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敬
初秋的殘陽從連綿蒼翠的山巒間跌落,一抹紅色的暖光映在斑駁的木門上。
“沙沙”聲時近時遠。
李洪發兩手運力,竹制槽籠如舞蹈般均勻推拉篩動。褐色的黃連翻滾、擠壓,細小的絨毛和灰塵飛騰在半空,如紗起舞。
竹制槽籠下,碳火興奮地蹦竄著藍色的火苗。
這是黃連初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經過脫毛,黃連就可以上市了。
李洪發眼中閃著光,十幾年后,他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時光。
黃連之苦
1986年,初秋,石柱縣楓木鄉石魚村。
茂盛的樹林間,李洪發弓背彎腰,二齒耙在連葉間一刨一撬,一只完整的雞爪連全株出土。李洪發一手輕抖泥沙,一手迅速剪掉地上部分和須根。
一周后,在土炕上烤了四天四夜的黃連,經過脫毛去渣,裝袋待售。
“五元一斤,你的黃連我都收了。”交易市場上,帶著安徽口音的黃連販子指著李洪發的黃連說。
李洪發瞪起眼睛:“去年還賣十元一斤啊!”
“去年的黃連都還積壓起的。”販子不耐煩了,“六元,你不賣就算了?!?/p>
拿著比去年薄了一半的錢,李洪發枯坐一夜。
黃連是國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石柱縣50多萬人口,有十余萬農民靠種植黃連為生。由于沒有實現產業化,黃連只是一種低附加值的農副產品。
李洪發家世代種連,到他這里,幾畝黃連要養活四張嘴,除去農藥、肥料錢,一年收入不過兩三百元,日子真是苦到了心。
“我們走吧!”天破曉,李洪發對妻子說出自己的決定。
賣掉房屋田土,李洪發舉家搬往湖北荊州種糧。就在這一年,石魚村20多名連農為了謀生不得不離開故土。
豐滿鏈條
1999年初冬。
重慶東田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秀東捏著婦炎康復片的銷量報表,臉上悲喜交加。
讓他喜的是,婦炎康復片的銷量穩步上升,年銷量突破3000萬盒。
讓他憂的是,作為普藥,全國有100多家藥廠生產同類婦科藥品,在競爭激烈的藥業市場,東田藥業缺乏競爭力。
田秀東算了一筆賬,傳統中藥材講究道地藥材,地理屬性非常強。如六味地黃丸,在全國120多家生產廠家中,河南宛西制藥獨占鰲頭,其原因就在于河南是道地藥材地黃的原產地。如果僅靠普藥,一無成本優勢,二無品牌優勢,企業注定走進困局。
“東田藥業應該利用本地哪種藥材打造品牌……”一張《企業發展意見表》擺到了東田藥業職工的桌上。
黃連、貝母、當歸、川芎……石柱縣獨特的地理氣候適合多種中藥材生長,但意見出奇的一致——石柱最大的寶就是黃連,舍它其誰!
石柱歷來盛產黃連,種植黃連的歷史可追述至唐代天寶元年。據《石柱廳志》記載:“藥味廣產,黃連尤多,賈客往來,絡繹不絕?!钡L期以來,因為研發不夠,這個“寶貝”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此時,同樣思謀著如何做大黃連產業的還有石柱縣委、縣政府。
2000年初,時任石柱縣縣校合作辦公室主任的楊學春,聽聞東田藥業屬意黃連,便直接找到田秀東。
“我們合作吧!”
“怎么合作?”
“縣里準備選擇數家企業,進行黃連飲品、黃連花茶等深加工,打造種植、收購、加工與銷售的完整產業鏈?!?/p>
“技術如何突圍?”
“借力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開展技術縣校合作!”
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很快,東田藥業的百畝黃連種植基地建設鋪開,同西南農大合作開發的黃連微粉、黃連飲片、黃連花茶等新品相繼面世。
一時間,黃連新品備受青睞。
拳頭產品
2001年底,田秀東的美夢戛然而止。
“黃連微粉滯銷!”
“黃連飲片積壓!”
“黃連花茶不敵菊花和金銀花!”
黃連新品全線潰敗,以虧損告終。
田秀東將臉深埋進十指:“怎么會這樣?”
中藥研究院專家一語點醒夢中人:“黃連雖好,但乃苦寒之藥,多食易脾胃虛弱,市場需求量極為有限??窟@種粗淺加工,根本無法打開市場!”
田秀東靜心反思,“加工方式若停留在對黃連物理形態的改變,一是產品的市場容量有限,二是產品對原材料生產的拉動有限。全國每年消耗黃連不過五六百噸,而年產量卻高達兩千噸,年復一年的積壓,必然導致黃連爛賤”。
“必須找到黃連的‘靈魂,開發具有科技含量的拳頭產品!”田秀東聘請了一批全國知名專家,組成顧問團,帶著一班技術人員埋首古籍、文獻,全面研究黃連的藥性藥理。
“鹽酸小檗堿就是黃連的‘靈魂,它除了清熱、抑菌,還具有調節糖脂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功能?!辈痪?,一個新發現讓東田藥業全體技術人員驚喜不已。
“全國的糖尿病患者,不包括農村地區的,有9000多萬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碧镄銝|一拍大腿。
“但市場上幾十萬種藥品,還沒有以黃連為主要成分治療糖尿病的,研發風險巨大?!?/p>
每年全國申請批文的新藥上百種,可最后獲批的不過幾種。而在此之前,必須通過近十年的處方篩選、臨床試驗等準備工作,資金投入上千萬元。一旦不能獲批,資金、時間全部都會打水漂。
“干別人沒干過的,這才是核心競爭力!”田秀東發了狠。
田秀東將目光瞄準了第三軍醫大學——他們有國家級臨床、藥理毒理研究基地,曾經研發出治療糖尿病的院內制劑。
“最佳搭檔非它莫屬!”田秀東帶領一班人馬,與第三軍醫大學展開了“車輪戰”,幾十輪磋商下來,合作協議終于達成。
2002年,東田藥業的“石柱黃連產業化”建設項目被國家計委批準為產業化推進項目,以黃連為主要成分治療糖尿病的中成藥“五黃養陰顆粒”成為項目的重點產品。
東田藥業開始了十年磨一劍的漫漫征程。
2012年5月15日,田秀東摩挲著“五黃養陰顆粒”的國家新藥證書,眼睛瞬間濕潤。新藥證書的獲得,意味著五年內東田藥業對黃連的年用量將超過1800噸,年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能帶動6000戶連農增收。同時,專利產品的20年保護期,將使東田藥業在這一領域獨占鰲頭。
田秀東的黃連之夢還不止于此——開發以黃連為主要成分的日化產品,與香港大學合作開發黃連抗癌新藥,與科研院所開發黃連湯劑類藥品……苦黃連終于成為“甜蜜的事業”。
品質“身份證”
“如果說產業鏈是左臂,那中藥材的品質則是右膀?!碧镄銝|很清楚,作為藥企,只有左臂右膀同時發力,才能在藥品市場上左右逢緣。
2002年初的一天,田秀東像往常一樣在網上瀏覽新聞。忽然,一條新聞讓他頓時睜大了眼睛——“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簡稱GAP)。”
過去,對中藥材的判別缺少國家級標準,多靠顏色、氣味、外觀性狀等感官指標,種植過程的管控也沒有統一標準。國家中藥材GAP認證除了對傳統道地藥材進行區域和品質認證外,還要規范藥材的品種、環境、栽培等因素,從而從源頭上控制中藥飲片、中成藥等的質量。
還沒等田秀東回過神來,時任石柱縣農委主任吳新民便向東田藥業拋出了“繡球”。
“推動石柱黃連申請種植認證GAP項目,你們有沒有興趣加入?”
“我們為什么要加入,GAP認證對公司效益并沒有直接影響。”
“但作為準備以黃連產業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如果喪失了原材料的最優品質,產品必然落?。 ?/p>
石柱黃連曾為貢品,但一直缺乏一張品質“身份證”。近年來由于全國范圍黃連種植不規范,任何產地的黃連都能以次充好,對石柱黃連造成沖擊。
深思熟慮后,東田藥業接過“繡球”。
隨后,由縣農委牽頭,黃連有限公司、東田藥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對石柱縣兩萬余畝黃連進行規范化種植。
2004年8月,石柱黃連通過了國家中藥材GAP認證,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黃水鎮建起黃連GAP檢驗檢測中心。
經認證,石柱黃連的鹽酸小檗堿含量達到6.8%—8.5%,遠遠超過國家4.2%的標準。一夜之間,石柱黃連飆升至每斤140元。
遠在湖北的李洪發從朋友口中得知石柱黃連的新“身價”,心猛然一動。
經過深入了解,李洪發毅然舉家回遷,打理出荒廢十幾年的林地,又操起了種植黃連的老本行。
跟以前不同的是,李洪發這次拿到了一本寶書——《石柱黃連規范化生產技術手冊》,黃連的種子采藏、選地施肥、遮蔭棚管理等都有詳細標準和操作方法。
“規范化種植后,畝產能增收100多斤。種黃連,再也不苦了!”李洪發望著青山綠水間的黃連地咧嘴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