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贛
21世紀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亟待研究的大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必須從小抓起。小學數學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他人的成功經驗,我在這里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思想將“教”凌駕于“學”之上,教師教什么,學生便學什么。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心軸,學生思路不能偏離教師設計的軌道,否則便是越軌行為。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極大地桎梏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思維只能束縛在狹窄的領地,失去了遨游的空間。現代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常規,提倡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平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一種平等、融洽的氣氛中學習。在這種民主的氛圍里,我發現學生都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對于學生任何想法,我都加以正確引導,從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對于學生的細小進步,我都及時加以表揚。我發現哪怕是極簡單的一句話“你說的真好”,“你真會動腦筋”等都是對學生莫大的鼓舞。在課余時間,我經常找學生談心,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通過交談.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了保證的依據。
二、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俗話說:“良好的升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學生對于學習往往處于抑制狀態,如何調整學生的心態,將思路回歸課堂,這跟教師新課的導入有著密切的關系。好的導入方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學“年、月、日的認識”一課時根據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及渴求的心理,上課開始時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明今年十二歲,但是他只過了三個生日,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學生對老師提的問題感到很好奇,都急著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設置懸念的導入方式,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我則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去尋找答案,讓學生去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種教學對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問題是促進創新的原動力。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不存在的。課堂提問是雙向活動,它既有老師的提問,又有學生的提問。提問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必要條件。傳統教學往往是單向式的提問,教師設計一大堆問題,學生只要把老師的問題解決掉,學生就算完全學懂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機械式教學。為了打破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提問空間。無論是在課堂或課外時間,學生都會向我提出許多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問題,無論質量與否,我都合理地作出評價,決不損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對學生有創新意識問題,及時進行引導,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一份欣喜。
四、克服學生心理定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心理定勢受經驗、思維、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人的大腦潛能的發揮。小學生各方面顯得不成熟,極易受心理定勢的制約。培養學生從小克服心理定勢的制約,拓寬學習思路,增強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中心任務。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受經驗、思維、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看問題存在片面性。在教學中,我覺得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訓練,是避免學生“思維單一化、模式化”的重要方法。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性思維是發現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思維,目的在于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多角度地尋找解題方法,提倡解題方法的新穎性。在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應用題解題方法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很多題目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在這種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中,既開拓了學生思路,又溝通了師生的聯系,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五、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活動更離不開生活。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數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過程。這一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緊密結合,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以后,組織學生到商店進行購物操作。在實踐中,學生懂得了人民幣的用途及辨別人民幣的真偽等生活常識。以上所談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切身體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任重道遠,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多角度、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的創新教育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