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很多部門和干部在嘴上“微”起來了,希望在親民為民上有一番作為。比如發布公文時用起了“淘寶體”、“凡客體”——如警方發布通緝令時說:“親,回家自首吧!”
面對微博日益強大的影響力,干部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微素養”,力圖運用微博展示形象、宣傳政策、聯系群眾,這種努力難能可貴。但是,親民不親民,群眾對干部有沒有好感,根本問題不在于干部選用哪種交流方式,也不在于干部能否會說幾句“俏皮話”、用幾個網絡潮語,而在于干部在感情上、內心里有沒有百姓,能不能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謀利益。對干部而言,“微時代”最重要的“微素養”是站穩群眾立場,在心里裝著百姓,有了“心有百姓”這樣的強大“內功”,無論使用什么招式,都能夠威力無窮。反之,過分追求語言技巧,卻忽視百姓情懷的培養,忽視親民為民的機制建設,這樣的“素養”只會舍本逐末甚至誤入歧途。
(摘自《新華日報》劉慶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