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2012年7月17日,忠縣東溪鎮雙新村。
71歲的羅林輝老人打開自己的書房,屋內一張簡易床上放著老人幾十年來訂閱的報刊。老人翻開最新一期《農家科技》看起來。
在村里,老人給自己置辦了一間個人圖書室。閑暇時,老人就來這里閱讀報刊。在這間小屋里,老人讀出了自己的養殖經。
養豬受挫
“村里決定選派你到縣里學習獸醫,然后回村里為大家服務。”1985年,羅林輝從村委會接受了這項任務。
羅林輝平時就愛學習新東西,每天,他都會準時坐在自己家的收音機前收聽廣播。很快,他就從縣里學成歸來。
從此,村里誰家的豬牛生病了,就大老遠地跑來叫羅林輝去醫治。
可是,羅林輝并不想一直只做獸醫,他想干出點名堂來。他從廣播里聽到國家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
“我為什么不用自己的技術來養豬呢?”一天,羅林輝想到這個主意。
說干就干。他決定在村頭自家的自留地上建豬圈,并從村前的小河溝里背來石塊作為建筑材料。
一個月下來,豬圈修好了。羅林輝從鎮上買回幾頭豬仔和一頭母豬,打算把母豬產下的第一窩豬仔全部養成大肥豬再出售。
看著圈舍里的豬漸漸長大,羅林輝心里樂滋滋的。時任忠縣縣委書記黃登銀知道后,專程來羅林輝家里看他的養豬狀況。
沒想到的是,當年生豬價格急劇下降,生豬兩角錢一斤。辛辛苦苦養了一年豬,羅林輝并沒有收入多少。
可是,羅林輝并不甘心。
特種養殖
“你每天只知道抱著收音機聽,抱著報刊看,也沒見你弄出啥名堂來?!逼拮訒r常抱怨羅林輝。
自從上次養豬受挫后,羅林輝沒有再大規模搞養殖,他一直在找原因。
“如果當年生豬價格上漲,來年大家都會多養豬,這樣生豬價格自然會下降。看來養殖重要的是選好品種?!绷_林輝終于找到了原因。
“找到原因管啥用?鄰村鄰鄉養的家畜家禽不都是相同品種嗎?”羅林輝的妻子聽了他的分析后反問道。
“我就養村里其他人沒養過的家畜家禽。”羅林輝說。
1993年的一天,羅林輝在《農家科技》上看到一則介紹鴛鴦鴨的養殖信息。鴛鴦鴨比普通鴨肉質細嫩、鮮美,并且喂養簡單,早晚各一次,主要喂玉米面和麩皮,也可以摻雜花生秧磨成的面。公鴨四個月左右長成,母鴨三個半月便能長成。
羅林輝對飼養鴛鴦鴨來了興趣。
“你不懂鴛鴦鴨的養殖技術,怎么養,養虧了怎么辦?”妻子一聽羅林輝的想法,就極力反對。
羅林輝不顧妻子的反對,毅然到江蘇徐州購回十幾只鴛鴦鴨,嘗試飼養。
正當羅林輝興奮地想象著美好未來時,卻被當頭打了一棒——鴛鴦鴨剛買回來就死掉一只。
這可急壞了羅林輝,他把自己訂閱的報刊都翻閱了一遍,也沒找到類似的病例。
“自己是學過獸醫,可主要學的是豬和牛的常見小病治理。這可怎么辦呢?”羅林輝不想再次失敗。
最后,羅林輝想到給《農家科技》編輯部寫信求救。專家很詳細地回復了他的問題,告訴他養家禽重要的是預防瘟癥。在信里,專家還教了他一個土辦法,就是把大蒜搗碎后摻到鴨食里。
從此,羅林輝在飼養鴛鴦鴨的過程中就比較順利了。
后來,羅林輝見蜂蜜、烏骨雞、貴妃雞的市場前景不錯,又先后飼養過蜜蜂、烏骨雞和貴妃雞。
在東溪鎮,羅林輝逐漸變得小有名氣。
傳經送寶
趕集時,羅林輝總會捉上幾只雞鴨到鎮上去賣。一路上,往往總有人跟著他。到了鎮上,也總會有人坐在他旁邊。
原來,這些人都是逢著趕集日來向羅林輝問養殖的事情,想學他的經驗。
2003年過夏后,同村的村民陳平家養的蜂總是逃跑,蜂箱里的蜂一天天減少,陳平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濟于事。
正當陳平急得團團轉時,羅林輝來了。
“你蜂糧備足了嗎?”羅林輝來到陳平家的蜂箱前看了看。
“我喂糖喂粉都喂得很足??!”陳平在一旁回答。
羅林輝低頭打開蜂箱仔細查看。
“你每天打開蜂箱多少次?”羅林輝又問。
“每天上午,我都來看好幾次?!标惼秸f。
“問題就出在這。頻繁地檢查蜂箱,會讓蜂群沒有安全感,所以它們要逃跑?!绷_林輝向陳平解釋到。
讓陳平茶飯不思的問題,羅林輝一下就解決了。
“這些我都是從報刊上看到的,建議你也多看看報刊。”羅林輝向陳平傳授起自己學養殖技術的方法。
現在,羅林輝共養殖蜜蜂50多箱、種牛十多頭、鵝100多只、雞200多只,年收入八萬多元。同時,他還帶動本村和附近村的十幾位村民成為了養殖大戶。
“羅大哥,你都是七旬之人了,連你外孫女都工作了,還那么忙碌干啥?”有人不解地問羅林輝。
“平時,我也不愛打牌打麻將,就喜歡看點報刊。我就是想為兒孫樹個勤勞致富的榜樣?!贝髦匣ㄧR的羅林輝很淡然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