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莫言獲獎
莫言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這既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文學界的喜事,也滿足了很多國人心中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也只是對莫言個人的肯定,這固然會令國人興奮,會對中國文學起到激勵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這個獎項。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知名漢學家馬悅然一再所講,諾貝爾文學獎的唯一評判標準就是文學。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他個人的文學成就,而不是因為其他。大家既沒有必要將其獲獎過度拔高,也無須上綱上線。
當然,莫言獲獎或許與中國今日之國際地位有關。近年來中國因為經濟的騰飛,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來了對中國作家的關注。如果以此而證明中國文學就怎樣了,則仍然難以擺脫東方主義的窠臼,仍然沒有擺脫“被審視”的心理,還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事實上,無論有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垂青,中國作家和他們的作品質量如何,就在那里。
而且,文學是一種純粹個人化的創作,不是集體的功勞,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一個人獲獎,并不必然代表中國文學登上了世界文學之巔;正如無人獲獎,也不必然說明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園林里無一席之地。莫言獲獎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引導人們重新關注文學,而對更多作家來說,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對得起“作家”的稱號。
(摘自《新京報》致 淵/文)
“觀點多元”也不應“胡言亂語”
微博上活躍著一些人,打著公共知識分子的旗號,卻背離了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與良知。他們的基本言論價值立場就是反對,唱反調,而不論是非曲直。基本價值結論最終都是政府失德、無信、作惡,而不管事實真相如何,不分個別和一般。基本言論載體就是故意捏造、剪輯一些所謂的歷史陰暗面、領袖人物丑聞,而不辨真假。如此貌似為公共、公眾吶喊,實則煽動、鼓惑,惟恐天下不亂。
種種胡言亂語情態,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下一些公共輿論場域的亂象。有人說這是“觀點多元”、言論自由的具體表現,實則背道而馳。觀點多元,乃是對人物、事件的多種看法,應合乎事物的本來面貌。無論何種觀點,應持之有據、論之有理,遵循基本的價值邏輯。看問題的立場,應是客觀、理性,不隱美、不虛惡。以“觀點多元”為借口胡言亂語,不僅是對觀點多元的誤讀與曲解,也不利于觀點多元的培育和秩序的形成。
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觀點呈現多元多樣的復雜態勢。對事物和問題的不同看法,整體上合乎人們的內心實際,有助于人們多角度看待問題,在交流溝通辯論中形成社會共識,這對于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有增益的。但是,觀點多元并不等于胡言亂語,胡言亂語對社會不但無益還很有害。自媒體時代,只有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慎用自己的話語權,發表負責任的言論,才能贏得社會公眾的尊重與信任。
(摘自《人民日報》江柳依/文)
建議推廣“擁堵指數”
交通擁堵現象幾乎在當前中國所有城市都不可避免。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近期向社會公布“擁堵指數”的做法,給了筆者不少啟示。
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十分復雜,及時讓司機了解路況,合理安排出行,一直是避免城市交通癱瘓的重要環節,有助于降低擁堵帶來的社會成本。筆者建議,具備相應條件的城市都可以像北京市交管部門那樣公布這些數據指標,劃分不同級別,指數越大,級別越高,說明擁堵越嚴重,并且可以細化不同區域的“擁堵指數”。這樣做一是能夠反映城市每天整體的擁堵狀況,二是可以讓人們參照細化的區域擁堵指數及時分流,合理安排出行。
(摘自《環球時報》張 偉劉峻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