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及減刑假釋司法解釋的修改最新趨勢,對我國假釋制度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構想。為了正確處理減刑、假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月17日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新規定),相比之下,1997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適用法律的具體規定》的內容,新規定在減刑、假釋制度完善方面有很大的改變,但中國目前的減刑、假釋制度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新規定還有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未來。
關鍵詞:減刑假釋完善制度
一、現狀與新發展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頒布和實施,其中對包括暴力犯罪和嚴重危害社會犯罪等罪犯的刑事假釋、減刑進行了嚴格限制和規定,這是和國家規定的基本法律形式、刑事政策、基本原則以及“寬嚴相濟”的理念在整個減刑、假釋制度相適應的。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以及精神,中國目前的減刑、假釋制度必須進行一次重大變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于2012年1月17日公布,相比較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情況[2],新規定的刑事政策與“寬嚴相濟”的政策理念、《刑法修正案(八)》的精神與理念相一致,在舊規則的基礎上,從兩個方面即實體方面和程序方面,對我國減刑、假釋制度進一步完善。但中國當前的減刑、假釋制度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新規定還有些不足之處,需要在未來進一步改進。
二、關于我國減刑、假釋制度的兩點建議
(一)建立減刑、假釋嚴格審查制度
建立一個綜合評價系統、全面審查制度是減刑、假釋工作的迫切需要。通常情況下在人民法院在處理減刑、假釋案件時,主要是根據行政機關的考察分數作為考慮罪犯有悔改表現以及悔改程度和提起減刑、假釋條件,也就是說,執行機關是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和預期,將各種評價因素分數化,評價標準變得僵硬化,并將此結果作為提起減刑、假釋的重要依據和條件,雖然這種處理方法與相應的減刑、假釋持有的理念并不相悖,但問題在于人民法院減刑假釋工作和執法機關改造罪犯的工作執行情況是不同的,在關注犯罪監獄改革的同時,也要考慮其他的對于刑罰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原刑事案件的案情情況是指犯罪罪犯的主觀惡性、社會危險性以及出現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具體說來,要考察到原案件是否是嚴重的暴力犯罪,犯罪情節嚴重的情況,性質是否惡劣情況,以及罪犯在犯罪過程中所處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即罪犯是否是累犯、主犯等,以及是否是共同犯罪、犯罪集團、數罪并罰等。社會影響力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主要是指刑事犯罪或罪犯其身份是否可能或已經社會造成的較大影響,如對社會造成影響和黑社會犯罪組織、恐怖組織的主犯或組織者、領導者,或利用自身領導職位、利用影響力犯罪的罪犯等。
所以,執行機關的考核意見和相關因素對于減刑、假釋制度的考量都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忽視執行機關提交的考核意見,因為只有執行機關是對罪犯最直接、最全面的進行改造及考核的司法機關,但也不能對執行機關的考核意見過分依賴,忽略或輕視另外的一些可能影響減刑、假釋的因素,因為執行機關的考核意見僅僅是人民法院減刑假釋依據的一個方面,不僅要考察罪犯在服刑改造表現情況,還要對其所犯的罪行、是否積極主動履行財產刑和附帶民事賠償、補償被害人損失、社會影響等因素進行考量。
(二)構建減刑、假釋與附加刑及民事賠償綜合考慮制度
假釋、減刑制度和財產罰執行情況以及民事非常情況是否應該綜合考慮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問題。我認為,人民法院在處理減刑、假釋案件過程中應該考慮到財產處罰執行情況和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對被害人賠償的執行情況,減刑、假釋和財產懲罰、附帶民事賠償綜合考慮已經成為人民法院減刑、假釋工作鐘建立全面的評估的必然要求。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財產罰的執行情況和附帶民事賠償的執行在實現情況來看并不樂觀, 過度重視自由刑忽視附加刑的執行一直是我國刑罰執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被告財產狀況不明確或故意隱藏轉讓財產的,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力有限,是進行執行工作的最大障礙。筆者認為,如果罪犯的財產刑和附帶民事賠償沒有履行或沒有全部履行,在罪犯交付執行后,人民法院應當移交給執法機關或向執行機關說明相關的執行情況,執法機關應當進行相關記錄,作為考核減刑、假釋的考慮因素。如果主張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全部履行的,應當由罪犯承擔提供沒有履行能力的證明材料的義務。與此同時,其在服刑期間的消費情況也應當成為執行機關關注的因素之一。如果罪犯能夠證明其確無履行能力的,則可以按照法律規定予以相應的減刑、假釋;對于沒有證據證明的或執行機關有證據證明其服刑期間消費與其承擔財產罰的情況不相適應的,則應當進一步審查并據此作出對其減刑、假釋程度,或者是否準予其減刑假釋的裁定。完善這一制度要求執行機關、原判人民法院和受理減刑假釋人民法院等有關司法機關的積極溝通和全力配合。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2〕2 號,于2011年11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32次會議通過,2012年1月17日予以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2】左堅衛:“論《刑法修正案(八)》的價值取向”,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作者簡介:段麗芳(1988—),女,天津市人,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11級經濟法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法、國際公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