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場里人數的眾多讓陳金杰感到有些意外,盡管早就從報紙上得知今年面試將有市民旁聽,但這還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第一次面試,原本以為只有兩三位考官,沒想到有一大排考官,還有一大排旁聽員。”
陳金杰走出寧波公務員面試考場,依然沒有卸下緊張。他是中國移動慈溪分公司的一名合同制員工,因為向往穩定的“鐵飯碗”,在綜合權衡了公務員招考的職位要求和自身條件后,報考了寧波市黃湖監獄的獄警職位。
4月28日下午,陳金杰和其他24位入圍面試的考生一起,被分在了第7組考場,這些考生報考的基本都是獄警或獄醫等司法系統的公務員。
他們幾乎清一色的深色西服和領帶,精神飽滿、動作拘謹、措辭嚴密。
感到壓力的不僅有考生,對于寧波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安平來說,面試是公務員考錄所有環節中壓力最集中的一環,“無論從考官、考生、社會關注度還是我們行政層面看,公務員面試的重要性、復雜性和敏感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繼去年之后,寧波市今年再次實行了公務員面試旁聽制度,并通過新聞媒體廣泛發布了面試旁聽公告。據中共寧波市委組織部干部綜合處處長胡虎森介紹,參加這次面試旁聽的,不僅有市民在網上自愿報名參加的,還有基層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新聞記者。
“公務員面試邀請市民參與旁聽,雖然還是一個新的探索,但我們希望借此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公務員面試不再神秘,公眾可以了解公務員面試的環節和程序;二是公眾對公務員考錄的各環節進行監督。”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金俊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去神秘化
4月28日中午12點半,已經退休的王義方準時來到寧波市委黨校,他是從網上報名的旁聽市民中產生的八名最終人選之一。
王義方曾是寧波一家企業的黨委書記,退休后一直保持讀報上網的習慣。他曾經幾次想報名參加市人大和政協會議的旁聽,但一直未能如愿。這次從150余名報名者中被選中,王義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直想了解公務員面試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刮風下雨也要來。”
今年,寧波市各級機關公務員招錄考試吸引了3.7萬名報名者,來角逐1076個職位,報考人數、招錄職位數均再創歷史新高。近2600名考生進入了面試環節,作為主考點的寧波市委黨校,共有585名考生前來面試。
面試從下午一點半正式開始。考場原本是一個會議室,窗戶都被密閉,窗簾也被拉上,對考生可能產生的任何干擾都被屏蔽,整個考場陷入一片寂靜。
為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因素干擾,每個考生面對的面試題也都相同,考官按照評分表要求進行獨立評分,不再追問。1號考生答題完畢后,在一旁就座,考官現場打分,工作人員計算,并繼續旁聽2號考生的面試,等2號考生回答完畢后,主考官當場宣布1號考生成績。1號考生從考場離開,同時能得到一張自己的分數單,并以此類推。
在15分鐘的面試時間里,他們要對三個問題發表看法:1.請談談對“位”(職位、地位)與“為”(目標、目的)之間關系的理解;2.一個人如何既演好“獨角戲”,又唱好“大合唱”;3.有的地方在打造“離群眾最近的政府”,對此有何看法,又有何建議?
在高度緊張的氣氛下,大部分考生的回答都顯得拘謹和缺乏條理。“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拓寬問政渠道、加強微博問政”“加強公仆意識、在其位謀其職”等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語句。考生回答程式化的痕跡很明顯,顯然是專門接受了一些培訓。
在7號考場的前13位考生中,最高得分為78.22分,最低分為7號考生的73.12分。因為過于緊張,他剛進門就鬧了個“烏龍”,對著考官說,“各位考生,下午好”,惹來旁聽人員的一陣竊笑。落座后,他始終低頭作答,在長達十余分鐘的時間里,沒有抬過一次頭。
每一位考生回答結束后,作為旁聽人員之一的應以偉都會在心里打一個分數,“最后的得分跟我自己在心里打的分數基本都比較接近,考官還是比較公正的。”
作為特邀旁聽人員之一的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處長崔山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既然是考試,公務員面試也一定有自己的一套規矩,“相信他們的打分都是有標準和依據的”。
第七考場的主考、寧波市衛生局副局長金黎萍是第一次擔任公務員考試的考官。在長達近五個小時的面試結束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旁聽人員席,和每一位旁聽員握手并表示感謝。“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我很歡迎他們,不會感到有任何的壓力。”金黎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在她看來,作為公務員考官的嚴肅性體現在,這既關系考生的前途命運,也關系政府的公信力。“考官的素質也很重要,如果考官自身對題目沒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打出的分數也勢必不準確,對考生就是不公平的。”金黎萍認為,這種公正性還體現在很多細微的方面,比如,考官應該克制自己的情緒表現,“考官皺眉頭或者點頭,這對考生都是不公正的。要把握好這個度,基本就是普通的眼神交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給考生這種暗示。”
細節決定公正
根據目前的面試旁聽規定,旁聽人員并無打分的權利,只能“在心里打分”。金俊杰表示,旁聽人員表達過參與打分的愿望,但如果對面試打分的原則掌握不好,反而會帶來新的不公正性,“他們可以對我們的工作進行評價,但目前還不能對考生進行評價,條件還不成熟。”
中共寧波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安平介紹說,寧波市公開選拔干部已于兩年前啟用了“大評委制”,基層兩代表一委員(基層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和媒體代表都能參與打分,只是打分權重小一些,“干部選拔和公務員考試不同,涉及的是小干部變大干部,而公務員考試涉及到的是一個人的前途命運”。
胡虎森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社會各界對公務員考錄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這個領域也不斷曝出一些負面消息,因此今年中紀委把公務員考錄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項工作,“旁聽只是我們在推進考錄公平、公正、公開方面的其中一項措施。”
陳安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寧波在公務員考錄的制度化建設方面起步較早,涵蓋了考官庫的建設、選調和培訓,全環節的動態信息公開以及全過程的紀律監督。
所有的制度設計最終需要通過工作細節來坐實公平性和公正性。“對于我們操作部門來說,研究的越具體、越有操作性,才能更體現公平和公正。”金俊杰表示。
考試時間由前幾年的兩天改為一天,所有的市區縣考試同一天完成,減少時間拖長對考試紀律性的影響。許多考官是提前一兩天才得到通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際關系,執考考場也經過多次抽簽產生。每組考官結構由往年用人單位2名考官改為1名考官,減少用人單位可能產生的主觀影響。在打分原則上,考官既要掌握原則性,不能隨意打出過高分和過低分,又要有靈活性,不能掩蓋考生的水平差異。在考試現場,每一位考生從進考場到出考場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陪同,杜絕可能存在的舞弊空間。
第一次參加公務員面試的陳烽對考試的嚴肅性印象深刻,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我想象不出還有什么環節可以存在舞弊的空間,在這種公正性的環境下面試,任何結果我都可以接受。”
寧波市人社局公務員考錄調配處處長丁水德認為,社會對于公務員面試的非議來自過去的不透明,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神秘性,“就算有親朋好友甚至領導來找我們,我們也只能把考錄的程序和要求解釋清楚,相信他們會理解。”
“我們不能滿足于‘不失職’,如果程序不規范,就擋不住利益這道門。這既是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更有來自考生和家長的壓力,這是一種倒逼機制。”丁水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