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邢辰 于善志
摘 要:騷語是當代漢語的一種表現形式,仿改是其基本表現手法之一。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論為基礎,探解當代漢語騷語仿改的在線意義構建。本文認為,騷語仿改的在線意義構建機制即概念合成,產生一個新顯結構。其在線意義構建具有兩種機制:一是諧音仿改和結構仿改的兩類騷語只需單一概念合成即可;二是黏合仿改的一類騷語,通常采用具有多個源域的隱喻,需要連續概念合成。
關鍵詞:騷語仿改在線意義構建
一、引言
當代漢語騷語①作為一種新興的特定的言語結構形式,興起、活躍于民間、文壇以及官場。它既不同于古代騷體詩,也不同于漢語習語與歇后語,也不同于網絡語言,它以一種鮮活的語言形式或用于文學創作,或用于抨擊時弊,或用于消遣娛樂,通過仿改(仿擬)、韻律和諧、比喻、設問、反問、折詞、頂針等多種表現手法,悄然地把藏匿于當代民間和社會中的不良風氣以及流行之事表現得淋漓盡致。如:
(1)學習取金(取經)②。(諧音仿改)
(2)弄虛作假何時了,水分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慶功,往事不堪回首假風中。(結構仿改)
(3)前門不如后門,書包不如錢包。(比喻)
(4)七葷八素,無所不索;七占八占,無所不占。(折詞)
(5)到哪里找最佳商品?廣告里。(設問)
(6)“領導”就是服務,服務就得有償,有償就是收費,收費就是“領導”。(頂針)
雷濤(1991)對騷語進行初探后,郭貴龍(1996,2006,2008)又對其英譯方面做了探討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闡釋,但至今這方面研究并不廣泛。其次,仿改是騷語常用表現手法之一,是在前人創作名篇詩詞的基礎上的推陳出新,對于這一辭格的研究,早在1994年徐國珍、王傳高就對其進行了概括分類。迄今,楊才元、吳彩亞、羅勝杰、李麗珍、白云霜、王春光等眾多學者對其研究也已涉及到英漢對比、文學詩歌、短信網絡語言、廣告以及同其它辭格比較等方面,但還未涉及到騷語。諸多學者從語用、結構以及認知等視角對仿改這一辭格均進行了相關概括性研究,但有待于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探索。本文試從認知視角,以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為基礎,探解當代漢語騷語仿改的在線意義構建(on-line construction)。
二、騷語仿改與概念合成
騷語仿改就是通過有意模仿早已成名的詩、詞、曲等名作,摹制舊體而灌注新的內容,達到新舊部分信息特征相互映射,達到概念合成,產生新顯結構(emergent structure),從而揭露現實社會乖戾荒謬、離奇怪誕的內在矛盾,造成強烈的反諷效果。
雷濤(2009)在《騷語初探》一文中指出,騷語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牢騷”“牢騷語”。作為現代漢語中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與諺語、名言、成句子的俚語并列,隸屬于熟語的范疇。騷語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是社會現實存在的反映。人們用這種鮮活的語言表現形式把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焦點、熱點、難點問題表達出來,輕便靈活,短小精悍,抓住核心,一語道破。之所以說它鮮活,是因為它善于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其言語組織能力和創造活力,常能使人耳目一新,仿改就是其中之一。仿改的騷語生動活潑,寓莊于諧,看似調侃卻包蘊著嚴肅的批判,產生相當強悍的心靈震撼力。筆到之處將社會生活中的面紗揭開,將真相大白于天下。如:
(7)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股民《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都在炒。
夜來一萬二,天明知多少?
借孟浩然《春曉》,股民《春曉》前兩句展現了一幅股民春夜一覺醒來煩悶浮躁,到處街談巷議、嘈雜喧嚷的世俗生活的畫面,與孟浩然《春曉》所描寫的春夜一覺醒來,到處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后兩句表達了對股市風險的無可奈何,一覺醒來不知還能所剩多少,“知多少”透露出了一種悵惘莫名的心理。
可見,騷語仿改就是借用已有的形式或結構,表達新的意義的一種表現手法,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然而,股民《春曉》和孟浩然《春曉》是如何進行相聯系而構建意義的呢?我們對其產生的途徑和依據尚待探求,概念合成理論旨在揭示藏匿于言語背后的那座認知冰山。
概念合成理論是由以Fauconnier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的。所謂概念合成理論,就是關于對言語交際過程中各心理空間相互映射并產生互動作用的系統性闡述(王文斌,2007)。該理論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間(mental space)的合成,而心理空間是局部結構,隨著我們的思考和交談而擴展,使得我們的話語和知識結構的細密切分成為可能(Fauconnier,1997:11)。實際上,心理空間就是指心理空間域,是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建立起的臨時性在線動態概念,就是部分的跨空間映射、對合成空間進行部分并有選擇的映射,并在合成空間中產生新顯結構(Fauconnier、Turner,2002:310~311)。這種新顯結構是合成空間本身通過三種相互關聯的方式產生的: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擴展或稱精細化(elaboration)(Fauconnier,1997;汪少華、鄭守疆,2000:9;羅勝杰,2010:53)
因而,從認知視角看,騷語仿改就是新舊信息產生不同的心理空間或心理空間域,它們之間通過相互的跨空間映射,產生共有的抽象概念,在合成空間中通過三種相互關聯的方式部分的映射,從而達到概念合成,形成新顯結構,即在線意義得以構建。
三、騷語仿改的在線意義構建
騷語通過運用仿改手法,達到特殊表達效果。本文認為,依據仿改方式的不同,騷語仿改可分為三類:第一,諧音仿改。即取與原始字詞讀音相同或相似但意義不同的字詞,表達新的意義;第二,結構仿改。即仿照原始結構,改變個別字詞句,賦予其新的意義;第三,黏合仿改。即重新組合原始詞句,將兩個或幾個不相干的原始句(通常為詩句)黏合在一起,造成一種新的意蘊。通過不同仿改方式而成的騷語,認知構建機制也不盡相同。如:
1.諧音仿改
(8)酒精(久經)考驗。(形象地揭露了社會吃喝成風的腐敗現象)
(9)中文專業:投筆從融(戎)
歷史專業:談股(古)論金(今)
醫學專業:精益求金(精)
外語專業:西游取金(經)
2.結構仿改
(10)吃喝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醉倒我一個,嚇到一大群。(仿夏明翰的豪言壯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11)一九二九想伸手,三九四九利邊走,五九六九尋花問柳。七九條兒開,八九贓款來。九九歸一九,低頭牢里走。(仿民歌調《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歸一九,耕牛滿地走。)
3.黏合仿改
(12)唐代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代曹松《已亥歲感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古來征戰幾人回,一將功成萬骨枯。(形容股市暴漲暴跌給股民生活帶來擔憂)
(一)單一概念合成
概念合成是一種在線意義構建機制,是一種動態的創造性認知活動(王斌,2007)。由于諧音仿改和結構仿改是效仿原始讀音、結構,直接賦予騷語新的意義,所以對于這兩類騷語,新舊心理空間之間只需通過單一概念合成,即實現在線意義構建。如借助諧音仿改的騷語“學習取金(經)”:
如圖1所示,輸入空間I1和輸入空間I2是新舊信息形成的兩個心理空間,或者說是心理空間域。輸入空間I1是一個關于“學習取經”的心理空間域,其構成元素包括“獲取”“經驗”和相應的語音形式“jing”等;輸入空間I2是一個關于“學習取金”的心理空間域,其構成元素包括“獲取”“金錢”和相應的語音形式“jin”等。兩者之間形成了跨空間映射,產生了共有的抽象概念,以元素的形式反映在類屬空間里,即行為(“獲取”)、受事者(“經驗”和“金錢”)。輸入空間I1和I2中的元素部分映射到合成空間,在合成空間中相互對應,兩者“獲取”和“獲取”對應,“經驗”和“金錢”對應,具有相似的語音形式。這種相對應而形成的映射關系是輸入空間I1和I2中所不具有的一種新關系,即完成新顯結構形成的第一步:組合。而“經驗”和“金錢”的一種非完全對應關系觸發了我們的認知機制,激活我們所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及文化認知模式,從而完成第二部:完善。學習原本是為了獲取經驗,從書本上獲取間接經驗,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但在現實浮躁的社會中,一部分人卻把學習當做謀取金錢的一種手段,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將來賺取更多的錢財。結合背景知識和個人經驗而形成的新組合映射到合成空間后,合成空間按照自身的邏輯進行運作,產生新的意義,完成最后一步:發展。至此,新顯結構產生。我們發現,元素a與a實現一一映射,元素b與b的映射關系賦予了新的意義,元素c與c則是概念合成的橋梁。通過產生一次新顯結構,“學習取經”仿改成了“學習取金”。
同樣,我們解讀結構仿改的騷語的認知機制,發現也是只需一次概念合成,如仿改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
(13)官不在高,有威則名;學不在深,有權責靈。(某單位《機關銘》)
從圖2中可以得知,輸入空間I1和輸入空間I2建立起兩個心理空間域,兩者之間形成跨空間映射,產生共有抽象概念“主體”“主體要求1”和“主體要求2”。在合成空間內,把映射而來的元素進行組合、完善和發展,形成新顯結構,達到元素b與b一一映射,元素a和a、元素c與c之間建立對應關系,從而仿照輸入空間I1的邏輯關系,創造輸入空間I2的邏輯關系,形式上表現為結構仿改。
(二)連續概念合成
當代漢語騷語作為一種語言形式,是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就像一把剖析世態的刀子,鮮明地把現實社會中的丑態暴露在世人的眼前。對于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人們往往會采用間接婉轉的表達方式,黏合仿改就是其中之一。解讀這類騷語的認知機制時發現,其運用了隱喻,借用兩個或以上的源域來表征同一個目標域,其在線意義構建并非通過一次概念合成即可完成。如形容總結報告拖沓冗長:
(14)飛流直下三千尺,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是從兩首詩中借鑒而來,分別取自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白描寫的是廬山瀑布之高,水流之猛;杜甫描寫了一幅萬木蕭疏的秋天,只見浩瀚長江滾滾奔流的景象。騷語把這兩句黏合在一起,運用隱喻手法,諷刺某些官員作報告時口若懸河,夸夸其談,不著邊際。其中“飛流”“長江”就是雙源域,先通過對這兩個源域的概念合成,清楚地了解到“飛流”和“長江”的共有特征都非常急,非常長。在這一整合的概念中形成一個新顯結構:瀑布和長江水氣勢恢宏,永不止息。將這一新顯結構映射到目標域“總結報告”,經過再次概念合成便能得知,總結報告猶如瀑布和長江水一樣不間斷,在這一整合的概念中便又一次產生了新顯結構:總結報告拖沓冗長。此認知過程可借助圖3來表示:
圖3
由于漢語講求對稱美,所以騷語黏合仿改通常將兩個語句重組在一起,但是也可以將兩個以上的語句黏合在一起,這種情況下,源域也就可能不止兩個,形成的新顯結構也不止兩個。如:
(15)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朝有酒今朝醉,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句騷語取自三首詩,分別是清代碩果山人《訓蒙增廣改本》、李白《將進酒》和羅隱《自遣》。“酒”“醉”“愁”作為三個源域,進行概念合成:喝酒能使人醉,醉能使人消愁。并在其中推導出一個新顯結構:喝酒能解除憂慮,解決困難。由此新顯結構映射到目標域“官員”,再一次概念合成:請官員喝酒能解除憂慮,解決困難。最后在此合成空間中再次推導出一個新顯結構:官員以酒肉朋友為知己,坑瀣一氣,臭味相投。
概括起來,黏合仿改的騷語常常借用多源域來表征同一個目標域。也就是說,在解讀黏合仿改的騷語時,首先發生的認知過程是多個源域之間的合成,并在合成空間內推導出一個新顯結構,在此基礎上再與目標域合成,形成另一種概念合成,最終再次產生新顯結構,表達仿改后的意義,其心理認知過程可用圖4來表示:
四、結語
當代漢語騷語運用仿改手法表達意義,表露現實,通過新舊信息概念合成產生新顯結構,展現其真正魅力。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論為依托,對騷語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解讀,認為其在線意義構建即概念合成,最終目的在于產生一個新顯結構。其在線意義構建具有兩種機制:一是諧音仿改和結構仿改的兩類騷語只需單一概念合成即可;二是黏合仿改的一類騷語,通常采用具有多個源域的隱喻,需要連續概念合成。然而,本文對騷語在仿改過程中所形成的副偏離現象未做闡釋,尚待進一步探討。
注釋:
①當代漢語騷語分為個人騷語和民間騷語。個人騷語是指個人的牢
騷之語,是個人私怨的發泄,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本文著重討論民間騷語,其表達的是民眾的心聲,民眾所思,反映的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歸。
②本文例句均摘自郭貴龍:《當代漢語騷語研究與英譯》。
參考文獻:
[1]雷濤.騷語初探[J].天津教育學院學報,1991,(2).
[2]郭貴龍.漢語騷語中四字詞組英譯初探[J].英語輔導,1996,(2).
[3]郭貴龍.當代漢語騷語的英譯[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4).
[4]郭貴龍.當代漢語騷語研究與英譯[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5]徐國珍.仿擬分類面面觀[J].河池師專學報,1994,(1).
[6]王傳高.仿擬淺說[J].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1994,(1).
[7]楊才元,吳彩亞.英漢仿擬格的語用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2002,
(3).
[8]羅勝杰.英漢廣告中的仿擬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7,
(1).
[9]李麗珍.從仿詞、仿語到仿擬構詞法[D].開封:河南大學,2009.
[10]白云霜,王春光.仿擬短信的社會心理成因與文化分析[J].保
定學院學報,2008,(1).
[11]Fauconnier,G.Mapping in Thoughts and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2]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13]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14]汪少華,鄭守疆.從合成空間理論看隱喻的意義構建[J].解放
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6).
[15]羅勝杰.廣告仿擬的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10,(1).
(杜邢辰 于善志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