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鸚哥嶺上的青春之歌

2012-04-29 00:44:03耿國彪張志國
綠色中國 2012年11期
關鍵詞:大學生

耿國彪 張志國

編者按: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27名鸚哥嶺大學生用自己的人生抉擇給予了精彩的回答。5年前,27名大學生從全國各地來到了海南內陸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他們致力于保護區重建,他們幫扶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他們克服偏見功利思想,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結合,傾其所學所知,奉獻美好青春,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合著鏗鏘的節拍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27名大學生用自己的奮斗歷程向我們展示出當代有為青年的精神面貌和時代風采,在全國上下慶祝十八大的日子里,本期“光榮與夢想”專欄將這批年輕人的故事展示給廣大讀者,希望這種“鸚哥嶺精神”能夠激勵更多人立足崗位、建功立業,腳踏實地投身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實踐,譜寫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恢宏篇章。

有山的地方,就有歌聲繚繞。歌聲,就猶如云霧,與青山綠水相伴而生。遙望鸚哥嶺,滿目青碧,你聽到了那大山深處溫婉多情的歌聲了嗎?那是由27名年輕人用青春唱出的時代歌聲。那歌聲如漫天飛舞的蝴蝶,萌發著我們的想象與詩情;那歌聲如一棵歷經百年的大樹,在歲月風霜中見到了大山的深情!

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4年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保護區位于海南島中部,跨白沙、瓊中、五指山、樂東、昌江五市縣,是海南陸地面積最大的保護區,主峰鸚哥嶺海拔1812米,是海南島第二高峰。

保護區2004年成立之初,其實只是掛著一個空名,沒有工作人員。隨著工作的深入,招聘各類人才,對鸚哥嶺展開深入的研究和保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2007年,鸚哥嶺的公開招聘書,引來了一批志存高遠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到來,帶來了激情、活力和創新,帶給了一座青山綿延不絕的新希望。最初到來的幾名大學生,或許沒有想到,他們能在這個偏遠而落后的地方扎根那么久;他們也沒意識到,他們不知不覺地,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選擇,這個選擇,使得他們的青春歷程,感動了無數人。

劉磊、王合升、李之龍、王云鵬、許碧果這幾個首批報到的年輕人,來自不同學校和專業背景,可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心充滿赤誠,熱情洋溢,他們都愿意拋棄城市的風光浮華,走進原始森林里,靜聽風聲與鳥鳴,遍覽大樹與雜草,感受自然的天籟。在鸚哥嶺的幾年中,他們歷經無數挫折與掙扎,也感受無數歡喜與悲戚,不知不覺間,他們和鸚哥嶺已經血脈相連,他們用自己的激情譜寫了獨特的青春之歌。

鸚哥嶺迎來的年輕人

2004年7月,海南省政府批準成立了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12月21日,鸚哥嶺保護區管理站正式在白沙縣牙叉鎮辦公。這個保護區陸地面積50464公頃,區內分布著完整垂直的譜帶,在我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上獨占鰲頭。

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河、昌化江是海南第二大河,而這兩條滋養了海南省數百萬人的母親河的源頭,就是鸚哥嶺。即使對很多海南人來說,要在海南島地圖上指出鸚哥嶺的位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并不清楚,這個瓊島的水塔,除了用兩條流淌的血脈給予生命的滋養,那茂密的山林之間,還隱藏著多少驚世的寶藏。

從地理位置上來觀察,鸚哥嶺保護區是海南陸地保護區的中心樞紐,是海南島的生態核心,其森林與地形地貌一道影響著全島的氣候。熱帶雨林是地球的肺,提供氧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熱帶雨林中千奇百態的各種生物,則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鏈,環環相扣,一只鳥的喪亡、一棵樹的砍倒、一棵草的拔起,都有可能讓生物鏈缺掉一環,發生紊亂。鸚哥嶺的熱帶雨林的完好與否,直接影響著南渡江、昌化江的水質甚至流量,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存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2007年,27名大學生來到了鸚哥嶺,其中有2名博士、4名碩士、21名本科畢業生,他們是由海南省林業局面向全國高校招募來的。沉寂多年的鸚哥嶺從此熱鬧起來。

現在已經是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副站長的劉磊是陜西西安人,2007年7月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當年他下飛機,坐汽車,走完平路走山路,來到了鸚哥嶺。盡管拐彎抹角的盤山路顛得人五臟六腑都要跳出嗓子眼,可山路兩邊青翠欲滴的層巒疊嶂著實讓人興奮。

帶著對青翠山林的喜愛和興奮來到鸚哥嶺的年輕人,馬上就遇到了第一個困難。

“同學們,咱們站里租了兩間民房,女的一間,男的一間。”聽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首任老站長周亞東這么一說,同來報到的10名大學生全傻了。周亞東把他們帶到山腳下一排破舊的平房前。屋里兩排木板,上面鋪著草席。“這就是家?”幾個人幾乎同一時間喊出。

畢業于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的許碧果,是走進鸚哥嶺保護區的第一個女大學生。“屋子三面封閉,只有一面墻開了一扇小窗,夏天非常悶熱,又沒有空調和風扇,男生們睡覺都開著門。”第一批來鸚哥嶺保護區的大學生有10多名,再加上站里的其他工作人員,都是爺們兒,就我一個小姑娘,吃喝拉撒都是共用的空間,覺得非常不方便。

許碧果告訴記者:“其實,學習園藝專業的我,按理說更應該選擇在城市里工作,那才會有我的用武之地,發揮我的專長。當初選擇鸚哥嶺時,覺得自己年輕,可以先按喜好來選擇工作,以后還可以再調整。沒想到5年下來,我在鸚哥嶺扎下了根,已經離不開這里了。”

廖常樂,湖南株洲人,今年28歲,中共黨員,畢業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碩士研究生。鸚哥嶺見證了他和王慧穎的愛情。

“我自小就喜歡森林,向往大自然,喜歡森林冒險和野生動植物。我能到鸚哥嶺保護區工作可以說是愛情的力量把我引到這里的。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到我校招聘,通過初步了解,我決定放棄在廣西林科院工作的機會,和王慧穎來鸚哥嶺工作,一起做我們喜歡的工作,一起開啟我們自己的事業。在鸚哥嶺幾年的相知相伴中,我們一起感受吃苦的幸福,一起分享追求共同事業的快樂。”

“你是為愛情而來,好讓人羨慕,再苦你有精神安慰,而我還沒談男朋友,本來想得好天真,綠水青山中有白馬王子,可來這里一看,荒山野嶺的,到哪找男朋友去呀!”從山西來的黃娟說起初到鸚哥嶺時的感受,至今眼角仍閃動著淚花。

的確,這群大學生選擇了鸚哥嶺,就是選擇了寂寞,選擇了奉獻。這里距最近的白沙縣城30公里,而身為國家貧困縣的白沙,當時既沒有文化設施,也沒有像樣的商店,即使下山逛逛,又能有什么精神享受呢?

“孩子們,這周圍有6個鄉鎮,都是黎苗村寨,共有103個自然村,18000多人。這里的黎苗兄弟說是以種田為生,實際上就是種些橡膠,靠山吃山,打獵、砍伐……你們來任務重啊!在關愛森林的同時,還要想法幫這里的百姓致富!”

周亞東的一席話,像重錘一樣敲擊著大家。霎時,一股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剛才還紛亂的心緒一下子安定了。“我們不能讓鸚哥嶺失望!”大家不約而同地喊出聲。從這一天起,鸚哥嶺有了歌聲。這歌聲鏗鏘有力,這歌聲真情無限。這支發自心底的歌開啟了這群年輕人新的人生。

戰難關奉獻鸚哥嶺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很寂寞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作為。青春只有一次,鸚哥嶺只有一個,27名大學生把青春和鸚哥嶺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他們用5年的堅守,勤勞和智慧,換來鸚哥嶺上人與自然的美好與和諧。而鸚哥嶺青年團隊卻這樣認為:鸚哥嶺的條件雖然艱苦,但鸚哥嶺是一個山嶺動植物自然寶庫,我們在艱苦中體驗著幸福。

鸚哥嶺保護區總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是海南省陸地面積最大的保護區和我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有維管束植物2209種,脊椎動物431種。保護區有專職管護人員201人,周邊有6個鄉鎮,一萬八千多黎苗群眾,要做好管護工作實屬不易。

在海南鸚哥嶺保護區開展工作,多數來自外省的年輕人要面臨三個困難:一是不懂海南話,與當地人交流成問題,無法深入了解當地人的想法。二是海南清淡的飲食,北方人很難適應。三是不適應海南熱帶炎熱的氣候。

“我在保護區工作主要是負責資源調查與科學研究。不得不說,保護區的工作是艱苦的。我們每次進行科學考察時,經常要負重30斤的行李爬山調查,這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而且在山路上經常會受到螞蝗、蚊蟲、毒蛇的“照顧”,特別是雨季到來的時候,螞蝗常常令人防不勝防。有一次經過放牛坡的時候,一只腳上二三十只螞蝗,被咬得滿腿是血。”

海南雨季,下午往往會下一場暴雨,廖常樂在上山考察時,常常會被大雨淋得全身濕透。由于下雨水位上漲,過河時水都要淹到胸前位置。在對鸚哥嶺樹蛙進行調查的時候,為了弄清楚它的生物學特點,他們在海拔1750m的水潭邊駐點,一呆就是5天。高海拔地區濕度大、溫度低,每當下雨的時候,睡墊睡袋都是濕的,感覺就像睡在水里,晚上常常被凍醒。

“我們家是平原地區,從小到大都沒有行走山路和河道的經歷,剛來時每次帶護林員上山巡護小班時我總要摔很多跤,但是我是個不服輸的人,只要我帶隊我肯定走在最前面,每次摔倒都很快爬起來。在森林中行走,先要過螞蟥關,只有闖過螞蟥關,我才有資本進入到這片熱帶雨林之中。” 劉磊說。

王和升是云南農業大學昆蟲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他清楚地知道作為一個初創的保護區,鸚哥嶺生活的艱苦和工作條件的簡陋。雖然他住的是破舊的平房,但生活的艱苦根本阻擋不了親身觸摸深山密林里眾多珍貴物種的狂喜。

有一次,王和升獨自去做昆蟲調查,突然,樹梢上盤繞著一條毒蛇正冷冷地盯著他。王和升停住腳步,站著一動不動,以免驚擾它,僵持了足有60秒,毒蛇才慢慢離去。直到這時,王和升才發現兩腿已經疼痛難忍,原來兩條腿上已經布滿了螞蟥。他狼狽不堪地一邊用樹枝使勁地驅趕著螞蟥,一邊狂奔著逃離了危險的現場。

“雖然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但我卻從中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事業的快樂:我收集到眾多的動植物科研數據,發現了斑蝶群居越冬,發現了淡水水母,發現了緋胸鸚鵡。每次發現一個新物種,都能讓我欣喜若狂,這種快樂難以言表,只能用‘無與倫比這4個字來形容。” 王和升興奮地說。

到底鸚哥嶺有多少種植物?有多少種脊椎動物?鸚哥嶺有沒有動植物科學新種和我國新記錄種?這是擺在大學生們面前最直接的課題,也是鸚哥嶺自然保護區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沒有比發現科學新種更令人興奮的了。廖常樂是發現鸚哥嶺樹蛙的第一人。那天,他在山上采集標本,忽然聽到水洼子里有怪叫聲,細聽,叫聲卻沒了。他轉身要走,怪叫聲又出現了。索性他不動了,站著靜靜等候。一個小時過去了,沒有動靜。第二天、第三天,廖常樂多次來到這個水洼子旁,均毫無收獲。直到第4天,他忽然在石頭板下面發現一只青蛙模樣的小東西。“是樹蛙!”廖常樂歡喜得喊出聲。他急忙把那小東西抓到手心里,連行李都顧不上扛,雀躍般地往山下跑。原來,他在中南林業大學讀研時就從資料中見到過樹蛙,想不到在鸚哥嶺讓自己找到了。從此,廖常樂對蛙類的觀察記錄里又多了一個新成員。

如果說上山作業風餐露宿,蚊蟲叮咬充滿艱辛,那么因山路崎嶇天氣無常造成的迷路更令人恐怖。從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畢業的黎族小伙王云鵬就趕上一次這樣的驚險。一次他進山記錄植物物種,趕上山洪暴發,不一會兒,水沒過他的胸。他整整在水里趟了6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才走到高處,突然霧氣蒙蒙,辨不出方向,他的鞋又陷進泥潭里,他索性光腳走,沒走多一會,腳底板疼痛難忍,原來,粗沙爛石把腳劃破了。他急中生智,把頭上的草帽撕成片,綁在兩腳上,整整走了一夜,終于摸索著回到了住地。大家一看,王云鵬簡直成了泥人。而他的嘴里銜著那個珍貴的記錄本。

經過4年多努力,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終于有了自己的“檔案館”。27名大學生記錄到維管束植物2197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坡壘、海南蘇鐵、臺灣蘇鐵、伯樂樹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25種。記錄到脊椎動物43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鷓鴣、海南灰孔雀雉4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5種。記錄到鸚哥嶺樹蛙等14種科學新種,還記錄到了輪葉三棱櫟等26個中國新記錄種,伯樂樹等178種海南新記錄種。

交朋友招募護林員

天人合一,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完美和諧。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延續我們的生命。鸚哥嶺青年團隊不僅僅以實際行動詮釋這崇高的理念,還用滄海一粟的力量和真誠打動了一片海洋,似春風細雨,將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的理念傳播到鸚哥嶺村民的生活當中。

“放火燒山種稻子,拿起鳥銃打野味,砍下大樹換票子”這種現象一直存在于鸚哥嶺周邊。由于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長期存在,當地百姓抱著靠山吃山的理念,向鸚哥嶺索要木材,很多樹木因此而被砍倒;向鸚哥嶺索要食物,很多獸禽因而被端上飯桌。就在二三十年前,山上野豬極多,有時會跑到山下地里拱莊稼,甚至會跑到村民家里。上山打柴的人,偶爾還會遭逢黑熊之類。很快,動物們就銷聲匿跡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多次號召村民上繳獵槍,可獵殺野物的事情還不時發生。

怎么辦?如何保護這一片山林的棘手問題擺在這27個大學生面前:必須招募護林員,讓老百姓從砍樹變成看樹。在省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一個招募護林員的戰役在鸚哥嶺打響。

“讓我們放下砍刀、放下獵槍絕對不行!”、“甭說每月給幾百,就是給一萬也不干!”、 “我們祖祖輩輩靠山吃山,這林子不也沒毀掉嗎?”。

大學生們進村動員碰了一鼻子灰。“小伙子們,別氣餒,黎苗兄弟實誠,要想讓他們認這個理,先和他們喝酒!”這么一指點,小伙子們茅塞頓開,他們湊錢買了幾十箱米酒。

劉磊的眼睛從小就不太好,醫生特別叮囑刺激性食物和酒一定要少飲。然而為了鸚哥嶺保護區的工作,他與周邊黎苗百姓通過酒來交朋友、談事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有一次,劉磊負責春節前的資源調查工作,他便買了上山的工具,安排了12名護林員一起上山。出于想和護林員交流管護和社區工作、了解他們的關于森林保護的想法及村里群眾的意見,就叫了王云鵬一起到縣城與他們吃個便飯。隨后大家就開始喝酒,一瓶幾塊錢的藥酒,劉磊一口喝一杯(一杯二兩多),一共喝了6杯,中間吐了一次。“吃完飯我和王永另在街上晃晃悠悠地走著,一邊還跟他講怎么開展管護工作,怎么宣傳森林保護工作教育群眾,走著走著,我就暈倒了,全無知覺,起來就到醫院了。”

有了劉磊他們這樣實打實的和周邊百姓交往,他們的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原來這些有墨水的還挺實在,不來虛的!咱也該應了!”看這些小伙子強咽一碗碗酒,然后醉倒那難受樣兒,村民們終于松了口。

沒過幾天,出現了奇跡: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的門前擺著一桿桿獵槍,一把把砍刀,足有200多人靜靜地等候在那里。“我們是來當護林員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這天一下子招募了270多人。人是招募來了,怎么培訓呢?27個大學生決定在給他們講課培訓前,先和他們交朋友。于是27個人做了分工:每人包10戶。

這天,劉磊來到元門鄉紅星村王永研、王永另兩兄弟的家。他先走進王永研的家,只見家里四壁空空,床上鋪著張破席子,兩個孩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再去王永另的家,也是一樣除了點農具和做飯的家什外,什么都沒有。晚上,劉磊把他的伙伴們召集在一起,說了自己白天家訪的感受,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幫幫他們。

很快,一包包衣服,一箱箱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運到了工作站。在省林業局的支持下,大學生們還為270位護林員訂制了工作服。“上課了!今天我先講鸚哥嶺的動植物資源,然后請萬沖鎮南盆苗村的王明仁講怎么認識蘭科植物。”聽劉磊這么一說,護林員們差點笑出聲:亂砍亂伐大王怎能當老師?原來,劉磊他們提前摸好底,有那么10來個護林員以前就是最有名的亂砍亂伐者。劉磊他們提前做了這10來個人的工作,動員他們當老師。這招兒還真靈,這10來個人每人都認真備課,準備把最拿手的端出來。

從此,27個大學生和270個護林員緊緊地綁在了一起,他們一起守護和滋養著鸚哥嶺——用他們的心、用他們的情。

從第一次的慌亂到無數次后的處變不驚;從第一次的無從下手到無數次后的有條不紊;從第一次的生疏到無數次后的得心應手,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到無數次,都見證了他們成長的軌跡,也見證著這座大山的煥然一新。“都說我們是鸚哥嶺的守護神,其實這座大山才是我們的守護神,是她的呼喚留住我們的腳步;是她的神奇與美麗讓我們魂牽夢繞;是她的改變支撐著我們勇往直前的信念;是她告訴我們夢想追求有跡可循。”李之龍說。

想辦法幫百姓致富

剛參加工作時,許碧果跟著老站長周亞東進到位于鸚哥嶺保護區試驗區的道銀果村。當時道銀村與外界隔絕,進入道銀村只能沿著南開河逆流而上,趟過幾次河水,走山走水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道銀村的貧窮和樸實,黎族村民對大山高度的依賴,給許碧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村都是茅草屋,沒有廁所,生活資料來源也很有限。

一戶熱心的村民邀請他們吃飯,沒有菜,就殺了一只自家養的準備留著過年吃的老母雞。飯桌上,大叔大嬸的碗里是空著的,他們笑著用筷子頭沾著醬油下飯,還一個勁地把雞肉夾給許碧果吃,說一個女娃娃來到這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小村工作,真是不容易。“村民的貧窮和純樸,讓我很心酸、很感動,眼淚都止不住留下來了。喝著熱呼呼的雞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道銀村民富裕起來。”

為了幫助周邊百姓致富,為了盡快了解保護區周邊社區的情況,這群年輕人深入到周邊的社區進行調查訪問,每5個人負責一個鄉鎮、4-5個村委會、20多個自然村。通過1個多月的問卷調查、走訪調查,他們基本了解了當地社區群眾的經濟狀況及生活、生產方式基本情況,并對所獲悉的材料進行了整理。經過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制定出了開展社區的宣傳和幫扶的合理計劃。

道銀村是他們開展社區工作的第一個站點,也是他們開展社區農業項目的示范村。他們與香港嘉道理農場合作,一起在道銀村修建了環保旱廁和軟床豬圈。環保旱廁糞尿分開收集,臭味很小、不需要沖水,還能收集肥料,簡單又環保。軟床豬圈則充分利用村里山上遍地都是的枯枝落葉和稻草,將其鋪在豬圈里,豬拉出來的糞尿被稻草和落葉吸收,再經過微生物分解,從而成為很好的農家肥。施放到田里或橡膠地里,就解決了農作物因沒有肥料產量不高的問題,提高了作物經濟效益。

2008年5月,為了讓高峰地區的群眾能夠更多地了解,什么叫可持續種植模式,他們組織保護區周邊的社區群眾代表及有關的村委會領導、管護人員共30多人,到海南興隆植物園參觀當地的胡椒和檳榔立體套種管理模式,又到海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參觀牧草的培育及山羊的養殖情況。這樣他們不僅了解到更多的可持續農業技術,還擴大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對可持續農業項目的信心,并積極參與示范。

2009年,為了解決水稻產量低的問題,他們多方打聽得知在貴州黎平地區有一個“稻鴨共育”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鴨子在稻田里活動,吃草、吃蟲、吃蝸牛,長得肥肥胖胖,又能夠幫助除草、除蟲,鴨子的游動還能提高水中氧的含量,鴨排放的糞便又可以作為水稻的肥料。

一開始,村民們沒有錢買鴨苗,也不知道去哪里買,鸚哥嶺青年團體就幫他們聯系并購買鴨苗。還幫助他們插秧、澆灌,當秧苗長到兩周后,就開始在田里放鴨苗。到水稻抽穗的時候,鴨子也長大了。賣了鴨子、收了水稻,群眾增加了不少收入。黎苗兄弟、阿叔阿嬸敲著鼓來站里答謝。他們用黎語、苗語反復說:“布隆”、“米恭”(謝謝)。

從此,“稻鴨共育”模式在鸚哥嶺大面積推廣。農戶們在稻田里驕傲地插上“農業示范田”的牌子。接著大學生們又推廣林下經濟,在橡膠樹下種菜、種瓜、養雞,眼見著一年到頭手里都有錢了,靠上山砍樹賣錢的人越來越少了。

“最快樂的莫過于能夠與當地的群眾打成一片,結成親人般的友情,從叫‘蒙(指領導)轉變為叫‘哥弄(指兄弟)。與群眾的相處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資源管護工作始終離不開周邊各級政府和社區群眾的支持,因為森林資源保護最主要的壓力,始終來自周邊村民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對于資源和環境造成的破壞。”王云鵬說道。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5年,這27名大學生一直堅守在鸚哥嶺。他們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勞作,與青山為友,與綠水為伴,他們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用自己的選擇唱響了一曲當代的青春之歌。

鸚哥嶺精神

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航標

今年4月9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選擇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27名大學生重建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紀實》,謳歌了鸚哥嶺保護區27名大學生艱苦創業的動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云山作出重要批示:27名大學生選擇了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也選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充分肯定了鸚哥嶺青年團隊的先進事跡,要求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鸚哥嶺精神作出高度評價,要求有關部門深入挖掘青年學生中甘于奉獻的好典型,講好新時代的青年故事,引導青年健康成長。國家林業局黨組對此十分重視,局長趙樹叢先后兩次作出批示,要求林業系統深入開展學習海南鸚哥嶺青年團隊先進事跡活動。

今年4月10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批示指出,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27名大學生在林業生態保護的平凡而艱苦的崗位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選擇了人生的正確道路,實踐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現代林業,需要這種精神。希望林業系統特別是自然保護區工作者向他們學習,為我們國家林業生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指出,和現在社會上很多價值觀模糊紊亂的年輕人相比,這批年輕人愿意奉獻、能夠吃苦,這批大學生的青春,是綠色的,是充滿希望的。鸚哥嶺的故事,從種種細節入手,告訴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為什么要選擇一種更有遠見的生活方式?這些充滿笑聲和淚水的故事里,隱含著什么樣的時代精神?這樣的時代精神,對于當代的年輕人擇業、生活,又有什么樣的啟示?……

海南省委宣傳部部長許俊表示,鸚哥嶺青年志愿團隊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表率,是當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青年的楷模。他號召青年學生向他們學習,并希望更多的大學生加入他們的團隊中去。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1級學生馬翔了解了27名大學生的事跡后,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他說:“這群大學生選擇了鸚哥嶺,就是選擇了寂寞,選擇了奉獻。他們的這種甘于奉獻的精神更令我思緒難平。難以忘懷大個子王合升兩只褲腿上布滿了螞蟥,左肩背著個帳蓬卷,右肩扛著一口鍋,后背上還背著個行李包到野外做昆蟲分類記錄的場景;難以忘懷王云鵬一次山洪暴發在水里趟了6個多小時腳劃破的艱辛;也難以忘懷他們歷經無數坎坷辛苦得來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檔案館資料的喜悅。這一切不由得讓我聯想到了前不久我校舉辦的學雷鋒志愿活動。在真正的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雷鋒精神,延伸雷鋒的精神內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在一次又一次的奉獻中,在燃燒自己獻出光和熱的歷程中,我們或許更能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海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2011級學生殷凱強認為,關愛自然是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有的吃有的喝,但是我們關愛自然更要讓生活在當代的人有的吃有的喝。假如為了后人就放棄自己的生活,誰都不會接受。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就是拿出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幫助老百姓過上有吃有喝的好日子。這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也是必須要履行的義務。因為擔當,他們與眾不同,他們光芒閃耀。

海南師范大學學生郭浩宇認為,完全出于自愿,他們已經在山上守候了5年,歡笑淚水全在心里,有多少人能像他們一樣為了大自然默默奉獻青春?人人都知道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為大自然做了些什么?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這27位年輕人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榜樣,他們替我們尋找到了一種更有遠見的生活方式。相信會有更多的大學生愿意追隨他們的步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鸚哥嶺大學生的精神激活了人們心底里的青春夢想和激情,激發了各個年齡的人去思考,尤其是有理想的年輕人,去想價值觀、人生觀的大問題。現在,海南省林業局已經收到幾百名大學生來信,其中有290多人報名要去鸚哥嶺工作。

今年“五四”前夕,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海南省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青年團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這是全國青年最高的榮譽。

自從海南省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青年團隊的事跡被外界了解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并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向鸚哥嶺大學生學習的活動。很多朋友對李之龍說,“你們出名了”,而他的回答是:其實,我們為鸚哥嶺做的還遠遠不夠,我們只是很幸運,在各級政府和上級領導的重視與關懷下,得以無后顧之憂的在這個平臺上施展拳腳;我們只是很幸運,得到了社區群眾的支持與厚愛;我們只是很幸運,尋求到了值得我們用盡一生為之奮斗的理想追求。我們27個人僅是滄海一粟,我們的努力微不足道。海南的生態建設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為千千萬萬個“鸚哥嶺”,貢獻我們的熱血青春!

王和升在報告中說道,回想這5年來的歷程,我深深感到,在人生的十字路上,一定要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切勿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喪失自我,隨波逐流,停留在錢欲、物欲的短視與膚淺。馬克思曾說,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做人,要活出精彩,活出價值,青春方能無悔!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女人在线|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区在线看|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人免费视频| 欧美色99|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99re免费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jizz国产视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韩国福利一区|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AV网站中文|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韩欧美网址|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1024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裸网站|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激情综合激情| 午夜日b视频| 99热免费在线| 在线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不卡网|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一在线|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97色在线| 九色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777|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天天操天天噜| 免费欧美一级|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视频黄|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