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茹 費立新
黨報傳播力是一個大課題。興安日報社的做法是把印刷、投遞、廣告等經營性職能剝離出去,讓市場去做,轉而用開放的理念精耕細作采編主業,設立虛擬的策劃部、外宣部鼓勵策劃創新,實現了分離經營增活力,開放合作天地寬。興安盟作為欠發達地區更應該搞好對外宣傳,展示民族地區的發展潛力和文化魅力。這些年來,興安日報社從提升黨報傳播力和服務大局能力的角度,也策劃實施了一些互動外宣活動,基本上每年有兩三項叫得響的新聞策劃。
一.開放合作的一些創新性做法
1.以開放融入東北的融合力提升黨報的傳播力
興安盟地處東北經濟區的特殊區位,決定興安盟必然要參與東北乃至東北亞的產業分工與競爭分工。興安盟的區位在東北,興安盟的發展要面向東北;興安盟的機遇在東北,興安盟的發展要借助東北;興安盟的優勢在東北,興安盟的發展要融入東北。黨報具有公信力強,對決策影響力強的特點,興安日報社敏感地把融入東北作為新聞合作的突破口。
2011年,興安日報社圍繞落實盟委行署“四個轉變”中提出的“區域經濟由封閉發展向融入東北和借力發展轉變”,選取東北振興的前沿,東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推動興安盟向北對蒙俄開放的同時,轉身向海,融入東北,開展了“聚焦東北港口群”大型采訪活動。重點采訪了丹東、大連花園口、大連長興島、營口、錦州、葫蘆島等五市六地,總行程近5000公里,堪稱“行萬里路,觀開放潮,研改革經,獻騰飛策”。主要收獲之一,大力宣傳推介了興安盟。通過交換版面的形式在五市黨報整版刊發興安盟專版《多彩興安》共計5塊。同時,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如上述5個市的報社、電臺、電視臺及區內《內蒙古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采訪報道了“聚焦東北港口群”采訪團的活動。收獲之二,探索了宣傳新聞服務盟委行署中心工作的新途徑。收獲之三,鍛煉了記者隊伍,提升了采編水平。收獲之四,為讀者提供了新鮮信息和開放思維。收獲之五,努力尋找和發現興安盟的開放先機。收獲之六,建立了與5個市黨報之間的合作渠道,延伸拓展了《興安日報》的影響力。
2.以服務區內合作的凝聚力提升黨報的傳播力
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落后不僅事關興安盟160多萬各族群眾的福祉,也關系到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感召力,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領導特殊的關注。為此,興安日報社把新聞合作的重點也放在了區內,以服務區內合作的凝聚力來提升黨報的傳播力。
2006年7月,首次嘗試與呼倫貝爾日報、滿洲里日報、興安日報、林海日報等區內媒體合作進行了異地采訪。截止目前,已經與吉林省《四平日報》,《呼和浩特晚報》、《赤峰日報》等報社進行合作的方式,互換版面形式等宣傳興安盟,提升和增強了興安日報的傳播力。
針對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興安日報加強了輿論引導,連續刊發了《真誠溝通是合作雙贏的良好開端》、《僅僅抓住興安盟發展最現實的兩大機遇》、《興安人民將永遠銘記》3篇言論,;圍繞落實自治區領導的指示精神,組織編發了《著力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用工業理念引發解放思想的頭腦風暴》、《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化》、《堅定不移推進城鎮化》、《堅定不移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6篇系列言論;今年春天,圍繞援建項目陸續開工撰寫了《用優美環境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優良作風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優異實績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優秀人才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優質服務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優勝決心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用放聲喝彩迎接興安盟發展的春天》7篇評論員文章,極大地發揮了黨報的獨家見解和深度報道優勢。
3、以增強讀者吸引力來提升黨報的傳播力
多年來,興安日報從吸引讀者關注的角度出發,策劃活動,制造閱讀期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升了黨報的傳播力。
2007年6月至8月,由中國移動全程冠名贊助,興安日報社策劃并組織實施了“中國移動民族之旅神州行”大型采訪活動。來自新華社、人民網、呼和浩特日報、呼和浩特電視臺等,不同層次、不同媒體的記者,行程2.5萬公里,走訪了10個少數民族聚居省區,采訪了20個少數民族,在8個省會城市的中心廣場集中宣傳和展示了興安盟及內蒙古民族區域自治60年成就。在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內蒙古日報及沿途省市媒體總計刊發稿件圖片1000余條(幅)。沿途省市和地市50余家新聞媒體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報道。期間,團隊克服了遭遇泥石流、穿越新疆沙漠、青藏高原缺氧等困難,圓滿完成任務。興安日報社因此被內蒙古自治區授予2007年度“宣傳內蒙古優勝獎”先進集體。
2010年,興安盟復建30周年,興安日報社策劃“祝福興安”異地采訪互動活動,共劃分五個區域,即北京、天津、浙江、海南和興安盟本土。采訪對象包括旅居外地的退休干部,有在外從政的興安人,有支持興安發展的外地朋友,更有曾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興安這方熱土的知青……
201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為“宣傳紅色文化,感受延安精神”, 興安日報特策劃并實施了“從興安到延安”大型采訪活動。
二.辦報與經營分離實現雙贏
興安日報之所以能夠連續多年每年都能策劃幾個出彩并有力服務大局的對外宣傳項目,主要原因是思想解放,樹立了開放辦報、開門辦報的理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得益于辦報主業與印刷、發行、廣告等經營的分開,可以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地抓好新聞宣傳,同時也給經營松了綁,辦報與經營實現了雙贏。
報社印刷廠現在成為一家無主管企業,名稱為新華彩印有限公司。報社沒有簡單地把印刷廠當成附屬單位,全國地市黨報印刷廠基本都是很重的負擔。報社與印刷廠分離經營,報社沒有管理及經濟負擔。印刷廠也把眼睛盯緊市場,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成為實力雄厚的一家文化企業。
興安日報自辦發行取得了成功經驗。主要收獲一是為150余人的投遞員隊伍創造了“飯碗”;二是降低了費率,以8個點計算,每年節省投遞費40萬元左右;三是成立讀者俱樂部,在讀者群體特別是邊遠少數民族讀者群體增強了黨報的親和力與傳播力;四是提高了投遞質量,有一支專門專業的隊伍去抓發行、投遞。報社只管投遞公司經理一個人,整個投遞公司市場化運作,從2004年以來運行8年,在經濟水平最低、投遞密度最小、投遞成本最高的地區打造了“白馬投遞公司”的品牌。
廣告也是采用服務外包形式,公開在社會競聘廣告運營商,取得了穩定的廣告收入。現在與興安日報合作的“三人行廣告傳媒有限公司”發展穩定,也成為興安盟一家較有影響和實力的文化企業。
責任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