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寧
“現在,世界冠軍林丹的扣球又成功了!”“好樣的林丹!世界冠軍!” 1989年,啟蒙教練陳偉華去家訪,電視機里正轉播著宋世雄解說的女排比賽。5歲的林丹正學著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腔調,而世界冠軍郎平,則被他一一置換成自己。
24年后的今天,林丹已經成為獲得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羽毛球運動員。冠軍沒有天生的,林丹一路走來,背后的挫折和汗水絕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每一次火熱的比賽現場背后,隱藏著這個世界不為人知的冷酷;每一座冠軍獎杯的背后,必定有更多的失敗與曲折?!?/p>
本期中天會客廳邀請到這位“全滿貫”,走進他的羽毛球世界,那里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銘記。
訓練是唯一的秘訣
記者(以下簡稱記):9歲時,你就離開父母,到福州上體校,當時一定很辛苦吧?
林丹(以下簡稱林):我到體校的時候正值冬天,我一向怕冷,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爸爸媽媽留下我回去之后,我就開始哭,幾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場。訓練完了,回到宿舍,我經常一個人發呆,不知不覺又會哭起來。后來,我開始給家里寫信,一天一封,信的內容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很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
記:那么小就進入體校訓練,會不會覺得生活很枯燥,很沒勁?
林:那時候體校每周六下午都放電影。你就會明白,哇,什么是偶像的力量!那時候我們看得最多的就是林志穎、周星馳的電影。不管男生女生,好像都會喜歡林志穎、吳奇隆,還有一部分女孩喜歡郭富城。
記:這么說,你也算是追星族了?
林:那時候我會買一些明星海報貼在墻上,比如林志穎的,而且當時我還留過中分頭呢。那種發型是那時體校男生中最流行的。那會兒大家都愛學港臺明星,頭發留得很長,每天起床后,先用水把頭發打濕,然后往兩邊梳。
記:回顧一下你的成長,從福建隊到八一隊,再到國家隊,你走得并非一帆風順,曾經還得了個“林一輪”的綽號。面對這種窘境,你是如何做的?
林:每次比賽,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告訴自己:我不是來鍛煉的,我就是要贏。直到現在,我還特別感激那些折磨我的人,我的成績很大一部分是被逼出來的。自己要逼自己,外界也逼,這是一個蠻痛苦的過程。競技比賽的魅力在于有懸念,但似乎大家都認為我非贏不可,這給我帶來很大壓力。隨著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優勢會慢慢減弱,贏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不過,我希望,無論是我28歲、37歲、47歲,我都能在對手心目當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記:你的進步有什么獨到之處?
林:刻苦訓練很重要,我沒有什么秘訣。
記:你平時的訓練量大嗎?我聽說你經常給自己加練?
林:我每天都要進行1~2個小時的體能訓練。加練是常事,因為我沒有達到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如果覺得最近腿部力量有問題,或者其他有需要加強的地方,我就會一個人加練。雅典奧運會前,我腳底都起了血泡,隊醫命令我必須停訓好好休息,我才乖乖地在床上躺了兩天。剛能下地,我又開始練球。對我來說,一天不吃飯可以,一天不打球真的很難受啊。
17個世界冠軍頭街
記:我們發現你每次獲勝后,總會做些激烈的動作?!罢信苿幼鳌本褪蔷窜姸Y。
林:基本上每次勝利后的慶祝形式都是發自內心、自然爆發的,只有一次我獲勝后的慶祝動作是我早就計劃好的“復仇”。在2002年的一次公開賽上,我輸給了蓋德。我在第二局9:4領先的時候腿部抽筋,但裁判不允許我休息,還出示了黃牌警告。后來我一分沒得,輸了比賽。因為那是蓋德受傷復出后的第一場球,所以他獲勝后很激動,拼命地拍地板。那個舉動給了我很大的刺激。所以當2003年我再次遇到蓋德,2:0贏了他之后我也用同樣的方式慶祝。那次“獲勝動作”我記得非常清楚。
記:一路走來,你20歲時就獲得了全英賽的冠軍。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到今天已經拿到了17個世界冠軍,可以說創造了一段羽壇傳奇,成為人們喜愛的 “超級丹”。你怎么看這個頭銜?
林:我必須承認我很不喜歡輸球的感覺,甚至有點輸不起。我很不愿意接受輸球的事實。所以,我聽到別人叫我“超級丹”,就會覺得有壓力,好像“超級”了,就不應該輸球??晌乙灿袀?、失落、被誤解的時候,我并不是擁有鋼鐵之軀的羽壇外星人,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兒子,有著樸素的情感。和其他80后一樣,我也愛看《機器貓》《灌籃高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新鮮的潮流,偶爾有點懷舊,年齡越大越常思考生命的意義。
記:賽場上勝負無常,你是如何調節心態,讓自己開心的?
林:以前哪怕去看一場喜歡的電影也能很開心,可現在我考慮更多的是電影有多長,看完是否還來得及歸隊。當羽毛球變成事業以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滿足,贏了也只是一瞬間的興奮。羽毛球現在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挑戰。
記:你是如何給自己減壓的?
林:我會在房間里來回跑,將電視音量調到最大,還開著窗戶大喊大叫。不過說真的,羽毛球是所有球類運動中最簡易和有效的運動方式,只要一副球拍和一塊空地就好,可以很快得到放松和發泄,是最簡單的愉悅身心的運動,會讓人快樂。
記:如果給你的成功作個總結,你的成功來自哪里?
林:成熟的技術伴隨強大的內心。
對手和朋友
記:你眼中的對手是什么樣子?陶菲克、李宗偉、蓋德……他們實力也都很強。
林:李宗偉、陶菲克、蓋德,他們都是我的對手,但這只局限于賽場上。我要感謝對手。正是因為他們的強大,才讓我一次次奮起直追,才讓比賽更有看頭,才讓我的金牌含金量更高。所以,我非常感謝這些對手,賽場上,大家拼得你死我活,賽場下,大家卻英雄惜英雄,都是很好的朋友。對于成敗,我現在已經看得越來越淡,賽場就像人生,你不可能永遠占上風。
記:作為體育明星,你如何看待對自己不懷好意的攻擊性報道?
林:關于我與對手的矛盾,有太多時候都是媒體在煽風點火。好在我們誰都不在乎這些。我愿意把它們當成蛛絲,輕輕抹去,我才不會上當,搞壞了自己的心態。有人說我和陶菲克的“恩怨”始于雅典奧運會,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現場目睹陶菲克拿下奧運冠軍喜極而泣的那幕后,我跟教練說我要換W700的球拍,也就是陶菲克奪冠時所用的那把球拍。今年,我還邀請陶菲克和李宗偉等老對手參加我的婚禮。
記:曾經有媒體評價鮑春來生在林丹的時代是個悲劇。你怎么看這句話?
林:我們倆都是中國隊培養出來的,在比賽中,我們的槍口是一致對外的,而不是互相瞄準,站在對立面。在生活中,現在想起小鮑,首先浮現在我眼前的是我們小時候打一些類似天王挑戰賽這樣的比賽。比賽結束后,我們會用拿到的一點小獎金去吃麥當勞、肯德基,或者一起過星期天。
不僅如此,去歐洲比賽時,遇上條件不好的酒店,我們倆睡在同一張大床上也是常有的事。我們通常都會睡得很晚,躺在一張床上聊天,什么都聊,聊得開心了,還會一起唱歌。那種默契就是,你前言不搭后語,但對方居然都懂。
記:聽說你還在好兄弟鮑春來失戀的時候勸他?
林:剛開始我嚴厲地批評他,跟他說,你是運動員,應該堅強,失戀就把你弄垮,你也太沒出息了!那段時間我見他悶在宿舍里,就拉著他一起去練球。讓他練得氣喘吁吁,他不想練了,我還不肯放過他,揮拍把一個個羽毛球往他身上砸,他只好咬牙接招。我是想把他累到筋疲力盡,這樣他回到宿舍,洗個熱水澡,躺在床上一覺睡到天亮,就不用老去想那些痛苦的事情。
記:外界總傳,你很難接觸?
林:說我難接觸的肯定跟我還不熟,熟了之后就好了。我這人是慢熱型的,而且我很能侃,生活中也很幽默,老老少少的球員都喜歡我。我相信這些朋友都是永遠的朋友,不會因為我成功或是退役而改變。其實我人緣真的蠻好,每次吃飯我都搶著埋單啊,所以他們都夸我長得像周杰倫,哈哈!
賽場小人生,人生大賽場
記:最近你出了一本自傳,從一個練羽毛球的小孩到一位可以著書立傳的羽壇霸主,你有什么感慨?
林:這本自傳成書于我去倫敦奧運會前,我更愿意叫它“紀念冊”,這是對我人生一段經歷的總結。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一些發生在運動員身上的事情,希望能鼓勵從事運動事業的年輕運動員,鼓勵年輕的80后、90后。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被人叫過“林一輪”,后來我成長了。我不想高高在上地說教,也不想讓人把我當成范本,造物主造就了不同的你我,就一定預設了無數種成功的可能。
記:奧運結束了,說說你今后的打算,這也是粉絲們最關注的問題。
林:要好好休息,好好思考一下,如果我繼續打,究竟用什么樣的方式打。這項運動是我最愛的,我會全力以赴。很多人都希望我一直戰斗下去,雖然我也會感到疲憊,但每次想到這一路上所有的榮耀,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對羽毛球這項運動所作的那一點貢獻將伴隨著后來者“直到世界盡頭”,好像心里又會寬慰許多。
記:似乎你現在對冠軍的渴望不那么強烈了?
林:羽毛球對我來說,不是某一個冠軍,也不是某一刻的欣喜或傷心,而是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即便倫敦是我的最后一屆奧運會,即便多年后林丹這個名字已經模糊得像一個符號,我還是會記得在青春似火的年紀,我走過的那段歷程。我和很多人的共同記憶還會延續下去。
記:退役后有什么打算?會不會向娛樂圈發展?
林:我想等我退役了也不會考慮進娛樂圈,它不適合我。退役后,我將全力打造自己3年前創立的時尚品牌LD。名字縮寫LD配上王冠的logo設計,是我與德國設計師KD Waltner反復商討后的作品。中國運動員很難有機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這比拿到冠軍還要讓我開心。LD的定位是硬朗、男人。我希望人們看到的不只是賽場上所向披靡的林丹,而是LD的精神,它要傳遞一種力量——賽場小人生,人生大賽場,越是在大的困難面前,越是要抬頭迎接。
記:對我們的讀者說幾句話吧。
林:當我們在追求一件事情的時候,真的不需要過多考慮結果,因為過程才是最值得回憶的。我希望自己也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去追求夢想。
林丹:1983年出生,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人,羽毛球運動員。執拍24年,12年國手生涯,贏得了一名男單選手所能贏得的所有大賽冠軍。完成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亞錦賽、亞運會冠軍于一身的超級全滿貫。截至2012年倫敦奧運會,林丹共奪得17項世界冠軍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