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樸
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其實由來已久,并不是今天面對學生體質問題才提出的新東西,可以說幾乎同步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學校體育發展歷程。三十多年前,1979年由四部委于統一下達的“關于貫徹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紀要精神的通知”中,就提出了“抓好每天一小時鍛煉”的要求,再后來,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身口號;直至“中央7號文件”以來的陽光體育之內容措施而達到高潮。所以今天再次呼吁“每天一小時”,無論從理念上,還是實施內容上,應該沒有什么可再推敲的了,只是強調落實而已。
落實一小時,其實我們已經做得很多了,從全國中小學校長的倡議書,到各級單位部門的責任制;從國家級部門組織的研討會,到各地各校開展的經驗交流現場會等等。所以“落實”二字,實際上是對這個“一小時”的認識層次問題。相信最基本的認識層次,大多數學枝可以做到包括早操,間操,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在內的一小時;即便實現校長帶頭,教師參與、家長支持,全社會共同實施的目標,也不過是一小時的中扳認識層面。說到這里。一小時的高級層面就不難理解了,那就是通過一小時的速成,解決當前學校體育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實現學校體育的宏偉目標。
我們對許多事物的認識可以從高中低不同層次理解,也就是基本,一般和哲學層次的認識。比如我們對奧林匹克的認識,耳熟能詳的“更高更快更強”不過是最基本的運動體系,即便用之四海而皆準的“重要在于參與”等其實體現的是它一般層面的組織體系。它的高級層面,也就是所謂的哲學層面是指奧林匹克的思想體系,這可以說是奧林匹克影響我們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態度的哲學體系。
那么在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中,它的哲學認識層面如何認識?我們可以用“一小時之上”這樣的概念來認識。所謂一小時之上并不是單純的校園體育活動時數的保證和多少。而是從圍繞青少年體質問題的這些個具體措施層面的倒推,而由表廈里的陽光體育,素質教育達成。換句話說,就是通過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內在具體措施。一步步改善青少年體質局面,甚至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
一小時之上不是相對一小時以內的概念,它所要超越的井不是每天活動的時數越多越好,說到底還是認識高度的問題。每天一小時從數量上,內容上落實了,學校、社會共同實施了,校長、教師,家長無一例外地參與了,最終落腳到孩子們的一小時效果上。即學生們身體健康促進目的速成,鍛煉習慣,健康意識形成,一小時之上的最高級層面也就自然而然達到了,一小時之上的哲學層面也就和國家,民族的復興統一起來了。所以一小時之上并不是一個故弄玄虛而虛構的概念,而是從一小時之下、一小時之中形而上的社會發展基石。一小時之上其實就是超越了一小時本身所要落實的內容和措施,是對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認識層面的哲學高度。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學》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