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上海法院將從司法功能、審判理念、裁判方式方法上入手,有效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的引導、示范、評價和規制等作用,指引社會公眾形成正確預期,引領社會生活朝著和諧有序方向發展。
上海市第十三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召開前夕,筆者走訪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并就上海法院2011年工作以及2012年思路,采訪了高院院長應勇。
問:今年以來,上海法院審理的“11·15”特大火災系列刑事案件、“染色饅頭”等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等,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印象深刻的還有上海法院大力推進“陽光司法”的扎實舉措,這方面,請應院長具體介紹一下。
應勇:年初,我們制定了著力推進司法公開的35條實施意見;上半年,高院、一中院、二中院、浦東法院又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司法公開的工作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推進。截止2011年12月15日,我們已開展庭審互聯網直播案件511件,平均每個工作日直播2件,點擊量超過2000余萬人次。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50余次。法院微博穩步推進,并不斷增加了與網民的互動交流。截止目前,我們的生效裁判文書上互聯網已達到36.3萬余篇;接待社會公眾查閱電子訴訟檔案2.3萬余人次。與此同時,我們更加注重了申訴聽證、人民陪審、二審開庭的常態化。2011年1—11月,申訴聽證率達92.64%,同比上升16.9個百分點;人民陪審員陪審率達87.09%,同比上升17.7個百分點。我們的目的是讓一切依法應當公開、能夠公開、可以公開的司法信息,全面及時公開,以“陽光司法”彰顯公平正義。
問:在今年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吳邦國委員長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院長您曾多次談到,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而法律適用統一則是法律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請問上海法院在加強適法統一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應勇:法律體系形成后,法律只有有效實施,才能彰顯其尊嚴和價值。而在實現個案公正的同時追求類案統一,給社會以正確的行為指引,是人民法院應著力予以解決的重大而現實的課題。今年,我們通過專門走訪檢察機關、律師協會等部門,結合高院申訴審查、審監以及各審判條線在專項檢查和條線自查中發現的相關問題,開展法律有效實施與法律適用統一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規范法律適用、推進法律適用統一》的專項意見,進一步健全問題發現、溝通協調、研判分析、整改跟蹤機制。我們還針對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進行了全員輪訓,涉及多個審判領域的28項指導性意見也已陸續出臺。我們希望以此來推動裁判思路統一、裁判尺度一致。經過努力,案件當事人服判息訴率不斷提高,今年以來,全市法院91.6%案件經一審即息訴,同比上升1.74個百分點,經二審后的服判息訴率達到98.7%。
問:我們注意到,上海法院的訴調對接、司法建議等工作都是全國法院系統的先進典型,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和成效?
應勇:立足司法職能發揮,積極參與社會矛盾化解、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法院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有效發揮法院在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中的作用,我們加強了與市商委、市消保委、海事仲裁委、工會等部門的溝通聯系,積極拓展訴調對接范圍。依法積極探索對人民調解書的司法確認機制,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2011年1-11月,全市法院訴調對接中心共調解糾紛10.44萬余件,占全市基層法院一審民事收案數的58.8%;調解成功近6.37萬件,成功率達61%,占一審民事結案數的37.5%。我們還通過司法建議、審判白皮書、情況反映等有效形式積極為社會管理建言獻策,近年來,共發送司法建議396篇,反饋采納303份,反饋采納率76.5%;發送審判白皮書50篇。我們采取一條建議、全程跟蹤的精細化管理機制,不斷強化司法建議的質量和效果。此外,我們還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上海法院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網絡,探索建立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前科封存機制,做好適用非監禁刑的未成年人教育矯治跟蹤工作,等等。
問:過去一年法院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情況怎樣?
應勇:上海法院不斷增強依法接受監督的意識,在加強內部監督的同時,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一方面積極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審議民事執行工作,邊配合調研邊整改。制定貫徹落實相關決議的20條意見,開展為期九個月的“清積案、反規避、護民生”專項執行活動,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書面意見、提案辦理工作,主動走訪代表、委員,通報法院工作,征求意見和建議,并切實加以改進。與此同時,上海法院還不斷拓寬接受監督的渠道,主動邀請代表、委員和特邀監督員旁聽案件審理、指導執行,參與司法建議、裁判文書的評比等,以此加強和改進法院工作,確保司法權的正確行使。
問:在前不久召開的九屆市委十六次會議上,俞正聲書記強調要積極倡導“公正、包容、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請教應院長,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如何體現這一價值取向?
應勇:司法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承載著重要職責。明是非、斷責任、解糾紛,最終實現定分止爭、懲惡揚善是司法的基本功能。上海法院將從司法功能、審判理念、裁判方式方法上入手,有效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的引導、示范、評價和規制等作用,指引社會公眾形成正確預期,引領社會生活朝著和諧有序方向發展。更加注重依法裁判對社會行為進行肯定或否定性評價,強化社會公眾的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更加注重拓展司法便民利民舉措,大力弘揚友善、寬容的社會風尚;更加注重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反映在司法領域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完善審判信息對社會問題的預警和反饋機制;更加注重運用案例指導等相關法律技術,完善、豐富法律規范,以充分發揮司法對社會生活的規范指引作用。
問:上海法院一直十分注重工作機制的探索和創新,新的一年將會有哪些新的思路?
應勇:工作機制的深化、完善和創新,是法院工作科學推進的不竭動力。新的一年,我們要緊緊圍繞“創新、規范、完善、深化、解難、爭優”的目標要求,使上海法院工作“亮點更亮,短板不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我們將在進一步完善法律適用統一機制上狠下工夫。通過充實基層一線辦案力量,加大基層法院法官培養力度,切實提高基層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通過全力構建立審執兼顧、民商刑聯動的工作機制,防范和懲處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通過建設執行事務中心,做大做強集中查控聯動平臺,加大對規避執行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等等。總之,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各項舉措,為把上海建設成為國內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