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劉小伍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11-0018-02
自2006年生豬及其產品價格在政策的調控下走出低迷局面以來,畜牧業就呈現出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疫病防控難度逐年加大、銷售價格不斷突破新高的態勢,越來越多地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社會投資熱點之一,而具有品種優良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防疫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糞污無害化等特征的現代化畜牧業在此機遇下得以快速發展。這種局面也同時帶來了投資盲目跟風、疫病風險認知不足、后續發展資金短缺、信息渠道不暢、技術人員缺位等問題。在這種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形勢下,加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近年來在基層積極組織、參與陽光工程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鄉土人才培訓、技能鑒定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工作,年培訓人員1 200人次以上,對當前形勢下加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進行了分析與思考,供參考。
1當前基層畜牧技術培訓工作現狀
(1)能夠開展現代畜牧養殖技術的培訓機構。當前具有培訓職能的單位眾多,除畜牧部門外,還有執行陽光工程培訓的機構、勞動力轉移培訓機構、組織部人才辦、畜牧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移民局、科協、畜禽養殖專業經合組織等,這些具有培訓職能的機構均會根據業務項目需要或者村組群眾要求,開展或集中學習、或到戶現場指導、或組織外出參觀等形式多樣的培訓,基本每年都能夠對有發展需要的區域實現全覆蓋,并有爭取培訓名額和經費,爭搶培訓區域重復開展培訓的趨勢。
(2)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畜牧部門、畜牧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畜禽養殖專業經合組織、種畜禽繁育公司等一般有自己的師資力量,能夠獨立開展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執行陽光工程培訓的機構、勞動力轉移培訓機構、組織部人才辦一般采取聘用畜牧部門技術人員或者委托畜牧部門直接開展相關培訓。
(3)受訓人員的分類。接受現代養殖技術培訓的人員初步可分為農村基層干部、一般散養戶、規模養殖戶業主、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等四類。
農村基層干部為滿足工作需要,更傾向于掌握國家政策、市場行情走勢、養殖技術概論,對各種培訓興趣較為濃厚;一般散養戶對身邊規模養殖戶的生產現狀較為好奇,愿意接受諸如仔豬補鐵、家禽育雛、防止應激反應等簡單易學的知識點;規模養殖戶業主和畜牧專業技術人員對畜牧產業發展新模式、新產品、新品種、市場信息、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現狀等熱情度較高,愿意接受各種方式的培訓,從畜牧產業發展來說,他們是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的主要受訓人員。
(4)當前易為受訓人員接受的現代畜牧養殖技術。易為受訓人員接受的現代畜牧養殖技術的基本要素是要能夠達到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一學就會。湖北省畜牧獸醫局近年來總結推行的各種家庭化養殖模式具有這個功能并符合現代化畜牧養殖技術培訓要求,如生豬“150”模式、蛋雞“153”模式、養?!?65”模式、養羊“1235”模式、肉禽“156”模式等養殖模式可根據建設場地和資金預算做適度調整,易為受訓人員接受。對大規模養殖場開展工廠化流程的無公害養殖模式,能夠幫助企業迅速走上正常軌道,也是需要培訓的重點內容。
(5)培訓方式。當前開展培訓的方式主要有集中授課、現場指導、外出參觀、現場實踐等四種。從襄陽開展培訓的效果來看,對新建養殖場做現場規劃指導,帶領規模養殖場業主和技術人員參加種豬拍賣會、觀摩市內外新建的規模養殖場等參觀活動,安排新建規模養殖場人員進入良友公司、神童公司等現代化豬場跟班學習活動,這些更能夠幫助受訓對象牢固地掌握培訓內容。而自2011年開始,襄陽市畜牧技術人員充分利用借助投影儀開展集中授課也能夠基本達到授課目的,但更大程度上還要取決于授課老師對現代畜牧養殖技術知識的占有量。
2當前畜牧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基層師資力量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從目前形勢來看,年齡較大的技術人員存在著知識老化、不會使用電腦及投影儀等光電教學儀器、掌握現代畜牧養殖技術不夠等問題;較為年輕的技術人員或者因實踐經驗不足不能做到讓受訓人員滿意,或者雖對現代畜牧養殖技術掌握較好但停職外出到企業去發展。
(2)基層畜牧部門培訓經費不足。畜牧部門開展技術培訓的經費是從畜牧技術推廣公益職能經費中列支,沒有利用項目支撐的專項培訓經費,大多數情況下只好參與其他機構的培訓工作達到自己的培訓目的。
(3)基層缺乏現代培訓儀器設備。要能夠達到有效培訓目的,師資人員必須借助照相機、攝影機、電腦等收集到大量有效的信息,并利用投影儀對受訓對象開展深入淺出的培訓。但是目前沒有信息表明有相關的項目對基層畜牧部門給予現代培訓儀器的完善配套。
3對加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的建議
加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必須從構建培訓機制、解決培訓經費、充實培訓內容、補充培訓隊伍等方面入手,形成領導重視、機制健全、實用人才有較強帶動性、示范基地布局合理的良好局面。
(1)加強領導,提高思想認識。首先要從省級農業主管部門開始進一步提高對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畜牧系統自上而下的安排項目支持,解決培訓經費和培訓器材不足的問題;其次要從體制上破除基層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只有防疫監督員,沒有技術推廣員的尷尬局面;三是要充分利用政策宣傳、市場引導、利益驅動等手段,大力宣傳現代畜牧養殖的政策措施、先進經驗、優秀典型和實施效果,大力宣傳科技培訓的目的與意義,鼓勵、動員農民參加培訓,營造科教興牧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
(2)改進培訓方式,增強受訓對象的培訓針對性。一要做好培訓前的摸底工作。按需施教,不能“一廂情愿”定題目,無論是制定培訓計劃還是實施培訓計劃,開展具體的培訓,都要面向生產需求,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規模以及開展培訓的時間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進而明確培訓目標,制定具體可行的培訓計劃,以增強科技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二是完善機制,多樣教學。從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出發,針對成人的特點和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分別開展以陽光工程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為重點的培訓,同時重點加強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產業帶動增強培訓的實際帶動能力。
(3)整合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成立由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管理的、市內畜牧系統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現代畜牧業培訓工作小組。一是統籌規劃,接受各種培訓委托,并據此制定培訓規劃和內容;二是統籌安排人員,分別集中上課,再針對培訓情況到實地現場培訓,分類指導;三是邀請專家到地方上課,傳授新知識、新方法、新理念等;四是抽調系統業務骨干參加知識更新培訓。
(4)加大投入,提高農民培訓的積極性。建議市財政將農民技術培訓所需經費列入公共財政預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由市政府統籌安排落實。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和體制,使農民培訓進入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達到雙贏的局面。
(5)科學規劃,認真抓好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在具體培訓中,必須要堅持“高、廣、實、活、嚴”五字方針。一是在培訓的組織領導上要突出一個“高”字。要實行“一把手”責任制,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協助抓,這樣才能形成上下聯動合力抓,共同推進培訓工作全面開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培訓的對象上要突出一個“廣”字。要按照一戶一個明白人的要求,對農民進行分類培訓,對那些真正想培訓、愿意接受培訓的人員,更要進行重點培訓,讓他們通過培訓先富起來,以此帶動大家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三是在培訓內容上要突出一個“實”字。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立足自身實際,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全市畜牧產業布局開展農民實用養殖技術和畜牧新技術培訓,使之更能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四是在培訓形式上要突出一個“活”字。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民素質培訓網絡,在培訓方式上不要拘泥于形式,可采取集中與分散、長期與短期、白天與晚上、送科技下鄉與干部下基層、專家授課與現場操作、請能人進來與送農民出去以及養殖大戶帶動等靈活多變的有效形式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五是在培訓管理上要突出一個“嚴”字。對培訓實行目標考核制管理。不允許任何人為了完成培訓任務搞“花架子”,走過場,必須把培訓質量和效果放在首位。
(6)開展金橋工程引智入基層。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在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越來越多,聘請養殖專家教授使疑難能夠得到及時解答,能夠有效地減少經濟損失。近年來我們先后搭橋引入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多位專家入駐襄陽畜牧養殖企業,成功實現了規模養殖又好又快發展。同時,隨著全市農民實用養殖技術的普及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縣、鄉、村養殖專業技術骨干的知識更新,高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和指導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更離不開行業專家教授的指導。
(7)建立農民技術培訓長效機制。一是構建多種主體參與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構建以政府為投資主體,畜牧獸醫局為實施主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組織者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建立畜牧獸醫局為依托,鄉鎮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基礎,民間科技服務組織為補充,縣、鄉、村相互銜接、上下貫通的農民科技培訓網絡。二是建立高素質的農民技術培訓師資隊伍。提高養殖技術培訓的質量,是加快農民養殖技術培訓的關鍵。畜牧獸醫局分批送出專業技術人員到外地參加較為全面的養殖技能師資培訓,經過考核,挑選優秀的技術骨干,組成農民技術培訓師資隊伍。按計劃分赴各鄉村,長期從事農民養殖技術培訓。三是完善農民技術培訓考核、激勵機制。把培訓實施任務交給社會后,建立農民培訓的考核、激勵機制就顯得更為重要。加強對負責技術培訓人員的考核,不僅在培訓數量上考核,更要重視對培訓質量的考核,同時建立讓農民學員參與的考核機制,對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效果好、成績突出的技術人員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