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
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中國詩歌節于2011年10月15日至20日在福建廈門隆重舉行。
中國詩歌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大型文化活動,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詩歌節于2005年和2009年分別在安徽馬鞍山、陜西西安成功舉辦。
第三屆中國詩歌節以“情滿神州、詩頌中華”為主題,開幕式由文藝演出《世紀濤聲》拉開了序幕。整場晚會分為“序幕”、“上篇:熱血中華”、“下篇:時代放歌”和“尾聲:海上明月”4個部分,本次開幕式文藝演出著重選取了近百年來中國詩歌的代表性作品。從孫中山的《挽劉道一》、譚嗣同的《絕命詩》,到郭沫若的《鳳凰涅槃》、臧克家的《有的人》,從公劉的《五月一日的夜晚》、賀敬之的《放聲歌唱》,到余光中的《鄉愁》、黃沾的《獅子山下》和陶里的《雨夜寄北》,連綴起中國在一個世紀中從屈辱抗爭走向勝利和平的艱難曲折的風雨歷程,突出表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下篇:時代放歌”部分,則選取了《中國,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生命之花:毀滅與新生》、《彝人談火》、《承諾》、《廈門風姿》等詩歌篇目,偉大的時代精神成為這一篇章的主題。最后,全體演員朗誦著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將整場演出推向了高潮。
閉幕式于10月20日晚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舉行,并舉辦了《詩系廈門》詩歌專場演出,突顯閩臺地域特色,展現詩歌傳承與發展。
除開閉幕式,本屆中國詩歌節主要有四項活動:
一、詩歌論壇。分別在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各舉辦了一場國內外著名詩人、學者就“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研討,開展學術交流的活動。
二、詩歌專場演出。舉辦了古典詩詞誦讀專場演出,通過對我國古典詩詞的精彩演繹,體現中國古典詩詞的風華神韻。舉辦現當代詩歌專場演出,選取現當代著名詩歌精品,以多種表現形式演繹現當代詩歌風采。
三、詩歌文化活動。充分發掘廈門當地詩歌文化資源,以形式多樣的群眾詩歌文化活動,豐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使中國詩歌節真正成為“詩歌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
四、美術展覽活動。在廈門市美術館舉辦了“海風和唱”詩書畫作品展,以表現中國傳統詩詞與現當代詩歌為內容,以詩歌、國畫為主體,倡導詩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
此次詩歌節還促成兩岸四地,同臺展示,邀請了港澳臺詩人作家參與,同時邀請臺灣知名藝術家合作舉辦專場詩歌晚會。
第三屆中國詩歌節在廈門開幕,無論對中國詩壇、中國詩人和廈門詩人都是個節日。大家對這次活動都頗有些期待。這場據說耗資可能上千萬的第三屆中國詩歌節規模宏大,除了開幕式盛大的文藝晚會,活動內容安排得也頗為豐富,可部分與會者和觀眾最終心里仍覺得和預期有不少落差。
比如開幕式朗誦的作品過分渲染愛國主義色彩,篇目絕大多是都是上世紀初到80年代為止的詩歌,對當下具有代表性的詩歌非常漠視,很多與會者更希望聽到的是最新最優秀的那些作品。詩歌論壇確定的話題“中華詩歌的傳承和發展”也缺乏對前沿狀況的關注和敏感。有不少人對參會的詩人大多為寫作陳舊的“體制內詩人”、“官員詩人”也有些異議。福建詩人顏非認為,中國眾多的實力詩人沒有受到邀請,比如像福建詩壇里的老大哥呂德安、湯養宗、曾宏等。當地記者黃靜芬寫道:“我作為這屆詩歌節的采訪記者之一,以我熱愛詩歌之情懷,我沒看到我期待的這場中國最高規格的詩歌節,將對中國詩歌的現狀如何梳理,對中國詩歌的未來如何推進。這點,是我的失望。”

浙江詩人代表團廈大(左起為江一郎、泉子、張德強、池凌云。還有一位代表是柯平。浙江參加此次詩會代表全是詩人,在各省代表中幾乎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