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
【摘 要】 財務文化環境影響管理主體的行為和決策。文章深入研究了中西方文化差異下財務文化環境下科技與經濟文化環境對財務管理方法的選擇——集權與分權;制度文化環境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中庸與激進以及精神文化環境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社會與個人,并在此基礎上,就當前我國企業財務文化環境的建設提出了以和諧理財為主,加強自主理財權建設;以中庸為導向,適當運用激進的財務結構;注重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兼顧個人價值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文化環境; 財務文化; 比較
文化環境是指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習俗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教育程度以及人們對經濟、財務的傳統看法等。社會文化環境與財務管理有著密切聯系,對財務管理的影響是具體和實在的。它影響到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和社會地位,影響財務管理所運用的語言、文字和計量工具的先進程度,從而最終影響到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一、文化環境與財務管理
按照社會文化環境對企業理財的影響方式分類,可分為科技與經濟文化環境、制度文化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
(一)科技與經濟文化環境為財務管理發展提供技術工具
科學技術包括在物質財富創造過程中的工藝,即一個社會群體所掌握的專門技術。經濟是人們運用個人能力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方式。物質文化影響到一國的需求水平,因而最終對一國的財務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的發展對企業理財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科學發展為理財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務工具。如20世紀50年代科學革命中創立的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近代西方經濟學中形成的邊際、均衡、利率、預期、效率、風險等概念,計算機革命,數理統計、線性規劃、管理創新,金融工具等,無不構成當今企業財務人員的必備知識。二是其他科學的發展,拓展了企業理財的外延,如公司兼并財務、跨國公司財務、證券財務、可持續發展財務、文化財務、知識財務等;同時,它也為財務管理科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如數學科學的發展為財務管理中更好地運用數理統計、線性規劃等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制度文化環境引導和制約財務管理活動
制度文化環境包括教育、政治體制、社會組織等。制度文化涉及到一個社會中人們的相互作用,如何協調地組織生產和各項活動,如何向下一代傳授各種知識和如何管理人類自身。不同的制度文化,對人們組織生產活動的方式、男女社會地位、家庭、社會階層、團體行為、年齡群及社會如何定義廉恥和禮儀等問題存在不同的解釋。
制度文化環境通過有形和無形兩種方式來引導和制約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一種是通過法規和制度的有形方式來規范企業的財務活動,這些制度與規范是由國家權力機關與部門制定的用來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一旦違反,將會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另一種是行為習慣等無形方式協調企業的財務活動,這些習慣與方式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它們已經被相應的理財主體接受和認同,具有明顯的文化特征。
(三)精神文化環境支配和決定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
精神文化環境包括宗教、觀念、道德、語言和風俗習慣等等。宗教是精神文化中最敏感的部分,它對人們的習俗、生活態度、消費方式、價值觀念影響最深;價值觀念是人們對事物的評價體系,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因而判斷是非的標準有很大差別。
精神文化環境中的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是關注眼前利益還是關注長期利益。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轉變觀念,從更大的市場范圍和更長遠的生存發展角度來實施戰略成本管理。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理財環境具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企業進行財務決策無疑要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為了搞好財務管理,企業理應具有風險意識,講求成本效益原則,制定合理的利潤分配與股利政策,謀求企業全局整體觀念和長遠觀念等。
二、中西方文化環境差異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要正確處理好企業的內部條件、外部環境和企業目標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對有關決策的影響。而中西方文化環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充分認識文化環境的差異有助于對企業理財及其相應決策的理解。
(一)科技與經濟文化環境差異對企業財務管理方法的影響——集權與分權
要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依賴于科學的方法。而中西方由于科技和經濟文化環境不同使得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我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滲透到了我國的經濟與科技環境之中,具有善于從整體到具體的思維方式,這非常符合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從全局出發,綜合研究各個子系統的協調關系,力求圍繞企業的整體發展目標來認識和處理問題。這使得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采取集權模式,重視企業財務戰略與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西方發達國家對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研究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了幫助。如西方對于變量數學的研究為從動態上把握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提供了可能。這樣,為企業自主經營、自主決策創造了條件。因此,西方企業的財務管理會采取分權模式,即在財務準則框架下企業擁有自主理財權,這使得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制度文化環境差異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中庸與激進
制度文化環境對投資的影響表現在投資與文化的適應性上。投資若與文化相適應,那么文化就會促進投資實現效率最大化,反之則不然。投資活動受制于一國的制度文化。投資活動受制度文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的制度文化環境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響,崇尚謙和謹慎。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高層采取的是集體討論基礎上進行綜合決斷的制度。因此,在這種制度下,為了保證企業重大決策不出現或少出現失誤,在進行投資時盡量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項目,同時也注意到企業的盈利性。這樣使得企業的投資結構呈現出不好也不差的中庸狀態。
西方制度環境傳統認為“最接近過程的人最了解這個過程和問題,對問題最有發言權。”通常,由高層給下屬制定一個目標,然后下屬按照目標完成成果。高層只以成果去衡量目標,而對過程不予干預。因此,西方企業為了完成利潤指標進行投資時通常采用那些盈利能力較高同時伴隨著風險也較高的項目。企業的投資結構是一種激進型的。
(三)精神文化環境差異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社會與個人
精神文化環境包括價值觀、哲學等,反映和表示社會活動的根本價值和意義的群體意識。它通過財務管理目標對企業理財活動產生影響。
中國的精神文化奉行先社會后個人的價值取向,認為只有實現了社會價值之后,個人價值才能得以實現。這種價值觀念,使企業在財務目標的形成過程中更加注重企業整體的價值,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因為,按一種較新的觀點看:企業價值=負債價值+股東財富+員工價值。因此,在企業的規模相對穩定時,只有企業價值實現了最大化,作為企業員工的價值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
而西方社會崇尚的是個人主義,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在西方企業中,通常是企業目標和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在西方企業中,私營企業占大多數。因此,財務管理的目標演變成為了私營業主的目標——股東利潤最大化。
三、對我國企業財務文化環境建設的思考:沖突與創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環境的差異引起了企業財務文化環境的差異,從而導致了企業理財目標、理財方法和理財活動的差異。這種差異并不是一件壞事,中西方財務文化環境的適量沖突與對抗常常是中西方各自借以發現、促進自己和對方文化價值的必要途徑和手段。適量的對抗和沖突有助于激發企業財務管理的創造潛力。那么,我國怎樣在這種差異和沖突中發現、促進企業的財務文化環境建設?
(一)以和諧理財為主,加強自主理財權建設
天人合一的和諧傳統文化使得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文化氛圍較濃,使得我們在進行財務管理時便于從全局和總體上來預測和把握未來,對于細節問題不是過分糾結。在財務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將重點放在財務戰略與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方面。這一方面有利于從總體上把握企業;另一方面與我國的社會文化傳統相一致。
但是,真正的和諧理財是要使企業自主的財務活動與其存在的文化環境保持一致。那么,企業需要具有自主理財權,同時對自主理財要進行改進和建設。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企業自主理財權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得企業理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只有能動地進行理財活動才能實現和諧理財的效果。
(二)以中庸為導向,適當運用激進的財務結構
中庸之道的謹慎謙和,使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小心慎重,比較注意降低企業的風險。同時,集體討論基礎上進行綜合決斷的決策制度能夠保證在企業的財務決策時考慮到各個相關利益人的利益。因此,以中庸為導向的財務結構更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西方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各種財務丑聞的出現,使得西方國家開始思考其制度環境與財務結構。激進型的財務結構中借入資金的比重較高,企業面臨償債不足的問題。因此,激進型的財務結構使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的失誤,一旦出現,企業將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難以自拔。
(三)注重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兼顧個人價值
“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念是中國傳統精神文化價值觀。它反映到實際工作中是要求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理好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關系,以企業綜合價值的增加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在此目標下,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注重企業的利潤增長和長期發展,而且注重企業的社會價值和可持續發展。
在注重企業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兼顧個人價值。財務管理最終起作用的關鍵還是人,人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的高低影響企業財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企業注重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要注重企業理財的隊伍建設。合理配置理財團隊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參考文獻】
[1] 馬焱.論財務學文化因素的不可缺少性[J].企業經濟,2009(10):118-120.
[2] 王棣華.企業財務文化問題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0(1):39-42.
[3] 陳興述,馬琳.財務文化建設的目標模式及實現途徑[J].財會月刊,2007(1):85-86.
[4] 魏鳳.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
[5] 郭西強.中國傳統家文化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8(3綜合):90-91.
[6] 趙偉.中美企業財務管理比較[J].商業時代,2004,26(285):42-43.
[7] 孔榮,張襄英.美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農業會計,2000(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