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1776元!這是2月份我媳婦的網購消費金額。感謝淘寶提供了這么醒目的匯總,讓我能有零有整地提示她本月網購又超標了,不過這也不能全怨她,窩在家里就能下單購物,這實在是太方便、太誘惑了。看她捧著云南寄來的精油和廣東寄來的車用吸塵器一臉得意的樣子,我識趣地將到了嘴邊的抗議咽了回去,好吧,我就當它們是“生活必需品”好了。
城鄉之間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前兩天一位在中國電信供職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去年他們江西分公司推出了一個“信息大篷車”項目,將十米長的大客車裝備上30臺電腦、投影儀和網絡設備,走村串鄉進行信息培訓,每到一地都被眾多的當地農民圍住。到廣豐縣洋口鎮那站,一位家住4公里外的殘疾青年,早早就帶著干糧、搖著輪椅趕到現場守候,只為能學一學上網操作。
四五百人圍著一輛車,那種震撼的場面和發自內心的渴望,你沒身臨其境是無法想象到的,朋友嘆息道。可是蜂擁而來的人們大多數根本不會打字,技術員只能手把手教,一天最多也就能教會二十幾人。
數字鴻溝實際上表現為一種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它橫亙在城鄉之間,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專家概括說,“數字鴻溝”造成的差別,正在成為繼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之后的“第四大差別”。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信息化帶來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它推動財富向信息技術所有者、企業家和金融家手中高速聚集,馬云那樣的網絡巨子富可敵國,無緣或不能掌握網絡技術的普通農民則極易淪為赤貧或墮入社會底層。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則會讓社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我們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消耗了世界25%的化肥和30%的農藥,但肥、藥利用率則不足35%。面對嚴重的資源浪費,我們迫切需要通過農業信息化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式。通過建設“智能大棚”這樣的設施農業,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參數進行控制,達到合理使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的目的。
在農產品流通方面,近年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狀況備受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的關注,有關農產品賣難買貴、價格暴漲暴跌的消息幾度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要避免“豐收災”,我們迫切需要通過農業信息化向市場傳遞及時、權威、準確的交易信息。有了這樣的信息,政府就可以科學決策,農民就可以掌握種植規模,經銷商就可以更有效地開展經營活動;有了這樣的信息,農民才不至于壓寶式安排生產計劃,農產品價格才不易出現難以預期的震蕩。
在農村社會方面,發達的城市與落后的農村,發達的工業體系與落后的農業體系,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和國家政治經濟均衡穩定發展的瓶頸。我們迫切需要通過農業信息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填平數字鴻溝,讓互聯網成為促進社會機會均等的新力量,而不是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分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