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曼麗
前一時期,我參加了全國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遠程培訓,專家們的專題講座令我受益頗深,尤其是關注“學生進步幅度”的知識點上。新課程更強調進步幅度的評價,這樣基礎差的學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進步幅度,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進步幅度,獲得成功體驗。關注進步幅度,實際上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成績評價中計入進步幅度分,不僅承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且對于學生具有激勵作用,專家以進步幅度分來檢測學生的進步幅度,這是一種很新穎的做法。進步幅度分公式的提出考慮到了進步難度、幅度大小等因素,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當時我為今后能在教學評價中有了很好的評價方法而感到高興,但后來我通過幾次假設論證,個人認為進步幅度分的公式存在一些問題,現冒昧提出,敬請各位同仁給予批評指導。
進步幅度分公式如下:
該公式存在的問題有:
一、弄虛作假現象難真正避免
談到這個公式時,專家認為如果某學生存在期初故意降低成績“放水”的話,則分母會變大,那他的進步幅度分值反而會變小,我覺得其實不然。比如:一男生立定跳遠期初能跳2.20米,但他故意只跳2.00米,期末時他則跳了2.50米,全班最好成績為2.80米。根據這個公式可算出:
從以上兩種結果比較可以看出,假的進步幅度雖然分母變大了,但是分子提升的幅度大于分母,這樣,該學生期初故意降低成績所獲得的進步幅度高于真實成績的進步幅度。
二、全班成績最好的學生的進步幅度分不便判定
成績在期初和期末都是最好的學生在進步幅度的判斷上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若該生立定跳遠成績在期初為 2.79米,期末為2.80米,期初期末均為全班最好成績,那他的進步幅度就為1。
即:進步幅度分=2.80-2.79
2.80-2.79=1
2.若該生立定跳遠成績在期初為 2.79米,期末只保持期初成績2.79米,但期初期末也均為全班最好成績,那他的進步幅度則為0。
即:進步幅度分=2.79-2.79
2.79-2.79=0
3.若該生立定跳遠成績在期初為 2.79米,而期末為2.78米(下降0.01米),但期初期末也均為全班最好成績,那他的進步幅度則為-1。
即:進步幅度分=2.78-2.79
2.79-2.78=-1
從以上三種結果比較可以看出,這類在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只要他在期末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那他的進步幅度就為1,若該生只保持期初成績,那他的進步幅度則為0。如果他成績還不如期初,那他的進步幅度則為負分值。也就是說他們的進步幅度為極端值,要么最高,要么最低,甚至為負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類學生的成績提高難度非常大,只要他能保持成績就很不錯了。那么對這類學生的進步幅度我們又該如何做出合理而又公正的評價,這就是需要解決的難題了。
針對以上兩種假設情況存在的可能性,我對進步幅度分公式提出我個人的質疑,殷切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幫助,找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我也將對其可行性操作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力求既合理運用又避免糾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