣的畜牧生產仍以生豬為主,所占比重大,草食性牲畜所占比重小,草食牧業占畜牧業的比重不到20%,家禽規模養殖才剛剛起步,且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自己的品牌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在生豬養殖上,目前咸豐縣生豬品種以二元雜交(長×本、大×本)為主,內三元雜交(長×大×本)面不到20%,外三元雜交(杜×長×大)只在規模養殖場養殖,國外優良品種雖然具有生長快、瘦肉率高、生產效率高、銷售價格高等優點,但對防疫、飼養管理技術的要求也高,農村散養戶不具備養殖國外優良品種的技術和條件;在牛羊養殖上,要求草場寬闊,牧草豐富,但由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屬于個人的土地和林地不多,雖然實行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但是能用于放牧的草山草坡有限,制約了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在家禽養殖方面,均以農戶散養為主且數量不多,生產和銷售都未形成規模,還沒有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
1.5畜產品加工企業能力弱,不能發揮帶動作用
目前咸豐縣僅有一家畜產品加工企業,且僅加工初級產品,肉類以鮮豬肉分割為主,加工形式為定點宰殺和加工白條肉,少量加工臘制品,每年的宰殺量小,沒有形成規模。牛、羊及家禽的屠宰加工沒有起步,不能通過增加附加值來帶動農民生產發展,使農民增收致富。
1.6畜產品品質不變
目前咸豐縣生產的生豬仍以二元雜交豬為主,年出欄瘦肉型豬不到50%,品質一直上不去,養牛以役用牛為主,大多數出欄牛仍是老殘牛,品質差,高產肉牛占的比重很低,奶業的發展沒有起步,沒有屬于自己的畜牧業品牌,不能用品牌的優勢占領市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7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程度不高
咸豐縣畜禽養殖主要以分散經營的散養戶養殖為主,規模戶和適度規模養殖戶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全縣散養戶占養殖的比例為90%。畜牧生產的生產方式粗放,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雖然有畜牧業生產專業合作社,但是專業合作社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生產上仍然不能顧全大局,全盤考慮,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畜牧產業,造成了生產經營上的單打獨斗,產、加、銷不銜接,把握市場規律、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造成農民增收緩慢。
1.8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為了促使農民增收,農村大部分地方都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烤煙、茶葉、干鮮果、蔬菜等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養殖用飼料作物的種植面積銳減,有的養殖戶連牛羊越冬用的秸稈都要購買,進一步增加了養殖成本,造成了養殖增收難。
2對策及建議
2.1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
優化畜牧業結構是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在生豬發展上要下大力氣抓好品種改良,搞好三元雜交體系建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讓農民掌握三元雜交豬的飼養管理技術。在發展生豬養殖的同時,狠抓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的發展,積極發展家禽養殖業和特種養殖業,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
2.2改良畜禽品種,提高品質
改良畜禽品種,提高品質,是提高養殖效益的可靠保證。
(1)發揮本地品種的優勢,積極做好地方品種保護,在做好“萬戶百頭”優質黑豬工程的同時,加強恩施黑豬的品種保護。恩施黑豬是很好的地方品種,其主產區在咸豐,要做好恩施黑豬這一品種的開發、利用文章,抓好消費者追求“原始、綠色、天然、健康”的消費心理,做大做強恩施黑豬這一品牌,并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加大優質種畜的引種力度,因地制宜引進優良種豬,提高雜交優勢,積極開展“長×大×本”內三元雜交,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行“杜×長×大”外三元雜交。積極培育雜交牛基地,引進西門達爾、利木贊、夏洛來等國外品種或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等國內優良品種,繼續開展牛的凍精配種,改良本地牛品質。
(3)引進波爾山羊、南江黃羊等優良品種,利用雜交優勢,改良地方品種,培育優質羊群。
(4)加大種畜禽管理,避免品系混亂,防止近親交配,亂交濫配,造成品種退化。嚴格執行《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種畜禽管理條例》,嚴格實行引種報批審核制度,同時加大對本地品種的保護力度,防止因生產發展造成本地優良品種的遺傳基因流失,導致本地優良品種的滅絕。
2.3抓好生態畜牧業建設
種草養畜是山區畜牧業發展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
(1)認真落實退耕還草及石漠化治理項目,全面布局,分類指導,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先易后難,開發一片,鞏固一片,借鑒貴州省實施石漠化治理種草養羊的成功經驗,建設好生態。
(2)系統開發,綜合配套。所有項目建設鄉鎮必須做到草畜配套,基礎配套,管理配套,技術配套。抓好草畜轉化,種養結合,以養促種,保護好生態。
(3)講求實效,穩定機制,以效益為中心、農民增收為目標,建立穩定有效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機制,堅持“責、權、制”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草養畜的積極性,維護好生態。
2.4推廣先進的養殖模式
生豬“150”模式(建1棟220m2全封閉式標準化豬舍,進行標準化飼養,每批出欄肉豬150頭,該模式豬舍環境可控,豬只自由采食,全進全出,一年可出欄3批450頭),生豬“161”模式(建100m2標準化豬舍,飼養能繁母豬6頭,每年出欄商品豬100頭以上),山羊“1235”模式(一個農戶建設一棟標準化羊舍、飼養20只能繁母羊、種植3畝優質牧草、年出欄商品肉羊50只),牛“165”模式,蛋雞“153”模式,這些模式簡單易行,操作方便,適合農村發展畜牧生產。
2.5促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
從資源和市場需求出發,不能搞“一哄而上”、“一吹而散”的閃電規劃,要把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搞好規劃、布局,選擇好主導產業和產品,既能發揮出優勢,又符合市場需求,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是推動畜牧業產業化的主體,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生產及經營自主權。相關部門要多做規劃、協調、引導和服務工作,專業合作社要提高組織化程度,實行“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運作模式;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運作模式,或者實行養殖戶為專業合作社“代養”的模式,養殖戶僅負責代養,收取代養費,畜禽、飼料、獸藥、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銷售全部由專業合作社負責,專業合作社按重量與養殖戶結算,使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真正結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要延伸加工鏈條,做好畜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實現資源就地加工增值,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2.6抓好惠牧資金的落實工作
認真抓好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生豬良種補貼等惠牧政策的落實和兌現工作,讓農民真正感受到惠牧政策帶來的實惠,激發養殖熱情,擴大養殖規模,實現增收致富。
2.7搞好優質服務
(1)建立好畜禽防控體系,成立縣、鄉、村三級防控網絡體系,采取過硬的措施,提高免疫的密度和質量,控制畜禽疫病的發生和傳播,確保畜禽健康快速發展,降低農民養殖上的疫病風險。畜牧部門要加大對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力度,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管理,加強飼料生產經營企業行政許可工作力度,做到有程序、有標準、有依據,實施專家現場審核,嚴把飼料企業準入關,確保生豬養殖源頭安全。
(2)建立以縣為中心,鄉、鎮為紐帶,村為基礎,專業示范戶為樣板的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借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再就業培訓的平臺,圍繞生豬“四改”、“四化”、種草養畜、秸稈氨化、秸稈青貯,牛、羊品改、牛凍精配種等實用技術進行培訓,重點抓好飼養管理、疫病防治和生態養殖的培訓,加大新技術的轉化、普及力度,讓農民直接受益。
(3)建立信息服務體系。通過縣畜牧獸醫局與縣移動公司創辦的“畜牧通”信息平臺為農民提供畜牧生產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服務,推銷畜禽產品,同時,還要積極參與銷售服務,大力培養經紀人和營銷隊伍,拓展銷售渠道。
2.8建立好示范基地
(1)積極鼓勵、大力支持畜牧科技干部深入生產第一線,協調群眾大力實施“干部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樣板,改變過去干部“繞著馬路走,坐著車子看,下鄉吃餐飯,拍拍肩膀好好干”的官僚主義作風,形成“既要說給農民聽,又要干給農民看”的好作風,讓農民看到實效,得到實惠,激發農民利用科技增收致富的積極性。
(2)加強對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的正確引導,充分利用他們在生豬、肉牛、山羊、家禽、特種動物養殖上取得的成功經驗,現身說法,更好地說服群眾,用他們的經驗來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科技水平將產生極好的效果。
2.9強化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認真實施好石漠化治理項目、天然草場建設項目、南方易災草場恢復建設項目,整合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小區)標準化建設項目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現代生豬產業發展資金、扶貧資金等資金渠道,促進畜牧產業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