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燕
摘要:科技館作為現代科普教育三大領域之一,是公眾了解最新的科技發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對于提升青少年的整體科技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廣東省科學中心自揭牌以來,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學術交流、科技產品展示等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2010年還被評為廣東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自建館以來,就一直不斷的研究、探索科普教育的新理論與實踐方式,以期實現科學中心科普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科技館科普教育理論實踐廣東省科學中心
廣東省科學中心作為亞洲最大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沒有停止科普惠民前進的步伐。特別是怎樣提升現代青少年學生的整體科學素養,一直是科學中心研究的重點課題。現代科普教育強調科普是提升現代人整體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那么,什么是人的整體科學素養呢?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呢?當代科學教育的研究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科學素養包括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對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把握,更體現在對科學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學的創新精神、求實精神、探索精神、團體精神、獻身精神,以及辯證的、開放的、多維的思維方式。那么,我們又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呢?包括三大領域:一,科普場館;二,中小學的科學教育,這主要包括青少年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學習的初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學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雖然在地域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但是大同小異;三,各種媒體的科普教育,比如電視、網絡、報紙等播出的科幻片、記錄片等。在此,本文作者主要以廣東省科學中心為例,介紹科技館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做的探索。
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廣東省科學中心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體驗科技為重點。體驗的范疇包括經典的和前沿的科學知識、重要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各種社會課題中的科學和技術問題等。因此,科普場館的科學教育研究有兩個重點,一是給參觀者哪些科學問題的體驗;二是用怎樣的方式方法來體驗科技。
(1)廣東省科學中心作為廣東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閑旅游基地之一,是圍繞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目標來進行建設的,它是中外一流的科技文化設施,這一亞洲最大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位提升廣東省青少年的整體科技文化素養貢獻一份力量。廣東省科學中心一流的文化設施主要通過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展現。一是科學內容上,各個展館、展區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數字技術的發展、感知與思維、信息、電子與機電一體化技術、人與健康等與廣東現代化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在基礎科學的知識上,既展示了經典,又展示了前沿科學發展的現狀,同時又展望了未來。二是在科技素養提升上,不僅要關注青少年對知識的獲取,更關注公眾的心理需求、社會需求,注重與公眾的有效互動,同時注重青少年對科學思想方法的認知,關注科學精神的熏陶,關注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于觀眾的有效互動、有效溝通方面,主要通過現場咨詢、調查問卷、科普知識有獎問答、科學趣味實驗、機器人表演等等形式進行。這些形式受青少年的喜愛和歡迎,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的極大興趣,獲得了一致好評。
二、明確的價值定位
廣東省科學中心的建設者們從建館伊始,就為科技館定好了價值定位,有明確的價值思考定位。把科學中心定位為廣東省重要的科技發展成果展示的窗口,泛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科普教育平臺和科技資源中心。目標明確,價值定位準確,這對于展示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選擇都具有重要意義。明確的價值定位,使得科學中心迅速成為一個系統體驗學科原理的場所,成為青少年了解當前科學發展所需要認識的前沿問題的場所,一個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場所。另外,它的價值定位本身具有發展的特點,對于實現科學中心的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明確的價值定位對于廣東省科學中心以后的發展具有價值導向作用、指導作用,科學中心以后就可以根據自身價值定位制定以后發展方向、發展計劃。
三、科學的科普教育方法
廣東省科學中心的科普教育方法主要以公眾體驗科技為主,采用STS方式的展示強調的是對課題的認識,同時也強調支持對課題的科學和技術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因此,不僅可以通過展品的體驗,以及展品之間的相互聯系的體驗來認識課題,還做到了對支持每一個展項的科學和技術問題作出必要的解釋。在方法上把握了兩點,一是把展區作為整體的系統來認識,不僅有體驗性的展項,有身臨其境的環境氛圍,還有表述清晰的圖文系統來揭示基礎知識和原理;二是把展示服務看成是教育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公眾理解展區的整體性,培養了一支智慧義工的隊伍,他們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還具有對不同參觀者進行講解服務的技能。
結語
廣東省科學中心的科普工作者認真地思考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與時代發展的關系、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目標與科技素養內容組織的關系、影響公眾科技素養提升的綜合因素。站在公眾的位置,從公眾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強調公眾的心理需求、社會需求,強調與公眾的有效互動和有效溝通。以科學中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相信它會越走越遠,惠及更多普羅大眾。
參考文獻:
[1]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廣東藥學院中藥標本館[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8,(05).
[2]柯中言.整合功能優勢,創建一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科學中心開館運行情況概覽[J].廣東科技,2009,(09).
[3]李智強,陳慶新.廣東數字科普資源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6).
[4]伊佩軍.讓學生在“耕云播雨”中成長—溫州市首家校園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誕生記[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