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絲》是英國杰出小說家哈代最具藝術魅力的代表作。讀完之后,留在讀者心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美在女主人公苔絲出污泥而不染的心靈,更美在作者爐火純青的語言表達藝術。從寫作角度看,不論景物描寫、心理描寫,還是動作描寫,這部小說都非常值得稱道。
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小說的第一章,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展示了苔絲的生活環境:“德北在夕陽中的野草和雛菊上,仰臥等候。那條路上,許久沒再過一個人影兒。在青山環繞的山谷里,那輕渺的銅管樂聲,就是唯一能聽到的人籟。”在“輕渺的銅管樂聲”中,苔絲就要出場,暗示了她的清純質樸。
再如,書中寫她到布蕾谷牛奶廠打工的路上:她迎著柔和的南風,往前跳著走去,那時候她的希望之心和太陽射出之光,兩相融合,仿佛幻化出一團光輝的氛圍,把她環繞。她在每一陣的微風里,都聽到悅耳的聲音,在每一只鳥兒的歌唱中,都覺到隱而未發的快樂。作者讓溫暖的陽光環繞苔絲,使她美如天使,預示著她將在牛奶廠度過最美好的時光。
心理活動描寫與景相融。小說里,苔絲的話語并不多,但她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作者有時不惜花大段篇幅描寫人物的內心情感;有時則用象征、比喻、擬人的手法,使景物的情狀與人物內心情感一致。如:壁爐里的殘火,張牙怒目,鬼頭鬼腦,仿佛表示對于苔絲的窘迫,絲毫都不關心。爐欄懶洋洋地把嘴咧著,也仿佛表示滿不在乎。盛水的瓶子放出亮光來,好像只是在那兒一心一意研究顏色問題。所有身外一切的東西,全都令人可怕地反復申明,自脫干系。你看,這段文字里殘火“張牙怒目”,爐欄“把嘴咧著”等,深刻地折射出苔絲內心的煎熬。
動作描寫準確細致。比如描寫苔絲在麥田勞作的情景:她從剛捆好了的一抱麥子里,抽出一把麥穗兒來,用左手的手掌,把麥穗頭兒拍齊了;再彎腰往前,雙手把一抱麥子攏到膝蓋,把戴著手套的左手插到那一抱麥子底下,和那一抱麥子那一面的右手合攏,像情人一般,把一抱麥子整個抱住,再把繩子的兩頭拉到一塊兒,跪在那一抱麥子上把它系好。
請數一數這段文字里的動詞:抽、拍、彎腰、攏、插、合攏、抱、拉、跪……竟有十個之多。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非常準確地寫出了苔絲對捆麥勞動的熟練,寫出了她干活時的專心,好像她在給讀者作捆麥要領示范,顯示出一種動作節奏之美。所以,選擇恰當的動詞,對刻畫人物是十分重要的。