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走進北京匯晨老年公寓,地下溫泉、康復醫療等50余項服務體現了它與別的養老中心的不同。居住在這里的70歲老人陳子?。ɑ┡e起胸前掛著的卡:“最大的不同在這里。”
由于老年公寓配套設施很多,陳子健剛來時有點兒轉向,這張卡就派上了用場:只要把卡往查詢機上一放,陳子健就能看到服務導航。更為神奇的是,老人日常開銷花了多少錢,治病花了多少錢,都能通過這張卡查詢。
對于一家養老中心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老人的安全。由于植入了RFID芯片,匯晨老年公寓一卡通兼具門禁、定位等功能,工作人員不用緊張地去巡房,老人若有突發狀況,系統會立即報警,待工作人員確認后系統還會與急救中心對接,匯報老人出現的狀況及病史。
這是一座有生命的大樓:安全、便捷、智能……能滿足這么多的要求,看似并非一家供應商能夠解決。在眾多的供應商中,NEC完成了關于“安心”的構想?!霸谶@兒度晚年,我覺得踏實?!标愖咏∈嫘牡匦Φ?。
聚集散落力量
NEC能迅速啟動內部協調,為養老中心這樣的客戶量身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及服務,但在兩年前,類似項目可能不會這么順利地進行。
翻開NEC 114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日本現代科技發展史。從1972年向中國提供衛星地面站建設服務開始,NEC在多個業務條線,以獨資或者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最多的時候,NEC在大中華區同時擁有58家集團公司,其中大陸公司占42家。
近些年NEC逐漸收縮在華業務。加上過于龐雜,下屬企業過多,“廣撒網”式的投資模式使得資源過于分散,NEC的市場競爭力受到影響,營業收入直線下降。
與此同時,以日本本土市場為傲的NEC因為蘋果、西門子這樣的外來“入侵者”,不得不選擇強勢出擊海外市場。根據2010年4月NEC制定的3年“中期計劃”,NEC將以拓展全球化業務為重點,經濟穩步增長、市場潛力巨大的大中華區成為NEC的“藍海”。
2010年7月,NEC提出“ONE NEC”策略,NEC(中國)將統領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業務?!癘NE NEC”的對象主要是以銷售、市場、技術、開發、人事、總務為主體的大約20家公司。
自2010年開始推進“ONE NEC”后,NEC(中國)形成了以事業統括公司為核心的體制,在技術開發、市場、銷售等方面協同合作,為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服務,通過加強大客戶營業、推進交叉銷售、應對跨地區的全球顧客來提高銷售能力。
除了統一運營之外,NEC在中國還釋放了向“服務型企業”轉變的決心:不僅繼續擴大已有解決方案業務和軟硬件業務,還大力開發云計算、物聯網等“服務型業務”,基于此,2011年10月NEC(中國)發布其 “智慧城市”戰略。
對于“ONE NEC”的成效,NEC的老客戶們深有體會。
以往,即使NEC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因為所涉業務包含在NEC旗下各公司,客戶必須要與NEC(中國)各子公司負責人談判及后期溝通。如,想建數據平臺,得找NEC在中國的IT網絡平臺子公司;想大樓節能,得找NEC在中國的IT解決方案子公司……但統一運營后,客戶只需跟NEC(中國)“討價還價”就可以了。
“ONE NEC”讓此前NEC小規模法人各自為戰的局面得以改變,散落在各地的力量聚集起來,這種聚集能體現NEC的綜合效應,NEC多年在日本擅長的綜合力量迅速爆發。
根據NEC提供的數據,2011財年NEC(中國)在IT服務領域的訂單金額大幅增長,同比上一財年大漲了167%;銷售額同比上一財年也大幅增長了145%,其中大陸增長153%,臺灣地區增長135%,香港地區增長150%
改變中的日企
在客戶的眼里,“ONE NEC”戰略給其提供了便利,在NEC(中國)員工的眼里,這種統合則讓NEC(中國)內部變得更有自主權,更有凝聚力,更易于溝通和高效。
NEC(中國)自統一運營后已連續舉行了4次大中華區半期業務的Kick off(啟動大會)。啟動大會召集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在內的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匯報各自業績,介紹近期業務計劃,并促成各公司的協同作用。此外,NEC(中國)每月還會召集子公司舉行經營會、預算會等,以提升NEC大中華區的效率。
NEC(中國)人事部總經理謝海村拿出NEC(中國)近兩年的人員構成表介紹:“因為統一運營及策略的變化,NEC(中國)加強了營業、技術部門的建設,這兩個部門的員工都有擴張,其中營業人員大約增加了30%。同時,大中華區依托NEC(中國)向子公司提供行政管理工作的共享服務,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為職能部門員工的發展提供了平臺?!?/p>
也許,正是在“ONE NEC”的視角下,NEC(中國)才能提出以及實施以“城市”為軸心對象的戰略,因為一個城市的運轉,涉及到公共安全、交通、能源、民生等多個層面,能全面支持“智慧城市”戰略的公司的運行體制,必定是能全面把握地區事業,大規模進軍新事業領域,并擁有絕對指揮權的體制。
對“ONE NEC”與“智慧城市”的關系,NEC(中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主席、NEC信息系統(中國)首席運營總監林南星最有發言權。
林南星具有日本留學背景,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NEC日本總部,后來到NEC(中國)繼續開拓業務。在NEC這樣的傳統日本企業任職16年,林南星卻少有日企高管的拘謹,他介紹“智慧城市”時就像在談及他的孩子,幸福、自豪,并帶有憧憬:
2006年NEC在中國手機、筆記本電腦市場收縮后,逐步在對市場方位進行調整,把更多的方向對準了企業、政府、行業解決方案、標準制定等,雖然在消費者眼里,NEC已淡出,事實上,它卻悄然滲透在消費者生活中。
“對NEC來說,‘智慧城市將是繼通信、制造、汽車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依托‘智慧城市,NEC這兩年在中國發展迅速,調整戰略這一步棋,NEC走的是正確的?!绷帜闲歉锌?,“大家都說日企在逐漸衰退,但我真的沒有這種感覺,NEC內部仍然年輕,我們不斷在改變,只不過是在調整中前進。”
對于日企“終身雇用制”傳統阻礙NEC創新,林南星也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日企的這種文化注定了員工流動性小,但這并不能與員工缺乏創造力畫等號。NEC內部有一系列員工激勵機制,在“ONE NEC”的體制下,激勵機制更加完善。
靈活本土化
在“ONE NEC”策略下,NEC(中國)還有一個大的改變,那就是還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與中國本土企業的互動更多、更頻繁。
此前NEC總部直接管理NEC在華業務,就連NEC(中國)總裁木戶脇雅也曾無奈地表示:“由于很多決策都是日本總部制定,影響了(中國)市場的反應速度。”
經過統一運營后,NEC(中國)有了更大的自主決策權力,NEC在華子公司的股權正逐步由NEC總部轉向NEC(中國)。同時,NEC(中國)在華投資也隨之密集起來。
2011年6月,NEC(中國)與中國本土軟件企業東軟服務有限公司,基于此前簽署的共同在中國市場展開云計算服務業務合作協議,在大連成立了合資公司“日電東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電東軟”)。
日電東軟是NEC(中國)在服務層面合作的第一個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其中NEC(中國)出資70%,東軟信息技術出資30%。NEC(中國)與東軟將以日電東軟為中心,通過向中國本土企業、在華投資的日本企業、歐美企業等提供綜合云計算服務。
自日電東軟拉開了NEC(中國)尋找合作者的序幕后,NEC(中國)合作者隊伍從此開始逐漸壯大。
僅一個月后,NEC(中國)和重慶南華中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重慶軟件市場。目前已有數十家中國軟件企業和NEC簽約,共同開發。NEC(中國)預計,中國平臺軟件市場規模大約在50億至60億元之間,
NEC(中國)物聯網業務也節節高升。據林南星介紹,目前NEC(中國)已參與了中國十多個城市的項目,主要在光纖溫度感知解決方案、RFID溫度管理解決方案等方面為政府提案。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智慧城市”戰略及更為靈活的本土化,幾乎在中國消費數碼市場“銷聲匿跡”的NEC消費終端也回來了。
近期,NEC在中國插入細分市場,推出了一款“防水、防塵、防撞”三防手機,通過神州數碼的銷售渠道,主要針對戶外及政企用戶;此外,NEC還發布了兩款平板電腦,并分別與教育部、衛生部、民政部門等聯合推廣平板電腦遠程教育、移動醫療及智能養老等項目。
如此大范圍在中國市場尋求合作伙伴,與NEC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有關。NEC全球總裁遠藤信博2010年剛上任時預測,2017年整個IT和通信市場將會呈現美國、歐洲、亞洲和大中華區四足鼎立的局面。
大中華區市場舉足輕重。按照遠藤信博的規劃,到2012財年,NEC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將提高至25%,大中華區將占到NEC海外市場收入的1/4。
不過,即使把中國市場放到如此高位,NEC并未在中國進行大力宣傳與推廣。
的確,與風華正茂的蘋果、三星相比,NEC略顯孤寂、低調。但中國商界從來不缺少豪華耀眼的明星,更為稀罕的是默默深耕市場的智者。更多時候是在“幕后”織網的NEC(中國)也許已找到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