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欽偉



“規劃”、“透明”、“民生”、“安全”等成為2011年本市依法行政的關鍵詞。過去一年,依法行政以積極創新的姿態,留下了堅實步履,打造了特色亮點。
電視電話會議:同步推出依法行政規劃和復議委
2011年10月28日,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暨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成立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發布市依法行政“十二五”規劃,宣布成立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
規劃為依法行政鋪設了有序軌道。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強調,規劃明確了本市“十二五”時期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總體思路和8方面37項主要任務,為此,要突出“兩個能力”建設:一是政府公信力建設。堅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依法行政一項基本制度;使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成為重大決策必經程序等。二是政府執行力建設。完善運行體制機制,優化政府結構和行政層級,建立自查、督查和社會評議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建立重大決策后評估制度,嚴格行政問責,嚴肅責任追究等。
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上海決定首先在市政府層面試點復議委員會體制,對重大、復雜、疑難行政復議案件,實行調查權與審議權分離,增進社會公眾對案件處理結果的認同。新成立的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行政監督,受聘的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31名社會專家中,有高校和研究機構學者、律師、人民團體和相關實務部門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以及來自北京、江蘇、浙江等地著名法學專家。
加大透明:“倒逼”依法行政
“政府信息公開對政府行為程序和實體、方式及政府運作鏈條上各項決策的合法性、正當性,產生‘倒逼效應。”市政府法制辦負責人說。2011年3月23日,市政府法制辦發布《上海市依法行政狀況報告(2004—2009)白皮書》。在國內,地方政府以白皮書向社會公開依法行政工作,尚屬首次。白皮書不僅展示了“成績單”,還坦陳不足,如,蓮花河畔景苑倒樓事故、釣魚執法等。白皮書創建了將客觀統計數據與主觀滿意度相結合的依法行政狀況測評指標體系,首次編入了三份第三方評估報告。
緊接著,4月印發的2011年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提出,著重突出推進財政性資金公開、深化審計公開、加強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等八方面內容。
“‘上海發布一小步,政務公開一大步”,有媒體以此為題報道。“上海發布”一經“發布”,短時間內即受到百萬“粉絲”熱捧。2011年11月28日,“上海發布”微博平臺在騰訊等網站同時上線。其親民的形式內容,及時的互動,從善如流,贏得了博友青睞。市政府新聞辦負責人表示,“上海發布”將成為市委、市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又一新渠道。不難看出,從依法行政的角度而言, “聯系群眾”的“渠道”,也是公開透明、公眾監督并參與的重要途徑。
探索規范: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如何統籌兼顧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既能保障依法行政又能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
2011年11月,市政府發布關于貫徹實施行政強制法的通知,提出了開展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依法規范行政強制實施主體,嚴格遵守行政強制程序,強化對實施行政強制的監督等五個方面具體要求。早在2010年6月,市政府開展了一次歷時一年多、最為全面的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432件文件的39%廢止、失效和修改。
依法行政,前提是規范執法主體。上海公安努力推進了執法規范化標準化,浦東新區推廣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虹口區印發了有關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量化和細化依法行政工作,楊浦區還開展了執法類案卷評查。
解決城市建設管理難題,關鍵是以人為本,轉變理念,總結探索。2011年,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草案)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業內人士認為,對房屋征收作出決定的前提條件中,四個直轄市中上海的最為嚴格,且明確。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做法處處可見:上海最大“城中村”拆違,以人性化舉措得到了居民配合;徐匯南站城管執法也做到了以“說服”為主;食品攤販經營暫行管理辦法已征求社會意見,新辦法主張“疏堵結合”;全市還推行了醫患矛盾人民調解制等。
密集發文加強執法:確保民生和安全
近年來,住房問題一直牽動市民神經,2011年2月1日,本市出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通知的實施意見,發布了廉租住房申請審核實施細則,還制定了經濟適用住房價格管理試行辦法和居住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等,以實現住有所居。
社會保障也是立法的重頭戲。為貫徹社會保險法,市政府下發了9個文件,分別對外來從業人員參加本市城鎮養老、醫療和工傷保險,郊區用人單位及從業人員參加本市城鎮社會保險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相關政策作出了調整,加大了保障力度。
安全是“1”,其他是“0”。“11·15”特大火災留下了沉痛反思和快節奏回應:2011年本市提出對消防違法行為“零容忍”,連續“地毯式”查找安全隱患;成立市消防安全委和火災隱患舉報投訴中心;出臺了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修訂了住宅設計標準,其中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新建住宅應設置避難層(區)”是一大亮點。
2011年一段時間,全國各地連發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本市隨即開始聯合行政執法整治道路客運隱患,對銷售拼裝車、改裝車的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發布了全國首部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強制性地方標準。
及時應對全國范圍內突發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6月,農心“辛拉面”等方便面在港被檢測出塑化劑成分后,上海連夜布置“搜索令”;8月,浙江曝光“亞硝酸鹽血燕”,第二天,本市工商隨即啟動抽檢行動。
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動作密集。2011年4月,啟動“打違除患”食品安全專項行動,重點檢查食品添加劑使用、回收食品處理情況等;同時,著手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強化食品風險監測網絡,制定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工作若干意見。5月,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出臺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8月,在全國率先制訂發布了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提高餐飲服務單位準入門檻。9月,發布了有關做好餐廚廢棄油脂從嚴監管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10月,市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開始上網公開征求意見;出臺有關新規,將食品藥品舉報最高獎提至20萬。
回首盤點:邁出更積極穩健的步伐
市政府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加強依法行政,一是要探索社會立法新規律。多創制一些“軟法”,在民生、節約能源等方面,通過行政鼓勵、行政指導等措施,體現服務政府理念,以彌補行政立法給付性規范的缺失。同時,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應著力于通過既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及時修訂、完善來實現社會調整規范的目的。二是需要提高五種能力和水平,即將制度具體細化,提高可操作性的能力;依法判斷利益的合法性及平衡利益沖突的能力,防止犧牲局部利益和少數人的利益;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充分應用現有法律資源、學會嚴格按程序辦事的能力;掌握解決多元糾紛機制的能力,充分發揮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調解、行政處理、仲裁、信訪等手段,高效、低成本地解決日益多樣復雜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