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梅
【摘 要】 近年來,社會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趨嚴格。造紙行業因環境污染較重,其環境信息披露備受關注。山東省造紙業四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環境信息,但信息缺乏可比性和關聯性,難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績效情況。為此應提高利益相關者的環保意識,加強環境會計研究并制定相應會計準則,力求通過會計系統將外部效應內部化,同時健全環境信息審核體系,促使企業從關注自身經濟利益出發關注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環境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造紙業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上市公司作為先進企業的代表,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08年上海證交所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指出:“對重視社會責任承擔工作,并能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本所將優先考慮其入選上證公司治理板塊,并相應簡化對其臨時公告的審核工作”。環境保護部于2010年9月14日為敦促上市公司積極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滿足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出臺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要求16類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應當發布年度環境報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況、環境守法、環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而造紙業就在該16類重污染行業之列。
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山東省造紙行業在全國始終處于領先位置,其中,紙及紙板從年產量到年銷售總額均居全國首位。截止到2008年底,山東省造紙企業有343家,主營業務收入高達1 206億元,較2007年增長了15%。到2009年底,山東省內造紙業年產量位居全國前十位的就有三家企業,且均已上市,分別是晨鳴紙業、太陽紙業、華泰股份。山東省造紙行業擁有高產能的背后,帶給社會的卻是不容忽視的環境壓力。眾所周知,紙的生產會伴有大量的污染物產生,企業如何妥善處理環境垃圾,盡最大可能地還原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關注。下面以山東省造紙業四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二、山東省造紙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分析
(一)樣本選取
本文以山東省造紙業的四家上市公司——晨鳴紙業、太陽紙業、華泰股份和博匯紙業為樣本,分析其環境信息披露的狀況。
(二)數據來源
研究的樣本數據全部來自四家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年度報告及其首次募股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圖表數據均由公開的年報信息收集整理而成。
(三)環境信息披露分析
1.環境信息披露方式
筆者選取了四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四個會計年度的年度報告及招股說明書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環境信息的披露方式進行匯總,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四家企業對環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各異。晨鳴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四個年度的董事會報告和財務報表附注中均披露了相關環境信息,而博匯紙業在董事會報告中的披露始于2007年,華泰股份只在2009年的董事會報告中進行了披露。此外,華泰股份和博匯紙業從2008年開始在年度報告中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
2.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分析
鑒于各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相差不大,以下僅以2009年的報告為例:
(1)晨鳴紙業在董事會報告中提出了高度重視環保建設,以“節能減排、和諧發展”為目標;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在建工程”科目下分別列示了“深度水處理系統”、“煤粉爐脫硫改造工程”的期初余額和本期增加額;在“遞延收益”中列示了“環保專項資金補助”的金額;在“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中列出了“排污費”的支出金額。
(2)太陽紙業在董事會報告中較為詳盡地指出其在環保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申請了發明專利——一種制漿廢水處理方法,不管在廢棄污染物的循環利用方面還是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上,均有明確的數據支持;“政府補助”中列明了“政府補助資金”和“污水治理資金”的具體金額;財務報表附注中列明“淘汰蒸球制漿改造及堿回收工程”的期初與期末余額;“其他非流動負債”中有關“廢水深度處理工程補助資金”和“制漿造紙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補助資金”均以數據形式進行了披露;在“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中列明了“排污費”的具體金額。
(3)華泰股份未在董事會報告中披露環境信息,在招股說明書中通過文字性表述略有提及,財務報表附注中就“深度水處理系統”的投資額作了簡單的披露;在“其他非流動負債”中列明了“治污專項政府補助”和“脫硫系統專項撥款”的金額;“政府補助”中列明“環保專項基金”及“小清河流域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示范補助”;同時,華泰股份在2009年出具了社會責任報告,主要以文字說明的形式披露了環境信息。
(4)博匯紙業在董事會報告中指出實施廢水深度處理資源回用工程,建設了生態凈化系統,將杏花河河道改造成氧化塘和人工濕地,對公司排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進行生態治理,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在財務報表附注的“在建工程”項下列示了“廢水深度處理工程”的金額;同時出具社會責任報告,主要以文字形式披露了環境信息。
3.環境信息披露程度分析
為了清晰反映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程度,以下采用為其定義變量的方法將抽象的、可比性較差的環境信息具體化為環境信息披露指數(EDI)。定義變量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中要求披露的內容具體歸納為十個項目: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投資,包括長短期投資;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政府撥款、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等;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廢棄物的排污費用;ISO環境體系認證;對自然環境的改善;根據政府法律規定而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貸款;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訴訟、賠償、罰款等;企業對環境保護的理念和目標;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其他說明。假設每個項目所體現的重要程度是相同的,權重為1,然后直接將每個項目的得分加總得出總分數,得分原則為:企業在年度報告中定性與定量結合披露得3分;定量披露得2分;定性披露得1分;未披露得0分。計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EDIij表示第i家公司第j條項目的得分,MEDI表示完全披露信息條目得分之和或稱最優披露分數(本文定為24分)。依據報表數據和計算公式得出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四家上市公司中晨鳴紙業和太陽紙業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較高,而且太陽紙業環境信息披露發展趨勢良好。總體看來,山東省造紙業環境信息披露指數呈上升趨勢,但四家上市公司各年度的EDI并不能令人滿意,甚至在全國造紙行業中始終位居前三甲的晨鳴紙業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四)結論
通過對四家造紙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視,環境信息披露在逐步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環境信息披露缺乏統一規范
目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缺乏統一規范,很大程度上是按照信息的特點和各自的偏好自行決定披露與否及披露的詳略程度,因而形式比較混亂,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這樣既不利于上市公司報告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比較、評價不同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狀況,同時也導致企業積極性不大,環境信息披露程度整體不高。
2.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缺乏相關性和整體性
一方面,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大多是反映過去發生的事項,比如深度水處理設備購置費、排污費、稅收減免等內容,只是簡單記錄已經發生的與環境有關的收益或費用,對于所披露的某一事項可能產生的后果缺少必要的解釋說明及后續的跟蹤調查,這使得所披露的環境信息缺乏相關性。另一方面,環境信息的披露隨意性較大,信息之間缺乏關聯,單個的信息很難幫助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環境管理、環境績效等問題作出整體判斷。胡華夏、胡冬(2008)的研究也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與股價不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對股價的解釋能力較弱。
三、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提高利益相關者的環保意識
企業環境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門、股東、供應商、顧客、當地的群體組織、公眾以及企業內部管理部門和職工等,他們的環境責任意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對企業活動導致環境影響產生的財務結果感興趣,如由于環境污染導致的罰款或賠償損失以及由于環境保護獲得的補助或獎勵收入等;另一方面對企業對自然環境的生態影響感興趣。只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環保意識增強,才有可能對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根據環境信息作出自己的決策,從而影響企業的行為。
(二)加強環境會計研究并制定環境會計準則
筆者認為只有將環境信息與財務信息相結合,對環境信息進行系統完整的披露,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環境管理和環境績效的狀況,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這就需要拓寬傳統會計的研究領域,促使會計信息系統逐漸由以財務信息為主,向經濟信息和環境信息相融合乃至經濟與生態效益信息方向發展。理論界應加強環境會計的研究,制定環境會計準則,盡可能將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貨幣量化,并編制單獨的環境報告,將定量財務信息納入表內披露,增強信息之間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定性信息或非財務信息通過附注的方式加以報告,從而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反映企業的外部成本和社會效益,實現外部成本和收益內部化的目的,使信息使用者更為直觀全面地了解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企業在環保方面作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等,真正促使企業從關心自身經濟利益的角度關心環境保護,履行其社會責任。
(三)健全環境信息披露審核體系
一方面,環境信息納入財務報告后應將其與其他財務信息一起進行審計,并通過與環境部門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過環境報表的對外公布,加強社會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督,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促使環境信息披露不斷完善。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有利于督促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更好地研發新的環保節能設備,提高廢棄物再利用能力,遏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進而節省資源,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樹立綠色企業形象,同時也將帶動全社會共同關注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S].2008-05-24.
[2] 中國造紙協會.中國造紙工業2009年度報告[EB/OL].http://www.chinappi.org.html,2010-05-04.
[3] 張猛.山東省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30-32.
[4] 胡華夏,胡冬.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市場效應[J].財會月刊,2008(2):18-19.
[5] 張英.構建我國環境會計體系的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