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北辰
蕭伯納說: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習慣的奴隸。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不好的習慣不僅對自己不利,而且會使組織增加管理成本。
通常職場人的不良的習慣有:
一是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好的習慣需要刻意培養并不懈堅持,才能形成。一般情況下,人都追求積極向上,普遍都想培養自己好的習慣,起點都是好的,但由于缺乏自我約束力,無論是天天鍛煉,還是日日讀書,或者每天早睡早起,都不容易長久地去堅持。因此,世界冠軍很少,造詣深厚的大師很少,企業里的優秀員工也很少,不是由于先天資質不足,更重要的是后天堅持不夠。正因臺下沒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十年磨一劍,所以能在臺上展示一分鐘的成功者,也總是鳳毛麟角。
而壞的習慣,往往是起初就缺乏自我約束,沒有抵得住誘惑,沒有抗得住新奇。惡習形成后更缺乏自我約束,因此不小心沾染惡習的很多,擺脫的卻很少。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賭博的人發誓不再參與,但能真正戒賭成功的卻屈指可數。
二是隨意性強。很多人,雖然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但能接受外界的約束,最終也會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很多人隨意性太強,更不愿接受外界約束,無論上班時間是幾點,睡到自然醒為止,工作沒有計劃性,做成什么樣是什么樣,幾時做完幾時算,這也是難于管理的一種典型現象。
三是沒有服從意識。企業管理需要有一流的決策,但更需要的是一流的執行力,如果沒有執行力,決策再高明也無濟于事。而五行管理研究者認為,服從就是執行力,一流的執行力來自于一流的服從力。只有服從才能同一方向,才能同一目標,才能統一行動,才能有堅不可摧、攻無不克的戰斗力。沒有服從,就干不成事,更談不上干事業。
四是缺乏規范意識。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經營管理更是如此。企業是為了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的目標而由所有企業人構成的組織。而要達成目標,就需要大家毫不懈怠地向這個方向努力,這就必須制定標準。所有企業都有自身的規章制度,或者每一個任務都必須有其執行規范,如果個人心里沒有規范意識,那么企業的規章制度即使再完善,也只是形同一紙空文,管理難度更是不言而喻。
五是沒有自覺性。對于自己分內的常規工作或上級臨時布置下來的工作,都不能自覺地去做,開始要他人反復地催促,過程中還要依靠監督,稍微一放松管理就消極怠工,這就給管理增加了許多難度,要多花費許多的精力,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
六是缺乏主動性。有的人看似安于本分,但只是做自己分內工作和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就事不關己,視而不見,甚至避而遠之。殊不知,企業是企業人共同的家,家庭建設人人有責,企業發展也是人人有責,所有家人之間有分工還要有合作,有各自職責還有協作職責。企業所收獲的不是一加一那么簡單的結果。
七是團隊意識差。企業里每個人都有按貢獻分享團隊榮譽和利益的權利,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視一點,就是每個人也都有按貢獻承擔團隊損失的責任。自己任何不良的行為習慣都對團隊的形象有損,乃至會因此給團隊造成更嚴重的損失,然而就因為人們缺乏團隊組織性,不僅可能造成損失,更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八是不善于自我反省。人之所以會進步,在于不斷地修正過去的不足,只有不斷地反省和總結過去,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組織管理如是,個人管理也如是。如果不能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總結,那過去的成功的經驗不能繼續沿用,失敗的教訓不能有效的規避,錯誤會一再地重演,并難以擺脫。
九是缺乏主動奉獻。現在的一些企業員工缺乏奉獻精神,多干些工作就要加班費,不給或少給就吵著如何如何,稍有一點不順心就用腳投票,絲毫不考慮企業對自己的培養和提供的工作機會,更不會去想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損失。為此讓老板也是有苦難言,管理時也總是心存顧忌。
人由于這些不良習慣的存在,就會導致常規的約束機制無法有效地對其發揮作用,進而使對人管理的難度增加。況且,要把一個習慣改變成另一種習慣需要一定的階段性和一個持續培養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
要解決管理中人的問題,必須從職業習慣上下功夫。若不能改變常規人這些不良習慣,就無法做好管理。
首先,要提高員工對職業的認識,明白職業要求,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會對自己有哪些好處。這些搞清楚了,才能提高職業意識的自我提升,才能把好的職業意識轉化為好的職業習慣。
其次,職業習慣要不斷地引導,反復地教化。要提高認識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今天指出了明天就可以改變或可以不管了。即使明天做到了,難免哪天又忘了。習慣的形成與戒除是一個反復、長期的過程,想把糾偏工作在一朝一夕就做到位,是無法培育人的職業習慣的。
再次,一個人要改掉自身不良習慣是很困難的,會導致很多的不適,因此特別需要一定的幫助,需要一個痛苦的過程。一天戒一點,一天改一點,每天都往好的方向邁一步,最終才會根除陋習。
最后,培養好的職業習慣需要一個好的環境,需要更多有良好職業習慣的人的帶動和督導,同樣也離不開健康的組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