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最近,“紅眼病”病人逐漸增多起來。該病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亦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的俗稱。
該病潛伏期很短,起病急驟、雙眼先后或同時患病,通常有劇烈的異物感,可伴有眼睛充血、眼刺痛、畏光、流淚等癥狀;早期分泌物為水性,重者帶淡紅色,繼而為粘液性,眼紅似“兔眼”。“紅眼病”主要通過日常接觸傳播,如握手、擁抱、共用毛巾、手絹、玩具等,該病傳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但規范用藥后預后良好。發生紅眼病后一段時間,人群雖有一定免疫力,但仍能再次感染。最佳預防方式是勤洗手、不揉眼,避免接觸病人的用具。
一旦出現眼睛分泌物異常、異物感、紅腫等相關癥狀,應避免前往人多的公共場所,及時就診。托幼機構兒童或學校學生發病后要居家休息,待癥狀消失后方可返園(校)。
不要共用毛巾、臉盆、滴眼液。病人洗臉用具嚴格隔離使用,每日煮沸消毒。病人接觸使用的物品,應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污染物也應進行消毒處理。預防家庭成員間、群體間接觸傳播。發病后隔離期至少7~10日。
只要大家做好以上幾點,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預防“紅眼病”并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