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辦讓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呢?
恰當地分析和使用教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開發(fā)智力和發(fā)展數學能力的源泉。所以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首先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的有效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而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珠算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讓學生(用計算器)和他(用算盤)比賽99以內數的加減法。因為他在底下練了好長時間,口訣很熟練,光上下撥珠,而同學們在計算機上操作還要按減號,所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每道題都輸給了他。他趁機對同學們說:“計算機這么先進都輸給了算盤大家想不想學算盤?”同學們的回答、這節(jié)課的效果可想而知。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所以,我認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強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印象。根據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征,我覺得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效果會更好。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先復習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推導公式,學生由此發(fā)現平面圖形的面積可通過轉化得出。就不由自主的要將圓轉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我趁機讓學生操作學具,把自己手中的圓經過剪拼,拼成不同的圖形,(取最簡單最容易計算面積的近似長方形),這樣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然后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fā)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由扶到放,由現象到本質地引導,又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fā)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激發(fā),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只作引導點撥,充分發(fā)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營造氛圍,培養(yǎng)自信
教師每一句激勵的語言、每一個贊賞的眼神、每一個鼓勵的手勢等,都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一般來說,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怕說,更怕說錯。而我在教學中卻有心多讓這部分的同學回答問題,特別是一些簡單的問題,我會把更多的機會讓給他們。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在課堂中沒有嘲笑,沒有羞辱,沒有指責,從思想到行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例如,在教年、月、日時,我寫了許多年份,讓同學們判斷它是平年還是閏年,學得好的同學都紛紛舉手發(fā)言了,輪到判斷2008年是什么年時,我讓平時膽小不舉手的一位女生回答,她站起來說這一年是閏年,我問她為什么?她不說話了,坐在下面的同學沉不住氣了,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甚至還聽到這樣的聲音:“這么簡單的都不會做,真笨!”這位女生更是漲紅了臉。為了給這位女生爭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學們安靜,然后轉向那位女生說:“你說的并沒有錯,只是還沒回答完。”聽了我的話,全班同學都愣住了,個個都睜大著眼睛。我告訴學生,她太激動了說不出話來(因為這一年在我國北京開奧運會了)。經這樣解釋后,這位同學很高興地坐下了。由于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體會到課堂上沒有指責,這樣,同學們課堂發(fā)言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記的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guī)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只要我們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能夠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