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等文件對“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明確規定,讓我們進一步對三課(體育課、大課間、課外體育運動)的責任分割和統籌管理進行了實踐探索,提煉了體育課習得、大課間樂得、課外體育運動輔得的有效策略。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落實,使學生體質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視力不良率和肥胖率連續三年下降1%-3%,體育這張名片也因為不斷地熔鑄著與時俱進的體育教育智慧而熠熠生輝。
一、三重資源融合——機制有力,為幸福體育奠基護航
確保學生安全,是我們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學校通過活化資源,周密預案,構筑了安全保障。
第一,全員參與,制度保障。學校安全工作領導組為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制定周密、操作性強的安全預案,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對“三課”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學校護導師制度明確輪值行政、護導師在“三課”中的崗位職責。大課間活動面廣,不僅教師全員參與活動和管理,而且我們還請社區老爺爺、老奶奶協助安全管理。同時,每學期兩次開展體育活動安全疏散演練,提高師生在活動中遇停電、起火、暴雨、霍擊、地震等災害時的避險能力。
第二,密切家校聯系,明確家校責任。班主任為特殊體質和患有特殊疾病的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在鍛煉中給予特殊的調配。學校分發致家長信,與家長簽訂共管協議書,明確家、校職責,形成家校防護合力,規避法律責任。
第三,完善安全衛生設施,充分利用校外醫務資源。學校把衛生室設在底層活動場地的中央位置,衛生室張貼體育活動安全和救護指南,配齊衛生器材,加強對全校教師的緊急救護培訓,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學校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構筑安全屏障。如,與距學校咫尺之遙的臨江派出所、臨江衛生院(中醫院)建立了安全防范和緊急救護共建關系。
第四,構建多平臺社會監督網絡。學校在外墻設立固定宣傳欄,對落實六規定的工作措施和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安排進行公告公示,建立陽光體育主題博客,利用網絡平臺公開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讓家長、社會對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發表感想和希望。
二、三課三得——幸福體育親子同行
(一)課內習得:教改引航,SPAEK嫁接
我校有一支聞名泉州教育界的優秀體育教師團隊。這支隊伍有專職體育教師12名,其中小學高級教師9名,有11名教師在區、市級以上教學競賽中獲獎,4名教師個人榮獲省級、國家級獎項。近四年,團隊教師課題研究榮獲國家級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省一等獎1次。這豐碩的成果是和體育教師團隊專業上的銳意進取與事業上的團結一致、無私奉獻分不開的。
第一,師資培訓。全員參與。僅2010年,體育教師參加省外培訓就有12次,培訓經費26萬元。一些影響大,有利體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的培訓體育老師就全員參加(如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生分會在寧波舉行的全國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2006年,在南拳校本課程開發階段,體育老師更是放棄暑假。全員到泉州南少林寺學習各種武術套路,和市武協共同研究開發校本教材、創編三戰八法武術操,使南拳校本課程在新學期(2006年9月)如期啟動。
厚積必能勃發。體育老師在經歷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過程中積蓄了建構課程的經驗和勇氣,老師們構建了以美國SPARK快樂體育為宗旨,以優秀體育教育傳統(身體練習)為內核的新體育課堂模式。通過優化體育課堂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密度,催生了積極活潑,扎實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景觀。
第二,習而有得,課間、課外拓展。課內學習的游戲和技能拓展內容及時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中運用,豐富了大課間和課外活動的內容。如,同學們在大課間時間能運用游戲的形式拓展運動技能的學習。如,籃球游戲有打龍尾、打野鴨、穿過火力網、如影隨形、穿花蝴蝶……同學們在不斷創造和自我挑戰中品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體育課、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良性循環,使一小時鍛煉積淀了豐實而科學的內涵。
(二)課間樂得:精致管理,本土汲源
我們努力追求管理上精致化,空間上精心化,時間上統籌化,形式上多樣化,形成了富有校本和本土特色的大課間。大課間體育活動采取自由開放的方式,我們要讓操場成為人人學會快樂運動的場所,我們提倡“人人都是創意者,人人都是學習者,人人都是快樂者”,使大課間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調劑心智。
第一,立體時空,提高運動量。大課間活動不僅要讓孩子們玩得高興,實現“樂”,還要有“得”。這個“得”,我們認為就是要有一定的運動量,能對提高學生的體質有較大幫助。決定運動量的一是時間,二是空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空間利用率,成為提高大課間活動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二千多人的活動空間,提高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的運動量,我們在時間和空間上做了精細的考慮和安排。
第二,挖掘和改編閩南特色游戲,承繼傳統,提升趣味?,F在的孩子不懂得怎么玩——這是老師們開始組織大課間時最為煩惱的事。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想方設法啟迪同學們樂玩、愛玩的意識:拾起孩提時玩過的閩南游戲,帶著學生玩;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游戲錄像;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指導同學創編小游戲等開啟心智,指導實踐和創造。
第三,評價激發興趣,激活興奮點。大課間開展一段時間后,學生玩性銳減。我們針對這一問題問診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源:一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得不到關注;二是學生在熟練掌握游戲或技能后缺乏新的興奮點。針對此,我們集思廣益,把評價納入其中。評價內容分游戲項目和技能項目。游戲項目主要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的合作態度、規則意識和善于開發新游戲的創新精神。
(三)課外煉得:研創南拳,親子同行
課外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需要具備四要素:明確的時間、教師的融人、家長的支持、多元的體育技能超市。
(1)提升家長的知曉度和參與率。(2)引導教師把自己的鍛煉和學生的課外活動結合在一起。
(3)開發南拳校本課程,充實技能“超市”。(4)體藝2+l,百(千)人社團,千帆竟發。(5)用綠色健身理念填補假日一小時鍛煉空白。
三、“三納入、三參與”——幸福體育全體教師共育共享
我校通過“三納入”(納入教師工作績效考核、納入班級“五星班級”評比,納入教學常規)、“三參與”(參與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參與對學生體育學習、鍛煉和體藝2+1的評價;參與開發本學科教學資源使之和體育滲透融合)來保證“三課”的執行,提高“三課”的效率。
如,體育、音樂、英語老師科際合作創編南拳“三戰八法武術操”和“英語健康操”;再如,《南拳》教材融入了武德教育、詩文故事、圖片畫作,使教材不僅僅是武術技能的簡單圖解,而且具有了文化內涵,那是因為教材開發有了語文、品生(社)、美術和綜合實踐老師的全程參與。又如,課間活動的游戲和技能評價(月冠軍)大部分是在年段長領導下各年段教師智慧的結晶。
四、三級評價——激勵為幸福體育之媒
評價是學生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新高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提升幸福指數的源泉。在陽光體育運動的推進過程中,我校不斷地從困惑中反思,在反思中嘗試,在嘗試中創新,終于形成了“三級評價”網絡:校級評價——體育之星(立足過程,重在參與),年段評價——班級月冠軍(立足階段,群體成長),班級和學科評價——體藝2+1項目(立足結果,面向所有個體,達標爭優)。
體藝2+1項目的考核因學生面廣、項目多、類別雜而成為評價的老大難。我們也是經過多年的摸索,才慢慢有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評價體系,搭建起了多平臺、多時段、多學科參與的體藝2+1評價網絡。
五、三花爭妍——體藝雙馨,幸福有成
近年來,校園環境的改善使我們如魚得水,陽光體育運動的春潮更使我校體育勃發前所未有的生機,體育、藝術人才層出不窮,傳統體育(田徑、籃球、游泳)、南拳和陽光伙伴三花爭妍,綻蕊吐芳:陽光伙伴經區、市、省賽層層選拔,榮獲全國總冠軍;合唱團多次唱響國際大賽舞臺,載譽而歸;南拳表演隊參加全國展示和國際五祖拳協會的交流連獲優秀獎;宋江陣表演隊將應邀與臺灣社團交流;2010年,15名學生榮登中央電視臺才藝舞臺,以精湛的才藝和獨特的創意獲得了“銀河之星”稱號。
運動為健康加油,藝術為生命喝彩。我們將和全國各地的學校一道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講話精神,讓“陜樂運動、體藝雙馨、幸福有成”成為同學們的共同追求,激勵每位同學熱愛生活、強健體魄,努力去締造每一個強健、豐實、秀美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