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民
摘要:本文從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優化語文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二、放手讓學生自學,使其在自學中形成興趣;三、綜合運用多種教輔手段: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語言情感放手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只有被充分激發出來,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經把興趣看作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心理學的研究也早己證明,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最現實、最穩定的因素,尤其是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學生而言,興趣更是他們從事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興趣的形成從低到高有三個階段:一是有趣,二是樂趣,三是志趣。因此,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創設一個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主要表現為人對語言有一種濃厚的興趣,并強烈地傾向于去掌握表達的藝術。語文學習興趣的萌發,或源于由語言魅力而喚起的美感體驗,或源于一堂意趣橫生的語文課,甚至可能源于對某位學識廣博、講課生動的語文教師的欽佩。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一、優化語文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往往會使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教學中要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語言王國的園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徑探幽,時而欣喜于語言奇葩的瑰麗,時而沉醉于深邃意境的悠遠,在愉悅中探尋并獲得沉甸甸的收獲,甚至樂而忘返。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注重授課方式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1.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如我在教小學二年級教材《秋天的圖畫》時,這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簡潔明了,圖畫顏色鮮艷明亮,充滿了秋天的氣息。我首先組織了學生觀察圖畫,展示了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然后提問“看,圖上都有什么?”學生們紛紛回答。(紅紅的蘋果,黃澄澄的梨,金黃的稻子等。)然后我又問:“你能猜出這是一幅關于什么季節的圖畫嗎?”(秋天的圖畫)我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巴瑢W們,你覺得秋天美嗎?為什么?”學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各抒己見,爭先恐后。最后我總結:人們那么的喜愛秋天,更因為秋是收獲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同學們,你們愛秋天嗎?”(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先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讀出秋天的美,讀出對秋天的熱愛。”由此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這節課,我通過以上情節,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的情感和課文內容產生強烈共鳴,學習興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授課的知識性。人們說:“你若想給人一碗水,你自已必須有一桶水。”的確,淵博的學識及良好的語言文學修養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課堂上要想把一個問題深入淺出地講透,教師自身須對此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屋建瓴的把握,并能旁征博引,娓娓道來,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次我在講課中遇到“退避三舍”這個詞,同學們知半解,不知其意,于是我就講了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歷,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對于這個詞理解得更加透徹了。
3.注重授課的趣味性。講課和寫文章一樣須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平鋪直敘只會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據心理學家調查,人們聽講時的注意力,每隔10分鐘左右時間就會有所松弛,何況我們授課的對象——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要想讓他們認真聽講,必須在內容的趣味性上下功夫,要不時在課堂上掀起一個個高潮,把學生松弛了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一次我在六年級評講作文,在看到學生有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時,就給大家講了一則故事:宋代李觀任江西某縣令時,正值歐陽修母喪,為之寫祭文只短短數句:“昔孟軻亞圣,母之教也。今有子若軻,雖死何憾?!比缓髥栠@篇祭文好不好,同學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起來了,議論紛紛,最后得出結論:這篇祭文“重點突出,言簡意賅”。在此基礎上,我針對同學們作文中存在的筆力分散,重點不突出的毛病,進行了概括、分析,效果很好。
4.注重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不僅取決于授課時的語言情感,授課的知識性、趣味性,還取決于教學方法和課堂的教學氣氛。因為每個人天性中都有喜新厭舊的一面,如果天天都是一幅“老面孔”,無論你的技巧如何嫻熟,學生也會厭煩的,這就需要經常變換方式。如同一個高明的廚師,在你吃膩了海參魚翅之后,送上一盤可口的白菜豆腐,會使你胃口大開。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使其在自學中形成興趣
我們常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從根本上闡明了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即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思想上樹立起這樣一個觀念:課堂是學生的,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去。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參與和實際運用中產生興趣,帶著興趣進一步自學,在自學中一步步提高能力。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輔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學輔助手段也進入了語文教學。教輔手段以其直觀性和感染性強的特點,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過去那種“一枝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已徹底改變,語文教師應善于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各種教輔手段,使自己的授課錦上添花。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就曾組織學生觀看電視教學片《狼牙山五壯士》,播放歌曲《英雄贊歌》等,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很多,有待于我們繼續探討。實踐證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會大大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各種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1。
【2】列夫·托爾斯泰:《什么是藝術》,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出版。
【3】葉圣陶《中學國文學習法》,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4】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5】蔡元培:《教育大辭典·美育》,商務印書館193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