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微運動
時下,見縫插針的微運動已經成了辦公室里的新時尚,不妨跟著做。
搖頭晃腦最舒服。工作一小時左右就操練一下,注意頸肩部肌肉盡量放松,頭要自然向前后左右伸至最大角度,動作越慢越好。
梳頭最養(yǎng)神。梳頭有利于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工作疲勞,緩解緊張情緒。但要選用合適的梳子,如桃木、牛角玉石材質的,從前發(fā)際梳到后發(fā)際,也可用十指代梳。
伸懶腰最給力。伸懶腰可使流入頭部的血液增多,擴胸時還能多吸進一些氧氣,提高大腦工作效率,減輕疲勞感覺。
轉眼操最養(yǎng)眼。工作一小時左右不妨左顧右盼一下,眼睛亂轉遠眺,然后緊閉片刻,再迅速睜開眼睛。長期堅持下來,可使眼睛運轉靈活,防眼疲勞、防老花等。
“芭蕾操”最自然。經常踮踮腳,可以幫助消除長時間用腦引發(fā)的頭暈等毛病。每小時做一次,要注意姿勢,不要過于匆忙,腳要穿寬松的鞋子。
(摘自《現代健康報》趙 可/文)
感冒藥的“分期用法”
調查顯示,成人一般每年感冒2—5次。許多人憑經驗自行購藥,但這也要有所講究,做到分期用藥,緩解痛苦。
感冒早期:一般為起病前兩天,患者在此期間大多有程度不同的過敏癥狀,如打噴嚏、鼻塞、鼻流清涕、身冷、輕度惡寒等,應以選用含有抗過敏成分的感冒藥為主。
發(fā)作期:起病后2—4天,患者表現為發(fā)熱、惡寒、咽痛、頭痛、全身酸痛、輕度咳嗽等。此時應改服解熱鎮(zhèn)痛類感冒藥,或加服抗病毒藥和抗感冒的中成藥,必要時服一些止咳化痰藥。
感冒后期:若發(fā)作期癥狀不能控制,則易發(fā)生上呼吸道炎癥,如咽炎、扁桃體炎及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即進入感冒后期。此時除對癥治療外,還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摘自《家庭醫(yī)藥》馬亞平/文)
想象也可養(yǎng)生
想象養(yǎng)生,就是利用各種想象來調節(jié)精神、愉悅身心。想象不同的內容,對身心調節(jié)也有不同的作用。
想天——想象蔚藍的天空,使人胸襟開闊;想象藍天與草原,令人心曠神怡;想象白云,有輕舒安逸之感。
想地——想象青山幽谷,使人神清氣爽;想象長江黃河,促人奮進;想象花紅柳綠,不僅悅心,也利生津;想象寒梅傲雪,使人能增強自信心。
想人——想象童顏之天真活潑,可糾正人過于拘謹之偏;老人想象青壯年之朝氣,可掃暮氣與沮喪。
想事——回憶取得的成就,令人自信自尊;想象以往喜悅之事,愉悅之情油然而生,可放松神經。
想物——想象雄鷹展翅翱翔,能激發(fā)人奮發(fā)向上;想象美味佳肴或梅、橘、杏,令人口舌生津。
由于各人生活經歷不同,所想事物雖相同,但所產生的結果不盡相同。因此各人可結合自己的體會,盡量想象能達到愉悅的事物,以利于身心調節(jié)、放松。
(摘自《老年日報》鄭金美/文)
壓力上癮也是病
現代職場人尤其是單身和家庭親和力較弱的人,往往會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彌補家庭生活的缺憾。一旦停下,就會因已習慣的壓力突然減輕而不知所措,甚至產生失落感。這種埋于重壓之下不能自拔的癥狀即為“壓力上癮癥”。
“壓力上癮癥”源于內心,要想解脫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主動減壓。
有清醒的認識。當意識到自己壓力成癮時,不妨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給自己短暫的放松。
改變檢驗自身價值的標準。絕對的忙碌并不比勞逸結合更有效率,做得多并不意味就做得好。
分清輕重緩急。一個階段制訂一個目標,調整好節(jié)奏。
坦然接受失敗。心情釋然后,失誤或失敗便不再可怕。
豐富生活。開發(fā)擱置的興趣,尋找新朋友,陪家人出去度假,讓生活變得豐富一些。
多與親朋交流和溝通。學會傾訴,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朋友、家人為自己分擔煩惱,有矛盾及時面對和解決。
(摘自《南方日報》章月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