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模擬實訓是會計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能實訓課程,以企業單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加強學生對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應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達到理論教學與會計實務的統一。本文論述了任務驅動法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中的構建模式,討論了在構建任務驅動法實踐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會計模擬實訓實踐能力培養任務驅動式評價體系
《會計模擬實訓》等實務操作類課程的教學,需要在學校建立會計模擬實習室,把企業財務部門的業務活動濃縮于事先設計好的會計模擬實習資料中,學生運用會計憑證、賬簿、表格和運算工具,通過寫、算、做等基本功的獨立操作,以獲取知識和能力。近年來,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實踐,在會計模板實訓課程中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構建。實踐證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確行之有效。本文就在會計模擬實訓中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構建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方案的構思
如何在兩周或者三周的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要求,進行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方案的構思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方案的構思包括:任務準備階段、任務執行階段、任務總結階段三個基本教學環節。
在任務準備階段我們合理設計設計任務。根據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設計任務的原則,合理設計會計模擬實訓課程的教學任務,寫出任務書與授課計劃。
在任務執行階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自主探索的新型學習模式,培養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技能。
在任務總結階段采用“教”與“學”雙向反思模式總結經驗。從教師的角度是指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課后,教師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教學過程,研究總結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從學生的角度是指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反思學習過程,歸納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二、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案的實踐
(一)任務準備階段:合理設計任務
1.任務驅動式教學任務設計。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中,所選用的模擬實訓企業通常采用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其所包含的任務內容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日記賬和登記明細賬、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根據明細賬和總賬資料編制會計報表。
2.任務難度。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把任務按其難易程度分為ABC三類。
A類:基本任務,這是能夠達到會計從業資格上崗基本要求的任務。實訓內容是圍繞企業日常基本經濟業務,學生通過運用會計基礎所學知識與技能,就能完成的任務;
B類:提高任務;在A類任務的基礎上,增加了業務的復雜程度和業務量,這是相當于全國初級會計職稱實務考試要求取的任務,主要運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所學知識與技能,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C類:拓展任務;在B類業務的基礎上增加少量的目前企業實務中比較常發生的特殊業務。這部分任務有一定的難度,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學生所學會計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拓展能力。
3.任務設計應考慮的問題。在任務設計中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任務設計應該體現科學性合理性。會計模擬實訓任務驅動式教學實踐中,所設計的每一個任務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任務的設計必須考慮課程知識結構框架,所涉及專業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合理安排任務內容。在任務設計中注意以舊知識帶出新知識,循序漸進。
(2)任務設計要實用。會計模擬實訓任務驅動式教學實踐中任務的確定,可以是來源于企業的實際工作,這樣能使學生產生較強的認知需求和動手實踐解決任務的愿望,必須考慮用人單位對會計與審計應用人才的要求。做到教師所教、學生所學、企業所用的真正無縫對接。
(二)任務執行階段——自主探索、互動協作
1.正確理解角色轉換,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體。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學生始終應處在主體地位,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服務者。教師要把握難點、抓住關鍵。學生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相互協作。
2.科學合理地評價,達到有效激勵。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實踐中,由于模擬企業的經濟業務中的提高任務和拓展任務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有一定的難度。傳統評價方式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容易挫傷學生積極性。因此評價應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重視過程評價,以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為標準,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
(三)任務總結階段——“教”與“學”雙向反思
通過“教”與“學”雙向反思,使教師的“學會教學”與學生的“學會學習”有機結合。教師反思教學,也是任務驅動式會計模擬實訓教學實踐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應給予充分地重視。
三、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合理分組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應該合理地分組,一般可以根據總任務量的大小,按會計工作崗位的基本設置要求進行分組,分組的質量取決于能否有利于學生的協作學習和開展公平競爭,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一般5人為宜,每一個崗位都有明確的崗位實訓具體任務和崗位實訓的目標要求,可以分組為:組長(總賬報表組)、出納組、材料組(兼往來組)、成本組(兼工資組、固定資產組)、銷售組(兼投資組)。
(二)分析任務涉及的專業知識
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對任務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此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主要涉及哪些專業知識,并分析其中前期相關課程或相關教學內容中已學過的舊知識,在本任務中需要學習的新知識。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專業知識、技能;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覆蓋面;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師必須注重教師的講解模式與學生的模仿相結合。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的支架,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己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確定完成任務的方法。
(三)任務難易程度不同,完成任務的要求有別
在教學實踐中,對于ABC三類任務應區別對待,任務完成的要求不能統一。A類任務,學生通過指導老師的簡單講解,基本上都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這類任務要求學生完全獨立完成。B類任務,一般學生在指導老師講解、示范、操作下,也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這類任務要求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再獨立完成業務的會計處理。但是對于C類任務,一般要多次講解、示范、操作。這類任務對于學習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任務,而其余學生只要求能模仿性的完成任務。
(四)教學評價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評價,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在企業的實務操作中,也存在多樣性、復雜性、甚至有時也比較靈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以傳統的標準去評價學生完成的任務,教師評價的重點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甚至可以跳出教材內容。如果學生任務完成結果異與常規,但只要不違背國家的財經法規和會計制度,也應該加以肯定。在評價考核上,要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知識性評價和技能性評價相結合。要針對不同學生完成的任務,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多以激勵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評價則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取長補短,促使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綜合知識能力的。
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打破傳統,進行創新實踐。始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任務作為驅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將課堂上所學理論加以靈活運用,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給了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學到的知識更為實用。值得我們在相關的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中進行大量的實踐和深入的探索,培養滿足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用人單位滿意,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會計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移倫,姚和芳.淺談課程教學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當代教育論壇,2007(1).
[2]周慶華.任務驅動教學的有益嘗試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
[3]姜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資產負債表編制教學中的應用.遼寧高職學報,2007(11).
[4]熊淑慧.任務驅動主體參與教學法探討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6).
作者簡介:李麗(1963-),女,貴州省貴陽人,現工作于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副教授,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