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遠帆 李莉
摘要:為了實現連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章探討連南的民族旅游開發,旨以連南瑤族文化打造具有清遠獨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品牌,以進一步提升清遠旅游目的地形象,為清遠連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尋找一條切實可行之路,這將對連南瑤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連南民族旅游可行性
一、前言
隨著旅游開發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民族旅游成為繼山水風光游、文物古跡游之后的又一大特色旅游,民族旅游展示了神秘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獨特原始的民族社會環境,民族旅游對那些好奇和向往異質文化、異質民族、異質地域的愛好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中國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程,多民族生活方式各具魅力,在我國的少數民族聚居處,民族旅游資源類別眾多,數量豐厚,奇山異水、民俗風情,民族語言、民族宗教、民族音樂、民族服飾、民族醫藥、建筑等文化風格迥異,極具開發價值,將其轉化成為民族經濟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資源,開發成為民族旅游產品,進而形成民族支柱產業,這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在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們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僅保持他們獨特文化風俗和社會生活方式,傳承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而且改善了民族地區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了它們民族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文章重在對少數民族旅游開發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旨在打破少數民族地區封閉或半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改變其傳統落后的觀點,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社會生活質量,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實現民族經濟的良性發展,加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本論文試圖通過引入民族學、旅游學、經濟學、文化學、地理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研究,拓展少數民族旅游研究領域,豐富民族旅游內容,并運用新的分析方法,論證少數民族旅游開發的可行性,旨在為少數民族旅游開發提供理論性的借鑒,尤其是為后發型民族的發展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從而以實現他們本民族的突破,促成他們民族自身文化的躍遷,這對實現本民族的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文以連南瑤族旅游開發為實證進行研究,結合連南當地的特色和實情,將連南的民族旅游開發作為其經濟發展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實現連南瑤民族的延續和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
三、民族旅游開發的必要性
勤勞勇敢的瑤族人民凝聚著著瑤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的豐富內涵,令世界各族人民為之艷羨和驚嘆,研究瑤族文化,挖掘其民族文化的瑰寶,開發其民族旅游產品,這對對瑤民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是社會發展和瑤族民生的需要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于粵北的南嶺山區,曾被稱為廣東改革發展熱土中的寒極,屬于貧困山區,瑤族同胞以耕山為主,山區社會經濟落后,有資源而無開發之苦,大量瑤胞輟學務工和發展山耕土種都無法從根源上脫貧致富,為推動山區經濟的發展,連南縣委縣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連南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以讓利、讓市場等形式來獲取社會資金發展旅游業,通過旅游開發這一舉措有利于解決連南剩余勞動力問題,發揮連南獨特的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揮旅游扶貧對瑤族山區經濟的帶動功能,以旅游之路帶動其經濟的發展,從而為連南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是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需要
連南是全國唯一排瑤聚居區,據族譜傳說和史書記載,連市排瑤是盤古的后裔,排瑤神奇的族源、歷史、習俗、建筑、服飾特色等保持著連南最生動、完善的古瑤寨,歷代瑤族同胞這些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和濃郁的民俗風情使千年古寨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民族價值認同促進瑤民族同胞主動保護和宣傳本民族文化,并通過旅游開發為瑤族文化的傳承提供機會。
(三)是生態保護和環境教育的需要
針對城市居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盡量就地取材發展旅游,合理的開發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開發所在林區的群眾從過去的伐木者變成了現在的植樹造林者,并帶頭護林木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旅游作為綠色產業,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而且讓旅游者在親情大自然中體味環境教育功能。
(四)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連南瑤族同胞長期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長期以來,農業成為他們的主導產業,而旅游產業具有較高的附加值,當地居民通過經營飲食、蔬菜、土特產旅游紀念品等多種途徑直接或間接進入旅游服務行業,其發展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產業鏈培育,,如金融、房地產、餐飲、農業、加工業和服務業、交通運輸產業的系統構建,最終會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發展旅游促進了瑤族村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投資環境的改善,連南瑤族山區通過發展旅游深入挖掘了嶺南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面對外來的游客,廣大瑤胞和村民學會使用普通話、外語及文明禮貌用語,并以淳樸民風接待外來旅游者,發展意識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增強了,并且促進了當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這是瑤族同胞建設民族文化村的強烈的內在需求。
四、連南民族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對連南瑤族對如何發展民族研究不夠,對于其少數民族旅游開發的還未進入規范化、科學化操作,一些民族傳統項目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狀態,缺乏科學規劃,總體上處于各自為政、零星開發的狀態,缺乏協調。同時,對于如何配置現有民族旅游資源研究不夠,規劃不合理,民族旅游產品開發的深度不夠,游客無法從旅游行為中體驗出民俗文化的特色和吸引力,總體上處于相對孤立的盲目開發狀態,未能與其他熱點旅游景區或較成熟的旅游品牌進行有效的整合,未形成區域性的旅游品牌整體形象。
因此,憑借連南瑤族資源優勢,開發瑤族民族旅游發展, 促進連南瑤族自治縣地方經濟騰飛,以傳統民俗文化的發揚光大帶動經濟的繁榮乃是勢在必行。
五、連南民族開發的優勢分析
連南獨具原始風貌的自然風光和深厚歷史的瑤族人文景
觀,吸引著國內外廣旅游客,這里瑤族風情獨特,瑤山風光迷人。
資源優勢:文化資源優勢;瑤傳統的民間藝術、建筑、風俗、飲食、服飾、瑤家工藝織錦等工藝、節慶等,如:排瑤最具規模的傳統節日是“耍歌堂”,十分隆重,“盤王節·耍歌堂”這一文化品牌而于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瑤族特色的有長鼓舞、燈籠舞及別具瑤族婚禮的“伴親”、“爭踩床”等,還有與游客同歡共樂的穿木履比賽活動。
自然資源優勢:秀水名泉、湖光山色、溶洞奇觀、原始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依山水之勢,欣賞各類生態景觀,于健身、娛樂中回歸自然,三水瑤鄉的“瑤嶺平湖”以秀山碧水、微波蕩漾得名,萬山朝王、鹿鳴秋高、獅山桂園、金坑林海、板洞天湖、三排古寨等旅游景點,各有特色,百態千姿,令人留連忘返,美不勝收。瑤排古寨景如畫,百里瑤山錦繡風光格外迷人。號稱天上雷公地上瑤龍的摩天大山瑤龍寨、久經磨難的油嶺大排、享有盛名的三排古寨等等,數百家人組成的古老瑤排,是人們探奇覓勝的“風水寶地”。
連南憑借已有的資源和優勢,繼承和發展民族醫藥的研發,在生態、文化優勢的基礎上,推進民族醫藥旅游產業化。
連南民族旅游魅力無窮,開發連南,積極構建清遠民族旅游品牌工程,讓世界了解連南,了解清遠,這是勢在必行之路。
區位優勢:地處粵北地區的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位于粵北南嶺山脈南麓,地處環珠三角旅游圈,其所在的清遠市區距離香港、澳門200公里左右,離南方大都市廣州市中心50多公里,清連一級縱貫南北,大、小北江通達港澳,形成了“海、陸、空”齊全的發達交通體系,是珠三角廣大旅游者休閑度假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客源優勢:環珠三角及港澳臺是連南瑤族的主要客源市場,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廣大城市居民旅游消費觀念的更新,更多的都市居民成為少數民族地區重要目標客源市場,觀賞民俗風情,休閑娛樂,體驗鄉村,品嘗少數民族美食,購買民族旅游商品是廣大城市旅游者的至愛,由于連南所處的優越的地理位置,環珠三角廣大的城市居民及港澳臺旅游者喜歡瑤族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鄉土特色,對少數民族的鄉村景觀風貌、建筑、歌舞等情有獨鐘,對少數民族民俗方言、宗教、歷史、節慶、婚俗等體驗有加,他們也樂于居住少數民族客房、甚至跟瑤族同胞學習剪紙、刺繡、編織等手工藝。
政策優勢:首先旅游業是國家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產業,市委、市政府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旅游業發展,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連南縣組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旅游發展的政策措,為其旅游開發營造了良好的旅游投資環境,形成“政府主導型”的市場開發導向為主體的的旅游業發展戰略。
六、開發連南民族旅游的重大意義
經濟影響:連南以旅游業為龍頭,發揮旅游對瑤族山區經濟的帶動功能,促進山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使經濟結構調整并優化,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帶領廣大老百姓脫貧致富,提高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社會生活質量,打破了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封閉或半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改變其傳統落后的思想,幫助也們樹立現代商品經濟意識;同時,民族旅游吸引著廣大國內外旅游者,擴大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加速了貨幣回籠,促進國內穩定;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
文化影響:民族旅游也是一種社會文化整合,少數民族
區域的旅游開發,吸引游客大規模的涌入,把客源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及旅游中介文化相結合,這本身就是文化的傳播、交流、融和和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也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促進民族地區的地方文化的再建構;強化接待地的民族認同意識,并且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以加大當地對外開放的力度,實現連南少數民族文化的良性發展,促使連南少數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生態環境影響:旅游作為“無煙”產業,少數民族地區的秀水名泉、湖光山色、溶洞奇觀、原始森林等自然資源讓旅游者留連忘返,連南瑤族風情獨特,瑤山風光迷人,廣大瑤族同胞帶頭護林木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生態理念深入人心,投資環境也不斷優化,這有利于連南瑤族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也為連南的綠色GDP創造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社會影響:民族旅游開發對民族地區的價值理念、生活方式、道德標準、社會治安、文化生態等產生了一系列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同時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有重大影響,它增強少數民族與其他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交流,增進各民族的友好和團結,奠定了建設和諧連南、幸福清遠的基礎,促進了連南及其清遠的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七、結論與思考
總之,在旅游業中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問題上,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保護,又要考慮旅游的開發和民族經濟的發展。辯證地看待民族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這樣才能將民族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經濟的優勢,進而推動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民族文化的繁榮和民族的進步,才能為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做出貢獻。
連南在堅持把清遠發展華南休閑之都這一旅游戰略目標下,把握好連南瑤族旅游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堅持把連南瑤族自治縣建設成民族特色的綠色產業強縣,從而進一步擦亮了清遠的生態、民族、漂流、溫泉、溶洞五大旅游品牌,以更好的實現麗質連南的山、水、文、情的交融,促進各民族的大團結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單緯東 許秋紅 連南瑤族自治縣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效應的實證分析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5月
[2] 陳鳴清遠市民族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連南排瑤聚居地旅游扶貧開發為例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3月
[3]肖新宇 發揮民族旅游特色促進連南經濟更快發展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 年03期
[4]黃津連南:特色突出特色立縣加快生態崛起 南方日報2012年02月28日
作者簡介:梁遠帆(1970 —3)漢族,廣東清遠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旅游文化學
李莉(1975、9—)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會展旅游、旅游經濟
基金項目:2011年清遠市社科課題;傳承民俗文化促進瑤鄉經濟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 編號Z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