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編者按:
什么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資金、人脈、政策,還是獨門技術?
正確答案是:創業精神。
在創業成功所必需的各項條件里,它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然而,是否具備創業精神,卻可以左右一場創業的成敗,還能決定一座城市參與創業的熱度。
創業精神是什么?如何才能擁有它?
為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精選了幾個重慶人的創業故事。他們中,有出身農家的大學生,有創業數十年而不敗的古稀老人,還有追逐夢想的殘疾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能一窺創業精神的真諦,給我們以有益啟示。
由于找到了創業之“心”,廖新川的小工作室在一年間長成了年營業額30多萬元的公司。
飄蕩
2004年9月,九龍坡區黃桷坪,四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
秋風拂過涂鴉一條街,在行道樹間奏響一片“沙沙”聲。
浪漫的秋天,是學生們最喜愛的季節。
在校園主干道上,高二學生廖新川卻無心欣賞滿目繽紛。
這個皮膚黝黑的男孩,正背著一個碩大行囊,向學校大門走去。
廖新川來自四川省大竹縣一個農民家庭。在川美附中就讀一年后,家里實在拿不出學費了,他只能休學一年。
走到校門口,廖新川回首,注視著熙熙攘攘的校園。
“我能養活自己。”他心里說。
廖新川南下深圳,進入一家平面設計公司打工。
他的工作就是按照客戶要求設計平面圖案。這一點難不倒他——由于從小就喜歡畫畫,他自學了全套平面設計軟件。
一次,廖新川接到一筆上千元的業務。
接下來幾天,廖新川挑燈夜戰,順利趕完了活兒。可是,他的酬勞卻只有600元。
“上千元的業務,怎么就給我600元?”廖新川找老板評理。
“你僅僅是照圖施工,設計創意是別人的,憑什么給你全額?”老板揚了揚眉毛,說。
廖新川一時語塞?!斑@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彼f,要想得到高回報,就得有核心實力——技術也好,資源也罷,總之,必須是別人欠缺而你卻擁有的。
半年后,廖新川賺齊了學費,重返校園。
為了掙生活費,他開了一間平面設計工作室,取名“木子”,專為老師同學做一些小設計。
2007年,廖新川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川美建筑設計專業。
在這里,廖新川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尋“心”
2010年初,川美大學城新區。
寢室里,廖新川蹙著眉,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顯示器上的設計圖。良久,他猛然抬手、頻點鼠標,一幅平面設計圖初露端倪。
正酣戰間,忽聞一同學大呼:“班頭,雍老師找你!”
“雍老師找我干嘛?”他趕緊起身。
“咚咚咚——”在系黨總支書記辦公室門前,廖新川輕敲三聲,推門而入。
面前,時任系黨總支書記雍朝勇笑容可掬。“小廖,我想給你介紹一筆生意?!彼_門見山,“學校想做一個新校區的景觀規劃圖,你有興趣沒有?”
廖新川心里“咯噔”一聲,趕緊點頭。
“班頭,你終于熬出頭了!”消息一傳開,同學們競相道賀。
進入大學后,廖新川品學兼優、人緣又好,當選班長和學生會主席,成了學校里的“大人物”。同時,“木子”工作室也在繼續運轉——盡管接的都是一些“渣渣業務”,但他從不抱怨錢少。
隨著人脈和口碑逐漸積累,廖新川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在大三這年,廖新川迎來了創業后最大一筆業務——為學校設計新區景觀規劃圖。
接了大生意,廖新川卻一連幾天愁眉不展——
“這是個大項目,僅憑我一個人可干不下來。”
“要是雇正式員工,我付不起人家工資??梢遣还腿耍瑯I務就做不了?!?/p>
“班頭,有什么好郁悶的。說出來,咱們全班弟兄挺你!”正郁悶間,班上同學及時鼓勵。
一語點醒夢中人。廖新川立即挑出幾個擅長設計的同學,加入項目團隊。
很快,項目就順利完成。一結賬,廖新川只賺了一千多元。
可他卻挺高興。“這個項目對我創業影響深遠。”他笑道,“它讓我找到了核心實力——依托學校豐富的人力資源,我能集結起強大的專業團隊,承擔各種量級的項目?!?/p>
有了“心”,廖新川決定向校外進軍,尋找“心跳”空間。
轉折
2010年8月的一天傍晚,虎溪河上,一抹斜陽正濃。
天色漸暗,三個瘦削人影提著水桶、漁網,躡手躡腳地來到河邊。
“撒網!”在河邊站定,廖新川猛一揮手。一張漁網騰空拋出,緊跟著又被人七手八腳地拽回來。
幾條肥碩鯽魚掉進水桶。
“快撤!”見所獲頗豐,廖新川鳴金收兵。
鉆進河邊一個小區,三個人和著白飯將一鍋鮮魚湯瓜分殆盡。
兩個多月來,虎溪河的鮮魚是廖新川唯一的菜肴。
這年6月,廖新川在虎溪河邊的一個小區找到了免費場地,隨即將“木子”搬遷到此,邁出了向校外進軍的第一步。
可是,在校內頗具人氣的“木子”,到了校外卻招攬不到什么生意。
此時,兩個弟弟也從故鄉趕來投奔廖新川?!澳咀印钡拈_支迅速暴漲。
為了節省菜錢,廖新川買米做成白飯,又帶著兩個弟弟到虎溪河里打漁,湊合著混個肚飽。
窘迫之下,不少親朋勸廖新川放棄。可他只是搖頭?!皥F隊初創,業務尚未展開,遇到這樣的瓶頸期很正常?!彼f,“只要堅持,就會柳暗花明?!?/p>
事情還真被廖新川說中了。
“木子”成員陳詩亮從不上QQ??稍冢玻埃保蹦甑囊惶?,他鬼使神差地上了QQ。
“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微型企業扶持政策,歡迎有創業意向的同學踴躍注冊……”
在校園QQ群里,陳詩亮看到了這條通知。
就像久旱逢甘霖,廖新川當天就跑去注了冊。
2011年,微企創業園在川美落成,廖新川成為首批進駐者之一。
企業開業典禮上,他為公司取名“一木”,全稱為“重慶一木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至此,這個年輕人既找到了“心”,也有了“心跳”的空間。
宏愿
2011年冬天到來時,“一木”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一天,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人找到廖新川。
在房間里轉了一圈,他被一個十字架造型的工藝品吸引了。
“這是你們自己做的?”
“如假包換。”
“你們的設計也是這種風格?”
“除了這個,我們的設計還有很多風格?!?/p>
“我的水吧就想要這種風格!”
于是,廖新川接到了校外的第一筆大生意——為大學城里的一家水吧做室內設計。
在此項目里,這個小團隊施展核心實力,迅速征服了客戶——廖新川找到幾個同學,買來工具親自上陣,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設計。
隨后,“一木”又相繼接到一系列大業務,其中包括九龍坡區陶家鎮風貌改造、江津區濱江路改造、走馬古鎮風貌改造這樣的大型工程。
每逢大戰,廖新川都會根據項目大小,通過在學校招兵買馬,將團隊擴充成相應規模的突擊力量,保證了每戰必勝。
而每次勝利,都會讓他們的人脈在業界迅猛成長。短短一年間,公司的年營業額就從數千元迅速增加到30多萬元。
2012年7月,廖新川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建筑工程單位,從事建筑設計及施工。
“就業是為了更好地創業。”他說,“公司成立后,我們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的設計環節。因此,我讓團隊成員應聘到業內的不同單位,分頭學習各個產業環節。這樣,我們就能逐漸具備全產業鏈的業務能力。”
在廖新川團隊的創業道路上,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隨著業務范圍擴展到整條產業鏈,廖新川的創業之“心”也將跳動得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