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睿
2009年的一天,長壽工業園區,一份關于加強黨組織服務作用的文件,送到一家外資企業黨支部宣傳委員楊華福的手里。
老楊咬著煙,開始皺眉:“我們連誰是黨員都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何談發揮服務作用?”
老楊的疑問,長壽區委領導也在琢磨。在長壽化工園區和晏家工業園區(現合并為長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駐企業已有上百家。盡管表明身份的黨員就有500多人,但黨組織的服務作用卻很難發揮出來。
搭臺
2009年初,長壽區紀委調研員張可明滿58歲了。他原以為再干兩年,就能退休享清福了。
來自區委組織部的邀請,打破了他的“如意算盤”。
“老張,區里正在籌建工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想請你出山,主持服務中心的工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燦登門求賢。
“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干什么用的?”老張一頭霧水。
“這是一個黨建綜合服務平臺,用來解決‘兩新黨組織服務功能弱的問題。”張燦笑著說。
“發揮服務功能,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張燦說,服務中心將協助企業黨組織進行標準化建設,提升服務黨員、企業和廣大群眾的能力,將“為黨建而黨建”的“虛活”,轉化為“為服務而黨建”的“實活”。
明白了籌建意圖,老黨員張可明欣然領命。
2009年7月22日,長壽園區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中心主任由張燦兼任,張可明任中心常務副主任。
園區管委會辦公樓一樓,一間對外開放的大辦公室就是服務中心所在地。
“中心接受區委組織部、‘兩新工委、人力社保局、化工園區、晏家園區等五部門領導,六名工作人員也來自多個相關部門。”張可明說。
服務中心一成立,張可明就忙得腳不沾地。
“花一個月時間,我們對園區企業黨組織進行密集調研,發現主要存在三大問題——黨組織建設不規范,黨建文化和企業文化割裂,黨組織關鍵時刻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張可明說。
破解三大難題,成為服務中心的主攻方向。
建制
2011年底,長壽工業園區。
凜冽寒風中,張可明來到一外企。
他此行肩負重任——動員外企董事長楊紅改選黨支部。
“楊董事長,我建議你們改選黨支部,理順黨建服務機制。”
“黨建對我們有何好處?”
“黨組織既能服務黨員,也可以服務企業。”
“我考慮一下……”
幾天后,張可明再次造訪,舊事重提。
如此反復多次,楊紅心動了。
改選后,公司質檢部探傷室主任周紅陽當選黨支部書記。
“黨組織該怎么發揮作用?”剛上任,周紅陽找不到方向,只好求助服務中心。
“靠制度。”張可明支招——通過建立黨組織活動和考核制度,激勵黨員創先爭優。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公司“手把手”幫助周紅陽培訓黨務知識,建立黨支部活動制度,完善黨員承諾表,指導黨員示范崗進車間、班組……很快,黨支部就開始了正常運轉。
與此同時,服務中心幫助71家企業的黨組織實現了制度化管理。
效果立竿見影。
“這個月我是先進!”
“我下個月一定超過你!”
…………
2012年8月,黨員月度考核公示欄前,十幾個黨員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周紅陽站在旁邊,喜滋滋的。
“現在,不管是技術還是銷售崗位,黨員們都你追我趕。”他說,“企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1年,34名企業黨員被經開區黨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聚力
2011年3月,重慶福安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望著空空蕩蕩的黨員活動室,公司黨支部書記熊天文有些郁悶。
作為上市企業,福安藥業財力雄厚,對黨建工作也很支持。但開展支部工作時,熊天文遇到一個大難題——黨建文化如何才能做實?
“要抓好企業文化載體。”時任服務中心副主任黎冰娥指點迷津。其后十多天里,黎冰娥天天到福安藥業進行現場指導。
“我有些宣傳欄設計,你選一張。”黎冰娥拿給熊天文一疊設計圖樣——這是服務中心聯系專業廣告公司免費制作的。
“這個你們都準備了?”熊天文喜出望外。
“文化建設是企業黨建工作的一大難題。”服務中心副主任陳華強說,“在園區管委會支持下,我們獲得了幾十萬元經費,用來幫助困難企業黨組織建設文化陣地。”
在服務中心幫助下,園區企業黨組織相繼建起了文化陣地。這些由宣傳欄、海報、黨建內刊組成的陣地,也開始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011年,凱林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會議室里,公司黨支部書記朱曉冰拿起話筒:“總公司有一位叫王磊的同事,現在需要大家幫忙。他病了,需要做肝移植手術,請大家踴躍獻愛心。”
200多名員工,捐了兩萬多元。
“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公司黨支部著力弘揚主流價值觀。”朱曉冰說,由于公司黨組織表現出色,公司領導層大為贊賞,黨支部的經費也有了保障。
堡壘
“孩子要上學,正等著用錢。”
“公司不發工資,我們吃什么?”
“再不發錢,只有不干了。”
…………
2012年6月,員工們的議論,讓周紅陽心里怪不是滋味。
經濟形勢嚴峻,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已幾個月沒發工資了。
“作為黨組織,我們該做些什么?”周紅陽找到張可明請教。
“讓黨組織變成戰斗堡壘,讓每個黨員成為突擊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具體該怎么做?”
“第一,書記要以身作則,愛崗敬業不抱怨,為其他黨員作示范;第二,發動全體黨員參與,堅守崗位當先鋒,為其他員工作示范;第三,讓每一位黨員都變成宣傳員,幫助其他員工明白:自己要如何做,才能獲得雙贏。”
周紅陽返回公司,依葫蘆畫瓢。
2012年8月,企業的“冬天”依然在持續,但生產車間里卻一派熱火朝天。
周紅陽“咕咚咕咚”灌下一大壺茶水,又投入到技術工作中。
“大家加油干!我們生產越勤快,公司銷售才越多。銷售越多,公司資金才越寬裕。公司資金寬裕了,我們才能早點拿到工資!”悶熱車間里,他給其他員工打氣。
這樣的場面,也在其他崗位上上演。
在黨員們帶頭下,公司無一人辭職,企業轉危為安。
在服務中心指導下,園區企業黨組織都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服務黨員、員工和企業的重要力量。
這樣的“華麗轉身”,也得到了上級肯定——到今天,長壽經開區已經產生了市級“兩新”黨建示范點五個,區級“兩新”黨建示范點15個。
集錦
萬州:“黨員中心戶”聚力服務
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通、易于集中、便于活動”的原則,在符合條件的黨員中,經過村黨支部、鎮鄉街道黨(工)委層層把關,優先把村黨支部委員、黨小組長、黨員村民小組長、黨員科技示范戶、黨員經濟協會骨干確定為“黨員中心戶”。通過推行“黨員中心戶”,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規范組建原則。每名“黨員中心戶”就近聯系、帶動5—15名黨員及群眾。二是明確工作職責。明確“黨員中心戶”在政策宣傳、居民走訪、困難扶助、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工作職責,讓每個“黨員中心戶”都當好政策傳播員、民意收集員、矛盾調解員、致富幫扶員。三是制訂活動計劃。每個“黨員中心戶”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全年按月幫扶群眾的活動計劃。
梁平縣梁山街道八角村:“能人富村”
梁平縣梁山街道八角村探索“黨員能人富村”模式,實現基層黨組織服務效益最大化。
一是建立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先后成立水禽養殖、生豬養殖、喜來蔬菜等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818名群眾加入其中。
二是建立黨員幫助帶動致富。45名黨員能人與67名低保對象、16戶建卡貧困戶、11戶特殊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幫其脫貧致富。
三是建立黨組織引導土地流轉。村“兩委”成員和能人黨員兼任土地流轉委員會成員。
豐都三合街道:“五聯五強五治五結對”
豐都縣三合街道推行“五聯五強五治五結對”包片、包村(居)、包社(組)、包樓院、包戶的幫扶責任制,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脫貧致富。
“五聯五強五治五結對”,即把村(居)分類劃分為若干責任區,實行領導聯片、部門聯村(居)、機關職工聯社(組)、村(居)干部聯樓院、社(組)干部聯戶等五大層級聯系,圍繞強組織治弱、強產業治窮、強治安治亂、強就業治貧、強文明治愚等五大工作重點,突出經濟困難戶、產業空虛戶、下崗失業戶、信訪上訪戶、老弱病殘戶等五大重點結對對象,構建“領導+部門+職工+村(居)干部+社(組)干部”五位一體的幫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