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茗
在人們心目中,圖書館都是借閱紙質圖書,可在丹麥有一個圖書館卻別出心裁地外借活人。
這家活人圖書館位于哥本哈根市,這里沒有一本傳統意義上的書,而是出借一個個“大活人”。這些人都有特別的背景,如政客、警察、教徒、變性人、釋囚、老兵、葬禮承辦人等,他們用“口述”的方式讓“讀者”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透過對話,幫助人們對所持的觀念作出反思。在這里,每個人都是一部“活自傳”。
管理員介紹,目前活人圖書館里征集到55“本”“活人圖書”,還會隨著讀者的需求不斷增加“圖書”。這里鼓勵“讀者”提問,但要以尊重“圖書”為準。“讀者”需事先辦理一張借閱卡。每本“書”可以由一群“讀者”分享,但“借閱”時間一般不得超過45分鐘。“讀者”每次只能借走一“本”“書”,在圖書館限定的區域內“閱讀”。我甚感好奇,便在管理員出示的“書目”上,選擇了“盲人”圖書。
這是一“本”有聲有形的“讀物”。活生生的盲人瑪麗坐在我面前,細說她的掙扎與振作。她20年前由于眼瞼痙攣而突然失明后,曾嘗試一個人外出,最終卻帶著恐懼和絕望踉蹌逃回家中,整整一年閉門不出,后來終于重新鼓足勇氣,一步步艱難地融入外面的世界。瑪麗為何愿意向陌生“讀者”袒露自己的不幸?她希望人們明白:“即使遭遇看似能摧毀心靈的事情,你也能重新站起來。”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9月18日)
【點擊運用】
讓“讀者”通過分享活人圖書的經歷而獲益,培養一種社群認同感,是活人圖書館的追求。同時,活人圖書比由文字、圖片、圖像組成的書本和網頁更生動、更具感染力,值得國內借鑒。
【適用話題】
創意、書籍、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