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6月25日
我們是美國人
2010年,4名非法移民學生長途跋涉到華盛頓,敦促國會通過旨在幫助已取得一定教育成績的非法移民獲得美國永久居民身份的法案。受其勇氣感召,曾獲得普利策獎的前《華盛頓郵報》記者巴爾加斯對外宣布自己也是非法移民。此后,他走訪了眾多非法移民。他發現,全美仍有1200萬非法移民生活在陰暗中。
英國《新政治家》6月18日
中情局最致命的武器
2004年6月起,美國中情局開始使用無人機這種致命武器,攻擊藏身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的極端武裝分子。據不完全統計,在美方330次無人機打擊中,已造成巴方2500人死亡,包括至少482名平民。奧巴馬政府被批評無人機攻擊缺乏責任感,不符合國際法,而中情局設定無人機打擊目標的流程,更遭詬病。
英國《經濟學人》6月16日
消失的北極
北極冰川,包括格陵蘭島上的巨大冰蓋,正在不斷縮小:6月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地區面積已不到20世紀60年代的五分之一,永久凍土層也在縮減。北極地區的國家也注意到了這一切,并從海冰的融化中看到財源。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礦產資源,但開采難度很大。不過居高不下的商品價格,雄心勃勃的政府,技術進步和冰層融化等因素將幫這些礦產走向市場。當然,各國的開發計劃也帶來了風險,比如有人擔心北極地區國家為爭搶區域資源而產生的紛爭,環保事故將對脆弱的北極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打擊。這些擔憂可以理解,但又有被夸大的成分,因為北極地區各國主權區域劃分基本清晰。最需要嚴肅對待的是氣候變化本身,北極冰層融化對于地球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應對這一難題,可以通過收取碳排放稅,來鼓勵更清潔技術的利用。
抑郁、失眠,人人有份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6月16日
人的一生中,受到精神打擊、嚴重失眠、或患上精神方面疾病的風險大致為24%。有精神疾患的人,比其他病患人數多。1996年,日本患有難與人溝通病的病人為20.7萬人,到了2008年,患者人數增加到了70.4萬人。現實中的患者人數可能更多,因為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不承認自己在精神方面出了問題。
法國《快報》6月16日
被操縱的食品工業
在法國,肥胖癥患者的數量在二十年間增長了一倍。在3到17歲的兒童中,1/5的孩子超重。工業食品中往往含有過多的脂肪、糖、鹽,有的甚至還含有化學污染物,有害健康。然而,食品企業又是強大的壓力集團,可以左右政府和歐盟的食品政策。如何保證食品質量和國民營養均衡,是奧朗德政府的挑戰之一。
德國《明鏡》6月18日
十月懷胎
每個人在來到人世之前都在生母子宮里經歷一個成長過程。孕期會影響人的一生。生母的身體和生活狀況會對嬰兒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不論是癌癥或者糖尿病,還是心梗或者抑郁癥,一個人是否會患病或患什么病,基本上在娘胎里時就定下了。生母的辛勞和營養,包括心理狀況,對嬰兒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