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靜 王濤
內爾·諾丁斯是當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她以關懷為基礎提出了學校道德教育的理論。諾丁斯關心理論是關懷倫理學在道德教育領域的應用,是由道德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師素養等方面內容構成的理論體系,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責任、情感、關系以及相互關懷的一種倫理理論。①從關心倫理學的角度,從整個教育體系出發,諾丁斯提出了道德教育方法主要由四種方法構成:榜樣、對話、實踐和認可。②這四者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榜樣”是關心道德教育的示范效應,“對話”是關心道德教育的基礎,“實踐”是關心道德教育的表現,“證實”是關心道德教育的評價,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推動道德教育和道德學習的實施。
1 關懷型教師的培養
諾丁斯所構建的關懷教育思想,從目標和課程體系上都強調關懷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在培養學生關心素質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學生學會關懷,首先應感受被關懷。因此,我們提倡關懷型教師的培養。③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關懷素養,成為一名真正的關心者,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而建構自己的關懷理念,進而決定自己的關懷行為。教師良好的關懷素養,重要的是其本身情感力量的彰顯及其關懷信念的堅定,而不僅僅是具有關懷的知識和技能。
1.1 淡化職業意識,做一個關懷者
諾丁斯認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成為一個關懷者,因此應淡化自我職業意識。教師“一定要拋棄職業意識,而以共同的人類之愛參與到關心的關系中”。④淡化職業意識有利于關心關系的建立,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看待學生,對學生的實際需要視而不見。研究表明,關懷性評價得分最低的行為有:關心自己的生活、花時間確定自己是否明白所學的內容、理解自己的感受、有開放的思想交流、有麻煩時教師能看出來。⑤臨床實踐帶教老師的關懷言行與所展現出的護患溝通能力是學生最為所欣賞的,強調教師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體現關心者的身份,達到在各種活動和交往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1.2 篩選關懷意識強的臨床帶教教師
教學管理者應嚴格制定帶教資格篩選制度,挑選知識扎實、技術熟練、責任心強且有一定關懷素養的老師。帶教老師是護生職業道德品德的引路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護生的護理道德。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嚴謹制訂帶教計劃,加強對護生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關注實習護生護理道德水平,給予積極正確引導,激發護生工作熱情,避免消極言行,如提供護理措施時不把患者視之為獨立的個體、漠視非人性化的行為舉止、傷害患者身體或危及其生命、以及讓患者蒙受心理傷害等都是非關心的表現。帶教老師應有針對性地教育護生善待病人,為病人制訂最佳護理方案,提供充滿關愛的溫暖服務,提高護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關懷病人的能力,這是護理臨床實踐中道德教育的重點。⑥
1.3 強化教師的榜樣作用
在實踐教學中,學生視教師為榜樣,教師的關懷態度會在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直接關系到護生的溝通能力、專業思想以及人文關懷精神。在臨床上,帶(下轉第45頁)(上接第34頁)教老師對專業的熱愛、對患者的關懷、對護生的關懷和信任,都會加強護生的專業態度和關懷行為。這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評價,護生對關懷行為進行模仿,逐漸形成和發展自己的關懷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應意識到關懷的意義和關懷的重要性,將更多地給予別人關懷和關愛自己,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在工作中對患者認真負責,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引導護生熱愛護理專業,合理運用獎勵和批評,善于發現護生在實習中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實例,及時對其提出表揚,使學生感受關懷并最終形成關心他人,關懷患者的良好素養。
1.4 與學生對話
關懷倫理作為一種新的倫理模式,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對話”關系,教育應發動人的情感、回應人的需要。對話在學習如何創造并維持親密關系中非常重要,是保持與他人關心關系的基本方法。師生之間應該以一種平等對話為條件,以朋友的方式體驗學生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這樣教師的知識、道德品行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接受道德教育。
1.5 建立認可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師生關系中的兩個基本要素,這兩者的關系對護理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信任、期待和肯定是師生關系中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護理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與護生的交流溝通、重視護生的需求,經常與護生交談,了解護生的各種心理矛盾,指導其自我調適,消除護生對剛進醫院所產生的文化休克。在實習過程中有計劃召開實習生座談會,了解護生對護理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舉行不同形式的小講課、情景劇表演、技能競賽等,提供護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并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體現護生的自我價值。
2 將護生人文關懷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諾丁斯強調關懷教育的持續性對學生關懷品質的養成具有關鍵的作用,因此應將人文關懷融入整個護理實踐教學活動中。醫院的設置及管理應人文關懷的角度考慮;教師充滿人文關懷,體現于教學行為中,從患者角度考慮護理行為,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在教學形式上可采用專家講座、自學引導、情景教學、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會尊敬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
畢業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鞏固加深所學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關懷護理”是護理的核心精神,推行護理人文關懷對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和整體護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關懷的信念及所展示出的護理行為能被病人所樂于接受,因此應加強對護生關懷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