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到2011年11月,中國移動設備用戶總量相當于9年前的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量,發軔期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在今后5年的關鍵詞將是“蔓延”——此語來自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博士,他認為第一個“蔓延的”將是設備?,F在,蘋果、Android等智能機大有漫延之勢。不過,你是否厭倦了智能機的“千機一面”?還有哪些軟硬件技術能給我們帶來新鮮感么?看看下面這些創意吧,它們給手機帶來的,可能就像華為任正非說的那樣,“讓手機時裝化”,有趣吧。
全版面觸控
(edge-to-edge screens)
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消滅按鍵,增加觸摸屏的面積,一切都可以由軟件來驅動。
柔性顯示屏
三星、諾基亞已經展示過帶軟性顯示屏的可扭曲的概念手機。想象一下,手機可以被隨意拉伸變形,可以戴在手腕上,甚至它本身就像一張薄紙。
生物傳感器
類似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溫度識別等生物傳感器,會被塞入智能手機當中。也許它的外形不是最酷的,但它卻認得自己的主人,了解主人的心情。
裸眼3D
LG與HTC已經推出裸眼3D手機,據傳iPhone 5也將采用支持800萬像素的3D攝像頭,這意味著你可以無需佩戴眼睛就能夠用手機欣賞《阿凡達》等3D大片。
全息屏
它已經在微軟、三星等概念手機宣傳片中出現,有設計師甚至專門為iPhone配上一個微型投影機,將屏幕投在手掌上,從而完成新式的人際交互方式。
巨屏化
從3.5英寸到5.3英寸,未來的巨屏手機將可以替代平板電腦。三星的Galaxy Note擁有5.3英寸AMOLED屏幕,介于平板和手機之間,這是一個尺寸上的中間點。
增強現實
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從芯片巨頭到手機企業都在研發增強現實技術。用戶的手機攝像頭對準實際的目標物體后,手機顯示屏就會顯示與之關聯的數字內容及服務。
覆蓋層觸摸
(touch on lens)
更輕薄的觸摸屏將成為手機差異化的最大殺手锏,目前最具商用前景的覆蓋層觸摸技術,即使你用手掌壓著屏,也不會影響筆的任何書寫效果,就像在真實的紙上書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