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9月21日,細雨中的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山水朦朧,更顯出錢江源頭的生態之美。此時的衢州市衢江區會議中心內群賢畢至,為衢州市衢江區的生態優勢和綠色發展出謀劃策。這就是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系列活動之一——電視訪談節目“8+1對話:秀美衢江,生態家園”的直播現場。
由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唐守正,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樓國華,著名影視演員、周恩來總理扮演者劉勁,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副總站長張周忙,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政府區長鮑秀英,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衛明,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食品工程研究所所長孟岳成等8位領導專家組成的嘉賓團隊,與擔任現場主持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著名主持人宋英杰舉行了“8+1對話”,與會領導、專家和現場來賓、媒體記者互動,共同圍繞“秀美衢江,生態家園”這一主題,進行了對話和探討。
中共浙江省委在全國率先做出《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定》,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把浙江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衢州市在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中居于重要地位,省委領導還曾為衢州專門做出過“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重要批示。衢江區是衢州市城市生態建設的主體之一,承擔著生態安全和飲用水安全的重任。在對話過程中,“綠色發展與生態富民”、“綠色發展與經濟轉型”、“玫瑰產業發展與玫瑰之鄉”、“城市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和綠色城市建設”等話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衢州市衢江區地處錢塘江源頭,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總面積1748平方公里,總人口近40萬,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柑之鄉、中國竹炭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瘦肉豬生產基地、中國高檔特種紙產業基地、中國礦山裝備制造業基地和中國碳酸鈣產業基地。衢江區水資源豐富,境內擁有浙江省一級水源,總儲量達2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豐富,物種多樣。
衢江建區至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在打造宜居宜業新衢江的發展思維指導下,他們走出了一條生態建區綠色發展的道路。2006年,衢江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同年10月,將“生態建區”列入全區“四大戰略”之一,提出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三化建設目標,把生態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衢江區生態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全區森林覆蓋率72.9%,城區綠化覆蓋率39%,綠地率35.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按城市人口計算達12.63平方米,為全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之一,擁有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和9個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小區。從2001年撤縣建區至今,區委、區政府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生態建區”戰略,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氣魄,先后開展了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污染整治、竹料腌塘污染專項治理、烏溪江庫區養殖業污染專項治理、礦產加工企業污染治理四大生態環境整治,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3.9億元,消滅了8000多個污染源,確保一江春水出衢江。當前,衢江區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他們充分發揮和利用好生態優勢,在打響生態品牌,實現綠色發展上有新的突破和大的作為。
作為浙江省玫瑰之鄉的衢江區從2007年開始發展食用玫瑰種植,至今,已在蓮花鎮的月山、朱楊、西山下,云溪的西垅等村共發展食用玫瑰連片種植基地2000余畝,玫瑰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目前,衢江區的玫瑰產業發展已涵蓋了基地種植、產品研發加工、市場銷售、觀光休閑、技術培訓等環節,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玫瑰產業逐步成為繼糧食、生豬、柑桔、毛竹等四大傳統農業產業之后的一個新興農業特色產業。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對話,大家認為,衢江區堅持生態建區方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從城市建設的角度講,就是要建設綠色城市,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并且把綠色城市的建設與市民的幸福指數掛起鉤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和為子孫后代謀福祉的一個戰略舉措。要實現“六個更加”目標的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清明、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富裕。這樣,市民的幸福指數自然就會不斷地得到提升。
衢江區地處錢塘江的源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和四省邊際旅游集散地,也是中國九大生態良好地區之一。作為后發地區,衢江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必將為推動衢江實現高起點、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意義。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東生,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公室副主任樊喜斌,中國綠化基金會副秘書長楊旭東,綠色中國行組委會秘書長、綠色中國雜志社社長繆宏以及中共衢江區委書記朱建華等衢州市衢江區四套班子一同參加了活動。
“8+1對話:秀美衢江,生態家園”
精彩實錄
張衛明:我一踏上衢江的土地,立刻就被衢江的青山綠水所吸引,腳步就不由自主地慢了下來。山與水、人與自然融合成一體,特別是我到了蓮花鎮,看到玫瑰基地,一片火紅的玫瑰正在綻放,我熱血沸騰,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到淡淡的玫瑰的清香,沁人肺腑。我被衢江的山、衢江的水、衢江的綠地深深地感染、打動、吸引。
樓國華:青青的群山,藍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這就是衢江,這是我們向往的地方。
張永利:我對衢江的印象是綠色當中有濃濃的人文,人文當中有濃濃的綠色,兩者達到了一個高度融合的程度。這是一個文化上的感覺,不是一個視覺上的感覺,也就是說,熱愛綠色,鐘情綠色,在衢江有深厚的文化基礎。
鮑秀英:衢江區是一個古縣新區,歷史上有1800多年,以前一直被大家稱為衢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從2001年開始設區。衢江區總面積1478平方公里,下轄2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約40余萬人。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把生態建區作為一個主陣地來打造。生態建設一直伴隨著衢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特別是“十一五”期間,衢江區為了保護一江清水,從四個環境開始整治,尤其是像化工廠的整治。在這四大整治過程當中,我們遏制了一些污染源,據統計有8千多個。
張永利:抓林業建設、生態建設和抓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是完全同方向的,絲毫沒有矛盾的,把這兩者之間對立起來的認識、觀點是片面的,是錯誤的。或者換句話說,抓生態建設、林業建設就是抓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什么是發展?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首先,我認為,我們所做的發展的一切工作,目的都是為了人,為了我們人生活的更幸福,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講究以人為本,我們對幸福、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更多、更高、更全面。過去我們吃飽了、穿暖了,就覺得是一個不錯的生活,但是我們現在的要求遠遠比這個要高。
我認為那種拆東墻壘西墻,這邊得到,那邊破壞,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所要的發展不是這樣意義上的發展,或者說這樣意義的發展實際上不是發展,是反發展。衢州這樣重視生態、重視綠色,我認為這是聰明人的選擇、智慧的選擇、事半功倍的選擇。所以,我對衢州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下去的前景充滿信心。
唐守正:生態優先這是一個很好的提法。經濟要發展,生態不能破壞,不僅不能破壞,也要做到發展。因為從人類社會來講,所有的社會活動、經濟活動,都得有一個承載的載體,如果你沒有這個載體,你什么東西也發展不起來。例如說在沙漠中心,發展什么經濟也發展不起來,人都進不去,現在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可能在沙漠當中造了一些人造的城市,但是,那是把生態環境建起來以后,你才有了這些經濟發展。這個觀點也是在人類經過了多少次的教訓和失敗之后才得到的這一點。現在的研究表明,現在很多古代的文明已經消失了,有些退化了,但是沒有完全消失,有些是已經消失了。比如大家現在經常說到的雅瑪文化,還有大家經常聽到的復活島、石頭的巨人,現在人們已經認清楚了,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地方生態環境的退化。所以,這樣人們才從歷史的教訓當中總結出了一條,必須把生態放在首位,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一個宣傳,這個是人類發展的歷史得出來的一個最主要的經驗。
20世紀留給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遺產是什么?就是可持續發展的
觀念。
張周忙:衢江確立了生態立區的戰略,這是非常正確的一個選擇。衢江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還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和水利資源。這些都構成了衢江生態發展的基礎。現在我們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73%,城市綠化覆蓋率也達到將近40%,這在浙江,乃至于全國,都是非常不多見的,確實是有著非常好的基礎。對下一步衢江的發展,我認為,首先,我們還要堅持生態優先,打造生態品牌。其次,我們要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一定要加大經濟的發展力度,這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們的生態保護,也要靠經濟來支撐。
樓國華:衢江區的生態建設在我們浙江省是名列前茅的,不但本地區創造了非常好的環境,而且給我們整個浙江省,特別是我們下游的水、下游的空氣,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屏障。浙江的森林資源很豐富,浙江一畝林地,通過全省上下的努力,創造了5800億的生態價值,同時也創造了3150億的經濟價值。他們利用竹林搞林下經濟,養竹林雞,開林家樂或者林家鋪子,搞森林旅游。所以我們衢江人民通過竹林的科學利用,走出了一產、二產、三產,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一條新路子,真正做到了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張衛明:我覺得要發展特色經濟,因為特色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富裕了,就能反過來促進生態的更和諧,和諧的發展。說到玫瑰,可能在座的人都會感到一種幸福感和甜美感,嘴角會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因為玫瑰的文化象征就是愛情,同時,它也代表著浪漫。現在情人節時候有一個現象,就是玫瑰現象,玫瑰現象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新出現的流行的一個現象。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玫瑰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地的人們表達愛情的一個共同的語言,所以,玫瑰文化就是愛情文化。
孟岳成:衢江傳統的產業,像柑橘、獼猴桃、食用菌等。玫瑰應該說是衢江區發展生態農業方面一個新型的產業。現在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浙江的玫瑰之鄉。玫瑰現在主要是用來提供精油。精油剛才講到了比黃金還要貴。為什么?我們知道玫瑰花的花香要提取出來,量很少,少到什么程度?如果你要提一公斤的精油,大約需要三千公斤的花,需要三噸的花,相當于差不多一公頃的種植面積。所以,精油的價格就很高了。如果單純做一個精油,可能給生態帶來環境的壓力。其實玫瑰是可以綜合利用的,玫瑰花里面除了提取精油以后,剩下的提取液里面還有充分的黃酮類、多酚類的東西,對人體養顏和抗老化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們現在開發玫瑰花的口服液和飲料,希望對玫瑰的綜合利用,以及生態保護方面起到更進一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