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良


太行山上,清漳河畔,有一片生息著16萬人口的土地——左權縣。
悠久的歷史
左權縣歷史悠久。1986年城北文化遺址出土的石斧、陶片和1988年桐峪鎮馬家坪村黃龍洞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骨質箭鏃等,標志著4000年前我們的先人即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屬晉。戰國時期,初屬韓,后屬趙。秦時屬上黨郡。東漢末年始置河縣。之后,歷史上曾幾易其名,有遼陽、遼山、遼州、遼縣之稱。1942年9月為紀念在此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遼縣易名為左權縣。
左權縣山勢險峻,雄踞太行屋脊,東瞰河北平原,西窺三晉大地,是晉冀出入通道,素為戰略要地。八年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司令部等150多個黨政軍工商學機關單位團體在此駐扎5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左權、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當時僅有7萬人的遼縣,就有1萬人犧牲、1萬多人參軍、1萬人支前,老區民眾用熱血譜寫了慷慨悲壯的革命史詩。
扶貧開發、加快老區崛起
左權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曾經為革命事業做出重大犧牲的老區,長期以來飽受貧困制約,迫切需要改變面貌,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老區人民渴盼與時代同行。進入“十二五”,左權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出了“加快老區崛起,再造兩個左權”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等經濟指標比2010年增長兩倍),大力實施項目帶動、開放促動、城鄉聯動、人才推動“四大戰略”,加快推進“能源工業強區、核桃產業大縣、山水宜居名城、特色旅游勝地、和諧幸福家園”五個重點建設,經濟社會邁上了新的臺階。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左權縣得到對口扶貧單位中國外文局等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他們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開展了智力扶持、文化幫扶、產業開發等各種扶貧活動,使老區左權正以朝氣蓬勃的嶄新姿態,在轉型跨越的征程中不斷向前。
經濟上越來越富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十五”末的12.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28.7億元,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由2億元增長到9.2億元,翻了兩番多。先后引進華能、潞安、汾西等8個全國500強大型企業集團進駐,帶動工業經濟迅猛發展,煤炭產能將由過去的200萬噸增長到近2000萬噸;規劃建設了五大產業集聚區,占地1.39萬畝,總投資821億元,目前已入駐企業15戶,完成投資16.1億元,全部建成后將形成7條優勢明顯的產業鏈條,彰顯出循環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的特點;上馬了十大轉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172億元,新增工業增加值60億元,煤與非煤比值將由3:1變為1:3,徹底扭轉了一煤獨大的局面,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農業走特色發展道路,圍繞“核桃產業大縣”建設,累計栽植核桃27萬余畝、330萬株,產量達到700萬公斤,產值1.4億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1000余元。旅游主打紅色品牌,加快推進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桐峪臨參會舊址、西河頭129師司令部舊址等景區景點建設。今年正值左權將軍殉國和遼縣易名左權縣“雙七十周年”,我們投資8000萬元進行麻田紅色旅游綜合開發,投資1500萬元打造精品劇目《太行奶娘》,舉行大型紀念活動,把左權在更大范圍、以更大力度宣傳推介出去,使左權文化旅游產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大力實施“大縣城”戰略,在累計投入16.8億元用于縣城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又鋪開了22項城建工程,總投資達31.7億元,當年投資達12.8億元。在縣城及環城區連續鋪開祝融公園、濱河公園、蕓山城郊森林公園、文峰公園建設,鋪開通道綠化、環城綠化、沙河治理等工程,將來還要建設城西濕地公園,要把清漳河水引進縣城,增加縣城靈氣,使縣城更具活力,展現出一幅有山、有水、有綠的迷人景象。近年來,左權縣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等稱號,奪得“省級十佳衛生縣城”三連冠、“省級衛生縣城”七連冠。與此同時,我們拓寬改造了境內所有國、省、縣、鄉道路,促成和榆高速竣工通車,推動陽黎高速上馬建設。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公交車“雙通”目標,完成了廣播電視、固定電話全覆蓋工程。加大移民開發力度,累計移民搬遷4萬余人,被授予山西省“扶貧移民先進縣”和“扶貧開發先進縣”稱號。
發展教育、創新社會管理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優先發展教育,在全省率先創辦了縣城寄宿制小學、率先實現了義務教育全免費,在全省山區縣率先普及了高中教育;中小學校新建或改造工程實現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工程實現全覆蓋。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實現了農村衛生所全覆蓋目標,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100%,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公共文化場地和體育健身場所覆蓋鄉村,“左權開花調”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左權民歌小花戲亮相世博,提高了左權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了“一個系統、兩個中心、三個網絡、四個平臺”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格局,成為山西晉中市第一家在網格化系統上加入三維綜合管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的縣份;創造性開展“信訪專案攻堅”活動,連續18年被全市表彰為“信訪工作先進縣”;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全縣命案破案率連續4年達到100%,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231元,是“十五”末的2.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771元,是“十五”末的1.5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1億元,人均2.5萬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36平方米和25.4平方米。電腦和移動電話逐步普及尋常百姓家,小轎車以年均1800輛的速度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由職工向居民、由城鎮向農村覆蓋的重大突破。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5%,新農合參合率達98.4%,率先在全省實現了鄉鄉鎮鎮有敬老院目標,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應保盡保,形成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業有救濟、困難有低保的社會保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