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松 曾凡軍
引言
上猶境內山巒重疊,地形復雜,不少農田分布在縱橫交錯的群山之間,山壟田約占我縣稻田的20%,它是山區的主要低產田,長期來產量不高,但增產潛力很大,是提高產田產量的重要部分。因此,認識山壟田的氣候規律,進而趨利避害提高單產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除耕作技術提高外,掌握山壟田氣候特點改善小氣候環境,因地制宜安排生產時提高山壟田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山壟田小氣候概述及影響因素
山壟田沒有明確的定義,但一般都將“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田塊成梯狀分布者”稱為山壟田。它是山區常見的一種田。
山壟田小氣候是在山壟中范圍很小的一種氣侯。這種氣候主要表現在溫度、濕度、風、降水及露、霜等的差異。影響它的因素主要是局地下墊面條件不同,而天氣條件、太陽輻射條件則是施加在這局部地段上的外加因素。諸如壟的開闊程度、壟的走向、土壤性質、海拔高低、水源多寡都構成了下墊面條件的不同,從而影響對太陽輻射的接受不同,造成各處小氣候千差萬別,但還是有它的基本規律的。
二、山壟田小氣候的特點及其與平洋田的比較
山壟田的小氣候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相當復雜,如壟開闊程度直接影響接受太陽能的多寡,導致熱量條件與洋田的差異,壟田小氣候總的特點是:氣溫低、水溫低、霧露多、泉水多、濕度大、氣溫日振幅大、日照短、無霜期短。
由于壟田主要作物的(單季稻)生長季是5—10月,因此以此時段進行比較更有代表性。壟田比平洋田日平均氣溫低1攝氏度以上,水溫、水溫低3攝氏度以上,相對濕度日平均在百分之2左右,整個生長季日照少210小時以上。同時水溫、土溫比氣溫低。霜期初日壟田是11月21日,而洋田是12月1日,相差10天。終霜期壟田比平洋田遲,可見壟田無霜期短。以上反映了壟田的小氣候特點,同時也反映了壟田小氣候條件劣于平洋田。
(一)日照、壟田由于處在兩山之間,其周圍環境易影響陽光的照射,再加上上壟田濕度大、云霧多,即使中等開闊的山壟,在晴天的霧往往也要維持到10時左右方能消散,有時甚至12時以后,而下午3—4時則陽光又被山所擋。因此,平均每日日照僅4—8小時,比平洋田要少2—3小時,即整個生長而言,據各地氣象哨在不同年份觀測的結構都一致。即山壟每月日照時數都小于洋田。如果開闊程度差的山壟相差就更大了。特別是7月日照是數減少較多,這是因為這段時間晴天較多,平洋田日照時間較長,而壟田因兩邊山體遮陰;5—6月云霧,陰雨天較多,從整體性質看,遮陰條件基本相似,所以差異相對就要小一些。
日照的減少是影響小氣候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是造成壟田不利氣候的根本原因,東西向山壟受光時間較南北向山壟要長,因此,它的光、濕條件也就好些。
(二)氣溫、壟田氣溫主要受日照條件左右。由于日照偏少,因此氣溫都比平洋田偏低。其差異最大平均最高氣溫,其次是平均氣溫,而以平均最低氣溫相差較少。
不同走向的山壟田或一山壟的不同部位其小氣候有較明顯的差異,地形開闊二邊山體較矮的山壟及東西走向的山壟,由于日照條件較好而熱量條件也較優越,壟口的氣候條件較壟中及壟頂的要優越。
氣溫日振幅一般是壟田比平洋田大,且無論晴天、陰天、雨天日振幅都比平洋田大,尤以晴天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
白天太陽直接照射其靜風多散熱不易,而夜間輻射冷卻及有
時再加冷空氣沿山坡下沉所致。
(三)水溫與土溫,它不僅影響微生物的活動,養分的分解,且直接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它是構成山壟田小氣候重要因素之一。水溫和土溫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同時也受泉水和地下水的支配。有關的觀測資料表明,在冬季,有泉水的田塊,無論是壟田還是平洋田,水溫和土溫均高于氣溫,且壟田水溫和土溫要高于洋田,降溫明顯的時段尤為突出。泉水冬暖夏涼,但由于冬季時間較短,從全年大部分時間來講屬涼。因此,壟田的水溫及土溫條件劣于平洋田。
不同土類因期顏色性質不同,對太陽輻射能的接受多少有異,再加上水源不同從而使不同土類的水溫有異。有關的材料表明,在四種田類中,以淺底爛泥田的水土溫最高;深底爛泥田與涼水田接近且均為最低(收地下水影響);銹水田居中(因水土中含有鐵銹,改變了土顏色有利于接受太陽輻射能)。除銹水面由于表層銹水象一層薄膜一樣阻止熱量散失得土溫垂直變化不大外,其余各類土溫都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有明顯的降低。
壟田的水、土溫度與壟的朝向有很大的關系,而壟的朝向又是繁多的,是隨山脈的走向不同顯得很復雜。對這個問題,較多的觀測成果材料都有如下較一致的結論,即坐北朝南的壟無論水溫還是土溫都高于坐南朝北的壟;東西向壟的熱量條件又優于南北向的山壟,且東西向的山壟中,又以坐東朝西的更好,這主要是因為坐西朝東的壟受云霧的遮蔽上午受光時間不長,而坐東朝西的壟下午光照時間較長所致。因此,朝西向的壟的水溫、土溫、高于朝東向的。
(四)相對濕度山壟田水足、水汽多,溫度低。因此,相對濕度較大。且一般而言都高于洋田。壟田相對濕度的垂直變化,仍然是隨著高度升高而減少,愈近地面相對濕度愈大。
三、對山壟田小氣候改善及利用建議
(一)因地制宜適時播插。據有關的研究資料表明,秈稻根系上次的最低溫度為15—16℃,早粳是12—13℃,如果溫度再低則根的呼吸及對養分的吸收都將受到顯著抑制,最后因病菌侵入引起爛根。壟田生長季內,水、土、氣溫均較洋田低,播插過早常出現爛秧座苗現象。因此,應掌握水土溫度穩定在12—13℃(氣溫13—16℃)以上才能插秧,且應注意所處壟位不同有所區別。
(二)依壟位不同搞好稻作品種布局和適當密植。壟田的小氣候條件一般是從壟口愈往壟頂愈差,根據這一規律進行合理的稻作品種布局很有現實意義。如壟口條件與洋田相近可一樣種雙季稻或生育期稍長的品種。據農業部門介紹:雙季稻種植可行的壟田,在品種搭配上以早稻早中熟常規稻加生育期中等的雜交晚稻(如協優64,協優432等)較好。而愈深入山壟應以單季稻為主,品種有協優汕優63等。同時注意壟田水、土、氣溫均較低水稻分蘗慢且少的特點,可較洋田適當多插本數和密植,這可達到充分利用光資源的目的。有些光溫條件太差的壟頂可退耕還林或種些喜陰耐濕的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