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睿
2012年8月7日,凌晨,重慶菜園壩公交車站。
剛下火車的旅客提著大包小包,三三兩兩地聚集在公交車站。拿著豆漿油條的上班族,也從附近住宅區聚攏來,準備坐車前往主城各地。
一個穿著格子襯衫、手拿塑料袋的中年男人,在人群中一閃而過。別人盯著公交車,他卻盯著別人的口袋。
在主城的扒手圈子里,這個綽號“老鄭”的男人是排得上座次的老賊之一。
這天,老鄭來到菜園壩,準備“轟車門”——跟隨公交車進行扒竊。
殊不知,原本準備尋找“獵物”的老鄭,卻成了別人的“獵物”。
獵手
兩個小時前,市公安局便衣偵查支隊。
凌晨4點過,民警李曉剛就上班了。
走進辦公室,開燈,沏茶,開電腦,一系列連貫動作后,他坐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顯示器。
幽幽的熒光,投射在李曉剛黑里透紅的寬臉上,同窗外夜色形成鮮明對比。
李曉剛隸屬的便衣偵查支隊,就是百姓眼中神秘的“反扒支隊”。他們以反扒竊為主要任務,秘密活動于車站、碼頭、機場、市場等公共場所,神出鬼沒,于無聲間擒賊捉盜。
在這支隊伍里,李曉剛是戰功赫赫的老兵之一。
作為一名反扒民警,李曉剛每天上班頭一件事,就是找來最近的群眾舉報,分析主城里的“扒情”。
凌晨5點多,支隊會議室里,民警們開始“碰警情”。
“這幾天,菜園壩一帶失竊舉報最多。”
“那地方長途客運密集,又是多路公交車起點站,人多眼雜,是扒手的‘業務重點。”
“老李,你經驗豐富,就由你帶隊到菜園壩布控。”
“得令!”
李曉剛隨即帶著兩個徒弟——年輕民警袁得文、林濤奔赴菜園壩車站。
在那里,他們遇到了老鄭。
悟道
凌晨6點45分,引擎轟鳴聲由弱變強,一輛公交車即將出發。
分散的人群開始聚攏,在公交車前門排起長隊。
一個提挎包的年輕女人排在最后。
老鄭瞄了一眼女人,隨后邁開小碎步,靜悄悄地跟上來。
沒有人注意到老鄭的舉動,除了不遠處的三個男人。
“發現目標。”
“哪里?”
“那個穿格子襯衫的,一直盯著別人的挎包。”
停車坪邊上,李曉剛點燃一支香煙,向排隊的人群嚕了嚕嘴。
“師傅,你這眼神真神了!”旁邊,兩個徒弟驚羨不已。
徒弟們羨慕的眼神,讓李曉剛心里一顫。他也曾這樣羨慕過別人。
1990年,從邊防部隊退役后,李曉剛脫下軍裝,穿上警服,成為一名反扒民警。
局里安排一位老民警帶他實習。
兩個月的實習,師傅抓到了不少扒手,李曉剛卻一個也沒抓到。
“扒手臉上又沒刻字,我怎么認得出他們!”李曉剛有些灰心。
“只要腿勤眼尖多用腦就行。”師傅對他說。
這句話,李曉剛記住了。
入行第一年,李曉剛拿出全部閑暇時間,走遍了主城各區,在車站、碼頭、農貿市場、公共交通工具上“練眼神”。
他漸漸悟出了道道。
“扒手目光閃爍,老往別人口袋上瞟。”
“坐公交車,如果有人喜歡往人堆里擠,還老用衣服遮著手,八成就是扒手!”
一年后,李曉剛掌握了反扒民警的四大基本功——識別、追蹤、抓捕、審訊。
此后20多年,這些本領讓他戰無不勝。
酣戰
凌晨6點46分,老鄭跟著女人上了車。
對背后的扒手,女人毫無察覺,這讓老鄭頗為得意。但他萬萬沒想到,就在車廂尾部,三雙眼睛正緊盯著他——李曉剛和兩位徒弟也上了車。
“你們兩個靠前,準備抓捕。”李曉剛小聲對兩個徒弟說,“我‘臉大,隱蔽在車廂后面指揮。”
在反扒戰線奮戰20多年,李曉剛已經被不少扒手熟識——江湖人稱“臉大”。
與此同時,李曉剛也將每一個對手銘記在心。
重慶直轄后,人、財、物的流量越來越大,主城逐漸形成了三大盜竊幫派:湖南幫、長壽幫和廣西幫。此外,還有一些零散的本地扒手在活動。
反扒多年,李曉剛和各大幫派輪番交手——
2010年8月,在一輛411路公交車上,李曉剛和同事們發現了四名湖南籍扒手。他指揮戰友果斷出擊,將準備跳車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抓獲,重創了“湖南幫”。
2009年5月,西安警方抓獲當地反扒史上最大的扒竊團伙——一個由20多個重慶長壽籍扒手組成的團伙。為了一舉攻破這個團伙,西安警方向重慶同行求助,李曉剛立即奔赴西安。經過梳理,他發現以前曾和自己交過手的慣偷吳某是該團伙頭目之一,遂決定以吳某為突破口。當吳某看到李曉剛走進審訊室后,一下子就懵了:“李警官,在重慶你不放過我。我躲到西安,你為啥子還要來追我嘛!”隨后,吳某供認了全部犯罪事實。
2011年10月,李曉剛小組赴萬州反扒。得知主城派來了反扒高手,當地扒幫老大放話:“你人生地不熟的,我看你能抓哪個!”卻不想,李曉剛第二天就一舉破獲兩起扒竊案件,抓獲四名扒手,打掉了當地扒幫的囂張氣焰。
這場較量持續到今天,在反扒民警的嚴厲打擊下,三大扒幫已被基本摧毀。
凌晨6點47分,在菜園壩公交車站,李曉剛即將打響另一場戰斗。
老鄭相中的“獵物”刷了公交卡,隨手將錢包放進挎包。
旁邊,老扒手輕挪腳步,擠過人群,側身靠近“獵物”。
站定后,老鄭伸出兩根手指,輕捻挎包拉鏈。只幾下,拉鏈開了。一秒鐘后,一部手機就被夾了出來。
老鄭微轉手腕,手機被收入囊中。
就在這時,車廂里忽然響起一聲大喝——
“警察,別動!”
傳道
聽到李曉剛的命令,袁得文和林濤如猛虎下山,撲向老扒手。
一個反手扣腕,一個按手上銬,在兩位民警夾攻下,慣偷老鄭根本無力抵抗,束手就擒。
上午10點45分,便衣偵查支隊審訊室。
老鄭自知無法抵賴,于是“爽快”地交代了犯罪事實。
李曉剛表情依然嚴肅,心里卻已經樂開了花。“今天運氣好,一大早就抓了條‘大魚。”他說,“有時候,我們跟幾天也不一定能逮到現行。為了不跟丟目標,我們常常連廁所都不敢去,只好不喝水,更別提吃飯了。”
2011年,李曉剛和同事們櫛風沐雨,轉戰主城各區及長壽、涪陵、銅梁等地,抓獲扒竊人員142名,打掉扒竊團伙17個,為群眾追回價值20多萬元的被盜搶物品。而在22年的反扒生涯中,他已經抓獲扒手1000多名,為群眾追回損失數百萬元。
辛勤付出和赫赫戰績,為李曉剛贏得了榮譽——2012年8月,他被評選為“重慶好人”之敬業奉獻好人。
走出審訊室,李曉剛坐到了電腦前。
“鄭某,男,籍貫江津區……”犯罪嫌疑人的詳細信息,被逐條錄入電腦。
辦案之余,李曉剛將抓獲的扒手逐一“登記”,建立了詳細的扒手檔案。他還按扒手籍貫對檔案進行歸類,摸清了多個區縣的扒幫分布。
今天,扒手檔案已經達到上千份,成為重慶反扒戰線最重要的資料之一。
李曉剛還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和經驗,主持編撰了《重慶反扒手冊》。這本手冊已經成為重慶反扒民警的必讀教材。
下午3點,李曉剛和同事又登上了公交車,開始晚班高峰的巡查。
明亮的陽光照進車廂,投射在反扒警官身上。
陽光下,李曉剛那雙圓睜的虎目和他頭頂新生的白發一起閃耀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