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滿結束對丹麥的國事訪問之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當地時間6月16日晚抵達墨西哥海濱小城洛斯卡沃斯,出席18日至19日在此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七次峰會。自2008年11月首屆峰會開始,胡錦濤出席了G20迄今舉行的歷次領導人峰會。中國對G20這個全球經濟治理平臺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以前是八國集團主導世界經濟,但隨著近年來發達國家占世界經濟比重的下降,新興國家所占比重的上升,需要更多的國家參與世界經濟事務的處理,這樣也才能提供更多的力量和資源?!敝袊缈圃航鹑谘芯克芯繂T易憲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這樣的國際格局轉變過程中,G20峰會機制從最初臨時應對危機,逐漸發展成為常態化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參與程度日增,地位也日漸提升。
從東道主設置的峰會議程來看,與會領導人重點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加強國際金融體系和發展、貿易、就業、綠色經濟等問題。然而,最迫在眉睫、最為外界關注的則是似乎“綿綿無絕期”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歐洲遭遇“最后通牒”
當G20峰會6月18日開幕時,一直為希臘捏把汗的人終于可以松一口氣。持強硬反緊縮態度的左翼激進聯盟黨沒能贏得頭天舉行的希臘議會大選,也暫時消除了希臘退出歐元區之虞。外界一度擔心希臘退出歐元區,歐元信用將隨之下跌,市場將會出現類似于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后的恐慌情緒。
雖然希臘暫時沒能引爆“雷曼兄弟時刻”,外界依然難掩對歐債問題的擔心。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18日已經上漲至7.061%,這是自1999年歐元面世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前,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都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7%之后,相繼尋求了援助。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上升到6.08%。這兩個經濟體較希臘大,對歐元區殺傷力也遠大于希臘。
對于世界經濟而言,歐債危機已經構成了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所在。更令人憂心的是,歐洲主要國家在解決債務危機上各執己見,難以行成合力。
就這樣,洛斯卡沃斯成了外界向歐洲施壓的平臺,要求其采取強力對策,有媒體稱這是在對歐洲下最后通牒。即將于月底卸任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痛批歐洲領導人在處理危機時動作太慢,做得太少,使得市場不確定性日增。他不客氣地說:“這次峰會在危機關鍵時刻召開,我們將靜待歐洲告訴我們他們打算怎么做?!?/p>
美國總統奧巴馬已向歐盟領導人明確表示,歐洲必須提出刺激經濟方案促進經濟成長,避免危機蔓延至其他國家。
加拿大財長吉姆#8226;弗萊厄蒂則堅稱,在歐元區解決自己的問題之前,歐元區將得不到支持。他說:“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并不是在與一貧如洗的國家打交道。現實是,歐洲以外的G20國家在貢獻資源幫助富有的歐洲國家方面有很多猶豫?!?/p>
相對而言,中方的語調要緩和很多。胡錦濤6月18日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說:“二十國集團成員要從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的大局出發,鼓勵并支持歐元區國家采取有關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歐洲領導人顯然感受到了外界的壓力。歐盟在峰會向G20通報了為應對危機所做的努力。根據G20峰會事先備妥的公報草案來看,歐洲表示將采取“一切必要政策措施”以化解危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認為,此次G20峰會并不會形成解決歐債危機的具體方案。但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此次峰會能給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元區國家施加壓力,期望它們能在6月底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p>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也認為,今年峰會適逢換屆年正在進行,G20墨西哥峰會要出臺協調各國宏觀政策的類似宣言,難度較大。
提升新興國家話語權
若要完全平息歐洲債務危機,除歐洲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外界援助。今年4月,為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應對危機的“火力”,G20承諾向IMF新增43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雖然G20強調這筆新增資金并非為某個特定地區設定,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救助歐元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18日在洛斯卡沃斯高興地宣布,全球各國向IMF承諾的增資總額擴大至4560億美元,比4月份的承諾還多出了260億美元。易憲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國際社會的這一舉動肯定有助于提振歐洲金融市場的信心?!?/p>
這其中就包括中國承諾的430億美元。實際上,歐元區、日本、韓國、沙特、英國等國早在4月份就明確承諾了注資額,其中歐元區提供2000億美元、日本600億美元。但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直到18日才打破沉默。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分別向IMF貢獻100億美元,南非則表示愿意貢獻20億美元。
早在去年11月舉行的G20戛納峰會上,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指出,對于國際社會在共識基礎上向IMF增資,中國不會缺席。馮仲平認為,中國之所以到現在才公布具體的增資數額,與爭取在IMF中的發言權不無關系。
梅新育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中國還在考慮平衡新興市場之間的關系。如果我們過早提出增資額,即使某些國家沒有這個實力,他們也會嫉恨我們搶風頭?!?/p>
在G20峰會之前,胡錦濤與金磚國家領導人提前舉行會晤,就向IMF增資達成了共識。金磚五國領導人一致認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充足資源,有利于國際社會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金融領域的重大挑戰。金磚國家愿為此作出貢獻。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應該全面、及時落實其2010年確定的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
胡錦濤18日在G20峰會上發表題為《穩中求進 共促發展》的主旨演講時,再次提出了中方的期待:“要堅定不移地深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當務之急是落實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2010年12月通過的治理和份額改革方案,IMF的份額將增加一倍,成員國的份額比重也將進行調整,約6%的份額將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其中,中國的份額將從原來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3.65%升至6.07%。
截至6月12日,已有份額占66.84%的107個成員國批準了份額改革方案,但還達不到占份額不少于70%的成員國批準的法律門檻?!度毡窘洕侣劇氛J為,美歐擔心自身影響力降低,對擴大新興國家在IMF的發言權持消極態度。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此次宣布增資430億美元,相信是在提高新興國家發言權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合理回應外界期待
外界一度揣測中國可能會和日本一樣,宣布向IMF增資600億美元。梅新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中國這次出手不太高是正確的,這樣既可應對國際社會的基本期盼,又可換取適度增長在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如果一次出手給太多,要么我們份額和投票權增長不多,那是出價過高了;要么我們份額和投票權一次增長太多,會招來過多嫉恨與堵截。”
實際上,在眾多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在全球經濟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最為引人注目,外界對中國也有很多期待。在洛斯卡沃斯峰會召開之前,中國更被法國媒體的一篇述評稱為“G20峰會中最有發言權的國家”。韓國《朝鮮日報》也指出,中國財力雄厚,有望成為全球經濟靠山。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坦承,中國在這方面承受了太大的壓力。他在洛斯卡沃斯對媒體說:“在G20里大家很重視中國的作用,有些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因為有的國家認為中國應該做更多的事情,應該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但有些責任超出我們現在的國力,超出我們的發展階段?!?/p>
對于中國來說,在洛斯卡沃斯峰會上,既要防止西方給“戴高帽”,但同時也要化解外界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疑慮。
實際上,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著發展的陣痛。自去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已逐季放緩。今年第一季度增長8.1%,為近3年來最慢速度。美國《福布斯》雙周刊12日發表文章斷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比歐洲債務危機更可怕。文章說,過去幾年里中國經濟為全球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比歐美更大。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速降至6%至7%,將意味著不僅它自己遭遇硬著陸,全球經濟也會硬著陸。
或許正是基于此,胡錦濤在接受墨西哥主流媒體采訪時特意提及了中國的經濟形勢。他說,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我們有信心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而18日在G20峰會的主旨演講中,胡錦濤亦向與會者全面闡述了中國繼續致力于保增長、促穩定的政策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