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惠
緊急避孕藥實名制引質疑
買緊急避孕藥需實名?
2011年12月26日,福州日報一篇題為《福州實施緊急避孕藥銷售實名制》的報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報道稱,福州市將對企業銷售終止妊娠藥品加強監管;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緊急避孕藥時,要檢查登記購藥者的身份證。消息傳出后,輿論紛紛質疑福州市此規定有侵犯公民隱私之嫌,更有泄露公民隱私之憂。
針對輿論質疑,有福州市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實名認證規定是為了六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集中整治“兩非”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也是擔心有人濫用緊急避孕藥藥品;至于泄露隱私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處罰措施,更主要的還是靠藥店工作人員的自律。”福州藥監局市場處工作人員則表示:“該新規主要是為防止緊急避孕藥銷售給某些人用來進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進而防止男女比例失調。”然而,種種理由未能合理解釋公眾疑慮,輿論危機進一步擴散。
12月29日,福州市藥監局工作人員再次出面澄清,稱“買緊急避孕藥都得登記信息的說法”是誤會。實名制針對僅是一種名為米非司酮的可終止妊娠的“流產藥”。不過,該說法依然未能平息輿論質疑,官員的執政能力成為輿論焦點。
網友感慨“這是個餿主意”
緊急避孕藥實名制的報道發出后,立即引起網友關注。多數網友質疑該制度對個人隱私的威脅,還有網友質疑緊急避孕藥實名制究竟有何實用之處。
專門從事醫療訴訟的成都律師劉曄在微博中稱:“緊急避孕顯然關乎人格尊嚴、隱私權,強制實名顯然侵犯人格尊嚴、隱私權。”網友“王軍榮”則反問:“這實在是個餿主意。要實名制,勢必要登記個人信息,而藥店擁有的個人信息,能否保證不泄露?”
網友“楓雪的暢想”針對福州相關部門的回應反問道:“且不說實名制是不是合理,單純說說控制性別比例,打擊亂用墜胎藥這個理由就有問題。如果醫院做B超的時候不告訴別人胎兒的性別,孕婦怎么會知道懷的是男是女?為何不嚴查醫療機構做性別鑒定、不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
媒體反思官員執政能力
“福州實施緊急避孕藥銷售實名制”消息傳出后,媒體普遍從官員執政能力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有媒體指出,福州此舉有違在社會管理中應尊重被管理者的根本原則,侵犯了公民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提高自身社會管理能力,防止類似事件發生。有媒體認為,“緊急避孕藥實名制”的出臺說明福州對上級政策理解有偏差,是對六部委“兩非”政策的誤讀。還有部分媒體稱,該政策的出臺根源于官員的政績觀。
社會管理應尊重被管理者,依法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新民晚報發文稱,社會管理或許不能缺少實名制,但絕不能有“實名”的癖好。無論是什么目的,社會管理的一項根本原則,就是要體現對被管理者的尊重。福州市的做法不僅違背了社會管理要尊重人的根本原則,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重慶時報強調,管控不能代替管理,“公共管理不能模糊了公域與私域的邊界,甚至擅自僭越去干預和介入民眾的私域生活,侵犯公民權益。這,也是管理者應該遵循的行政倫理。”
“緊急避孕藥實名制”是對六部委“兩非”政策的誤讀。中國江西網指出,之所以有緊急避孕藥實名制的規定出臺,究其原因,是“福州市有關部門對六部委的通知進行了過度解讀,或者說是誤讀。”人民網解釋稱,六部委關于“兩非”的整治針對的是終止妊辰的藥,并非緊急避孕藥。兩者的區別是非常明顯。
“緊急避孕藥實名制”源于政績沖動。重慶時報指出,在《福建省集中整治“兩非”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未對購買緊急避孕藥作出實名規定。這就是說,緊急避孕藥實名制只是福州、三明兩地在管理上的“創新”,如果不是遭受泄露隱私的質疑,這兩地的管理部門或許還將成為整治“兩非”的先進典型。其實,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采取緊急避孕藥實名制,很大程度上緣于政績沖動,錯把流行的實名制當創新之舉,誤把實名制管理當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