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大力推進“金農工程”和12316、“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開創了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新局面。一個以農業部門為龍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為支撐的“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正在形成。
中國電信:“信息田園”服務“三農”
中國電信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多年來,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一直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我國“三農”領域的信息化建設。目前,中國電信在江西、廣東、四川、湖南等19個省建立了面向“三農”服務的“信息田園”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年訪問量突破6000萬次,成為農民獲取信息實現致富的重要渠道。
中國電信積極參與全國各地的智能農業信息化建設,并率先實施了智能農業溫室大棚等示范應用。通過在農業大棚現場利用物聯網技術,農場管理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對大棚的光照、溫度、水分等環境數據以及視頻圖像進行實時監控,并可遠程控制澆灌和開關卷簾等設備,實現了智能化和遠程自動化操控。此外,系統還可以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海量的存儲和數據挖掘分析,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目前智能大棚已在黑龍江、江蘇、北京、山東、湖南等省份廣泛應用,累計簽約大棚已超過5000個。
“漁信e通”保障漁民安全生產。為改變一直以來通信業務無法延伸至大海、漁民離開海岸無法求助的局面,中國電信利用CDMA的獨特技術優勢開發推廣“漁信e通”服務。海洋漁業局通過系統可以加大監管力度,保障漁業安全生產,提高漁業信息化。漁民在遭遇海難時可通過終端報警,及時得到救助,此外還有海洋漁業生產管理、漁政漁情信息發布、衛星定位導航等功能。目前在沿海各省都已廣泛使用,惠及18萬多漁民。
中國移動:“12582”農信通
中國移動從2006年開始就率先在全國統一推出了農村信息化服務——“農信通”,并提供專屬服務號碼“12582”;經過近6年的發展,農信通已覆蓋農業種植養殖、產供銷、農村政務管理和農民民生等數十個方面的信息內容。目前農信通全國服務用戶已超過5600萬,在農村信息化領域的用戶規模位居第一。2009年,為進一步豐富農信通服務內容,中國移動推出了“務工易”、“農信寶”、“農政通”等產品。其中“務工易”熱線累計撥打次數已超過220萬次,月均咨詢量超過8萬次,提供近23萬個有效招工崗位;“農政通”向全國1.5萬個農村基層行政組織提供政務信息化服務。
除農信通外,中國移動在其他農村信息化領域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9年中國移動在農業部“共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的指導下,啟動了12316“三農”信息服務、農機調度信息服務、農情信息采集、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及農商對接平臺等多項合作;在工信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TD農村信息化的研究和實踐;與商務部合作,推出商貿企業平臺,實現農業生產與市場供求的有效銜接,從而帶動農戶增收;在江蘇、新疆、遼寧、山東等地嘗試農村物聯網應用,其中新疆田間自動滴灌覆蓋近2.2萬畝良田。
進入“十二五”,中國移動把“移動改變生活”作為企業愿景,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大對“三農”信息化的重視,統一思想、樹立信心,以“三個到位”即思想認識到位、資源投入到位、惠農政策到位,確保對農村市場的資源投入;加強與各級農業部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務求“有內容”、“可實施”、“講成效”;進一步推動惠農信息化產品規模推廣;強化語音支撐能力,實現集中化管理和運營,讓“12582”真正成為農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幫手”;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使農民足不出鄉村,就可以享受實地學習農業知識、接受醫療服務、實現遠程診療、遠程教育等綜合信息化應用服務;創新業務模式,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廣開務工、供求、醫療、教育、氣象等信息來源,調動整個產業鏈的積極性,為“三農”提供迫切所需的綜合服務。
中國聯通:12316專家視頻服務
融合重組后的中國聯通整體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是當前國內網絡資源最豐富、業務資源最均衡、市場增長最快的電信企業。特別是已經建成的全球最大的WCDMA 3G網絡,具有技術最先進、用戶最多、產業鏈最成熟、終端最豐富、功能最強大、應用最廣泛的特點。
中國聯通積極與農業主管部門合作,2010年11月,中國聯通與農業部簽署了《共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過去的兩年中,雙方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基層農技推廣、農業機械定位、高產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基于3G終端和寬帶互聯網的農業科研信息采集和普及系統、農業遠程視頻監控應用和農業感知和控制等方面都涌現出許多成功的案例。
在農業技術普及推廣方面,中國聯通與農業部科教司、市場司合作,推出了依托3G技術的基層農技推廣示范應用,目前已在北京、江蘇、河南、海南等地試點;與農業部種植業司、黑龍江農委開展了高產創建卡試點;山東聯通推出了“新型農民網絡課堂”,廣東聯通推出了“掌上農業廳”等。
在信息惠農領域,中國聯通積極配合農業部推進“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2009年,由中國聯通建設和運營的吉林“12316三農熱線”得到回良玉副總理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成為農業部向全國推廣的樣板工程,國家發改委還將包含了12316“三農”熱線在內的吉林省新農村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信息化試點,目前已在山東、河北、河南、吉林等地廣泛部署,為千萬農家提供信息服務。中國聯通在建設電話呼叫中心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3G技術應用到服務中,推出了基于3G網絡的“12316專家視頻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將12316打造成為跨固話、手機、電腦、電視等多個平臺,集語音、短信、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在農業生產領域,中國聯通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和監控檢測中的應用,在陜西等地建設了基于物聯網的現代農業大棚,在北京、黑龍江、山西、湖北、吉林等地與當地農業部門合作,利用3G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設施農業的科學管理,推出基于物聯網的“農業生產環境遠程監控指導”服務。為提高農機監控和調用效能,中國聯通在河南、湖北、山東等地大范圍推廣了農機定位項目,幫助農機站和農民有效掌握農機作業情況,提高了生產收割效能。
在食品溯源領域,中國聯通與各地農業主管部門緊密合作,推進信息技術在食品生產、倉儲和運輸過程中的實時監控和檢測應用,確保食品安全,目前已經在北京的冷鏈運輸監測,河北的現代畜牧水產業視頻監控,海南的乳產品和畜產品全過程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和新疆的奶源溯源等領域進行應用,為下一步食品溯源的普及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