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計
在體育教學中,同一個技術動作,學生犯錯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種,這就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糾錯方式、方法。然而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方面的研究。有的在糾正學生錯誤時,不分情況一律采用“集體糾正”的形式,搞“大鍋飯”。也有的在糾正學生錯誤時,習慣性的把種種錯誤一一列舉,認為“油多不壞菜”。
案例:前滾翻示范講解后,我常規性的對學生進行分組練習,逐組巡視并記錄學生的各種錯誤,然后針對記錄的情況,對學生集中進行講評、糾正錯誤動作。糾錯中除了針對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剖析外,還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例舉了以往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的種種錯誤。接下來學生再練習的時間,我以為學生練習錯誤率一定會大幅度降低,可是恰恰相反,以前沒有錯誤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犯錯了,以前沒有出現的錯誤動作現在有了,以前犯這種錯誤的現在改犯另一種錯誤了……
思考:錯誤示范越多越好嗎?教學中學生的錯誤也許只是諸多錯誤中的一、兩種,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實施糾錯,在糾正其中某一種錯誤時,不應該把各種錯誤都一一例舉出來,使學生接受更多錯誤信息。由于大多數學生對正確的動作技術的理解并不透徹,動作技術正處于搖擺狀態,此時施以如此多的錯誤示范影響,動作技術很容易混淆。練習時,腦子亂成了“一鍋粥”,不知如何是好。因此,筆者以為,教學中實施糾錯還需有的放矢,就錯糾錯,讓學生在練習中保持對正確動作的確定性。
糾錯一定要針對集體嗎?其實不然,因為有時部分同學的正確動作也只是暫時的表象,他們對動作技術掌握也并不熟練,教師對錯誤動作的示范,對他們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一點不可小視。筆者認為,選擇哪一種糾錯形式較為合理,主要根據學情而定。表現在,如果某一動作練習時犯錯的學生較少,教師就可以選擇個別交流的方法糾錯;如果犯同樣的錯誤人數較多,就需要選擇集體糾錯的方式進行較為合理;如果同一動作。犯錯的形式不止一種,最好應用分類糾錯。只有如此,糾錯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江蘇省泗洪縣青陽鎮孫何小學223900)
【點評】如果“糾錯”的過程成了反向教育的一個組織教學流程,那應該及早的從教學詞匯中去掉這個詞,如果不論何種情況毫不對癥的進行糾錯活動,那就是忽視了主體感受,也應該去掉這個詞。我們的教學是發現學習過程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其解決,而并不是如同集體糾錯那樣,為了“防患于未然”列出種種問題讓學生去嘗試錯誤。用游戲去贏得孩子的心
雷澤民
記得一次體育課后,我問幾個孩子最喜歡什么課?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嚷開了,“我最喜歡信息課”“我最喜歡美術課”“喜歡舞蹈課”……喜歡體育課的人數一小半都不到。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回顧以往的游戲教學,我們認為,只有抓住孩子愛玩游戲的天性,才有可能把孩子吸引到運動場上來。而游戲教學應該側重考慮以下幾點。
1游戲要有針對性。第一,教材的針對性。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游戲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就拿新生排隊來說,一年級新生多是六、七歲的孩子,空間知覺差,對事物的形狀、大小特別是方位認識模糊。按照常規教學中的隊列訓練,學生不僅會感到特別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對、做好。于是我改用游戲教學,站隊時,給每人編上號,然后通過“對號入座”“一切行動聽指揮”“找找火車頭”“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戲。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能迅速地站好隊。第二,功能的針對性。根據體育課不同階段的功能和需要,有針對性的編排游戲,滿足其功能性,包括準備活動的游戲,為主教材服務的游戲,過渡性游戲,輔助教材的游戲,放松活動的游戲等等。
2游戲要有鍛煉性。小學低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與幼兒園的體育教材有所不同,它不單純是由游戲構成,還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術性項目。在進行這些游戲時不僅要提高他們的興趣,還要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同時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游戲要設計的巧妙,既要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又要起到一定的鍛煉目的,同時還要培養孩子們嚴明的紀律、正確的身體姿態。
3妙用廢舊物品創編游戲,對體育教學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例如我們收集了十幾個輪胎,創編了以翻、滾、推、甩、拉等方式的發展力量的游戲,以背、套、扛等形式的負重奔跑的游戲,以跑、踩的形式發展合作的游戲,這些游戲受到孩子們的熱情追捧,深得他們的喜愛,孩子們還創造性的鉆在輪胎里,讓同伴推得輪胎走,美其名曰“訓練飛行員”呢!
4將傳統游戲請回課堂,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許多傳統的運動游戲具有很好的鍛煉價值和教育意義,將這些運動游戲引進課堂,是對我們體育教學內容的一個有意義的補充。例如我們在課堂上推廣了“飛碟”“滾鐵環”“跳皮筋”“抽陀螺”“踩高蹺”“跳房子”等傳統游戲,極大豐富了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
(湖北宜昌市西陵區外國語小學443000)
【點評】誰都知道游戲,但都會忽視游戲;很多人重視并知道在教學活動中使用哪些游戲使得課堂顯得活潑而活力四射,很多人忽視了是因為在教學活動中這些游戲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么,給全部還是部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